本篇文章1844字,读完约5分钟
许多年轻的白领为了实现他们的男神梦想和经营健身卡而咬牙跺脚!特别是在春节期间,“当节日超过3公斤时,人们对健身和锻炼的需求不断增长。
然而,健身卡里的水有点深,这使得许多市民在不小心的时候“例行公事”。庆祝春节的快乐情绪可能会大大降低。为此,上海市健身健美协会特别提醒,在健身消费过程中应注意各种健身卡的风险,以减少消费纠纷,避免在庆祝节日时陷入情绪。
注意1:资金的安全性得不到保证,资金的提取经常发生。
2017年12月初,上海一家连锁健身机构的老板胡某因其他违法行为被公安机关逮捕。由于大量挪用健身房运营资金,数十家商店无法维持营业,涉及10多万会员和数千万会员费,近1000名员工拖欠工资。
这一事件不是孤立的。中国消费者协会1月29日发布的《2017年全国消费者协会投诉受理情况分析报告》显示,预付费健身消费已成为维权打击最大的领域,经营者收钱、逃跑等违法行为有蔓延趋势,近年来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频频发生。
一家健身连锁店的负责人说,一家健身俱乐部在30-40天内可以卖出200-300万元的销售额。老板留下400-500,000元作为第一家店的运营成本,剩下的资金可以继续投资其他店。这是一个循环和疯狂的扩张。一旦资金链被打破或者销售资金被老板挪用,风险就会出现。只要它的一家商店存在财务问题,无论是饮鸩止渴的“异常售卡”还是干脆关门大吉,整个连锁店都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崩溃。
建议体育爱好者在购买健身卡时选择信誉好、规模大、运行稳定、设备齐全、服务质量高的品牌健身机构。最好能提前做更多的调查和比较,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搜索和查询,也可以亲自去健身网站对他们的证件、环境、器材和教练进行实地调查,然后再选择最佳的。
警告2:合同条款有风险,付款容易,退款难。
2017年3月,消费者尹(音)花了5888元在一家健身机构购买了一张为期两年的健身卡。4月,尹女士提出全额退款。另一方声称退款是消费者个人原因造成的,只能根据双方的合同扣除手续费后处理。尹女士认为,对方销售人员曾表示,只要能说明原因,就不会扣款。现在她食言了,并向消费者保护委员会投诉。
图图说:许多健身房销售人员在消费者购买卡之前大肆宣传,但后来否认了。
遇到这种情况的消费者应该认真签订合同,保留消费凭证。当消费者购买健身服务时,一些健身组织会使用预先制定的合同格式条款来排除消费者权利,并免除经营者的责任,通常称为“霸王条款”。因此,消费者必须仔细阅读合同的相关条款,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如果有任何不合理的内容,他们应该及时提出问题。
此外,当健身机构提出变更“教学场所”和“与合作伙伴进行私人教学”等内容时,消费者应及时与其签订补充协议,明确变更后的场所、时间、私人教学、剩余课时、违约责任等权利和义务。最重要的一点是,在消费过程中,消费者不仅要签订书面合同,还要索要消费证明(口头承诺,尽量写进合同),以便及时有效地保护自己的权利。
Leach 3:宣传不符合现实,好的承诺不能兑现。
2016年8月,消费者徐先生在一家健身房办了8年会员卡,共计11800元。合同中规定了游泳池服务。从那以后,健身房通知的开放时间一再推迟。到了12月初,徐先生又去了一次体育馆,他惊讶地发现体育馆还没有竣工验收。在与另一方多次谈判失败后,徐先生向消费者保护委员会投诉。
消费者遇到这种情况,明确卡权,理性消费不贪小。由于许多健身机构销售人员的基本工资很低,而且他们的收入基本上是以卡销售佣金为基础的,所以他们会很好地展示这些机构的资质和优惠条件,消费者很容易被误导。在健身卡上花钱的消费者应该享受与其承诺相符的服务。一方不履行承诺或未按约定条件履行承诺的,另一方有权要求履行或采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和退还服务费。因此,由于健身机构的服务设施与其承诺不一致,消费者的退款是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经营者应予以满足。我们应该提倡理性消费,按需购买,不要因为贪图便宜而长时间购买运动卡或课程,以免造成浪费和更大的损失。
一方面,消费者的健康保护意识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卫生市场需要进一步监管。据悉,上海已开始通过立法解决预付卡的管理问题。2017年12月27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听取了《上海市一次性使用预付卡管理条例(草案)》。该草案规定,如果运营商决定暂停业务或业务,或者如果由于营业场所搬迁或其他原因影响了单用途预付费消费卡的支付,运营商应提前30天发出通知,并通过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通知注册卡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