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88字,读完约2分钟

你还记得关于粮票的小品《讲故事》吗?在节目中,爷爷向他的孙子回忆起过去的粮票,这也唤起了许多人对过去的回忆。今天,我们也重温了那个时代的粮票故事。

“票经济”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生活,也深深印在几代人的记忆中。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初,中国广泛发行粮票、购粮券和其他购粮券,这些都是特定经济时期的历史产物。

描述:20世纪70-90年代各省定量粮票(收藏于杨浦区档案馆)

新中国成立之初,物资极度匮乏,粮食无法公开供应。中央政府开始计划粮食供应,以满足人民的温饱。最早实施门票供应的是食品。

1953年,中央政府决定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包括粮食计划收购政策和粮食计划供应政策。1955年,国务院第17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城镇粮食定量供应证印制暂行办法》。紧接着,食品部向全国发布了这项临时措施,很快,各种食品券涌入社会。那时,无论哪种食物,你都必须依靠粮票来购买,而且每家每户的供应量仍然有限。

穿越近40年的“票证经济”年代之杨浦区

描述:20世纪90年代上海居民粮票(收藏于杨浦区档案馆)

虽然发行了许多票,但仍不能涵盖所有商品。因此,除了机票,国家还发行了各种购书,如食品书、副食品书、煤炭书等。还为购买工业产品和商品以及自行车票、缝纫票、手表票等发行了工业代金券。

描述:20世纪70-90年代各省定量粮票(收藏于杨浦区档案馆)

改革开放后,物资逐渐丰富,商品市场活跃,一度严格的票证制度越来越宽松,国家逐步缩小了消费品的配给范围。

到1983年,只有两种食物和食用油被国家统一限制。1984年,经过两年多的价格体制改革,深圳率先取消了全国所有的门票,粮食、猪肉、棉布、食用油等商品开始供应,价格放开。深圳人带头过着没有食物和粮票的生活。


图片说明:其他门票

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国各地相继放开粮食等产品价格,实行统购统销,促进粮食产销与市场接轨。今年,国家取消了工业券。

1993年,随着粮食和石油的公开供应,粮票变得无用,近40年的“票经济”结束了。各种食品购物券见证了商品短缺的困境,也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的变化,反映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

如今,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各种便捷的flash支付功能使得“买进来买出去”变得更加方便。然而,作为那个时代的独特见证,粮票仍将在许多人的记忆中闪耀...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穿越近40年的“票证经济”年代之杨浦区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64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