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431字,读完约9分钟

假设一个地方政府一年有100元的财政收入,它很可能会花这70元来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然而,在上海,一种新的更有效的方法被开发出来:当地政府从100元的收入中拿出20元从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然后花35元解决问题。最终,它只花了55元来处理社会矛盾。

中青报关注杨浦"绣花"管理新模式:社会组织参与治理

专业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提供的服务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提高了普通人对政府的满意度。

自2013年以来,上海市杨浦区用于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资金逐年增加。截至2016年,该区共投资1.5亿元购买专业服务,涵盖养老、助残、亲子、冲突调解、节能环保、社区建设等。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注意到,与传统的注重硬件条件、为居民提供活动场所和培训服务的“政府办”社区文化中心相比,由社会组织主办的“邻里中心”有更多的“温度”——其场地可能较小,但活动丰富且极受欢迎,最大的特点是“居民自治”。

中青报关注杨浦"绣花"管理新模式:社会组织参与治理

杨浦区是上海中心城市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管理最困难的地区,这里聚集着工人新村、老式商品房和高端新城区。未来,在杨浦区60.6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计划每平方公里建设一个邻里中心,探索一种“刺绣”式的大城市温度管理新模式。

中青报关注杨浦"绣花"管理新模式:社会组织参与治理

在旧城拆迁期间,政府邀请律师协会参与整个过程

李明是上海四维马乐律师事务所的董事和合伙人,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上海正义房屋征收法律服务中心(一个非政府组织,以下简称“正义”)的负责人。法律服务中心的名称来源于“公平正义”,与“公益”谐音。在房屋拆迁问题上,李明坚持认为,只有公平和公正,我们才能谈论其他问题。

中青报关注杨浦"绣花"管理新模式:社会组织参与治理

杨浦区有20多个重大项目和旧城改造项目,都体现了“正义”。八年来,“司法”为征收部门、征收机关和被征收居民提供了14000多次公益性法律咨询,调解了650多次矛盾,召开了28次法制宣传会议。

即使对于专业律师来说,调解拆迁项目也是极其困难的。普通的经济纠纷、民事案件,可以直接进入诉讼程序,由法官做出判决。然而,在拆迁工作中,律师志愿者往往不得不充当负责调解的“法官”。

“有时候我负担不起,只是一个家庭。我是一名有20多年经验的老律师。我不得不调解几个星期,但我仍然不能做到。”李明说,很多时候,他甚至不得不将个别拆迁户介绍给其他律师志愿者。“这比上法庭要复杂得多。”

谢东是一名律师志愿者,在上海律师界被称为“拆迁老母亲”。事实上,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位服务费用高达每小时几千元的著名律师不得不为被拆迁家庭调解家庭矛盾,以帮助他们合理合法地争取权益。

83岁的黄老伯一家有7个孩子,在对老房子进行分析时,只出具了3份房产证,这些房产证是以住在老房子里的3个儿子的名字登记的。当房子要被拆除时,其他四个孩子都不干了,老人心里很难过,一家人始终不能达成一致意见。

鉴于“拆迁酝酿期”的奖励期即将结束,如果不及时签订合同,将给全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黄老伯向法律服务窗口的律师谢东求助。

周末整整两天,冒着酷热,谢东驱车20多公里来到杨浦区艾国二村居委会,主持了两次正式的老年家庭“家庭会议”。他耐心细致地讲解了各种相关法律法规和搬迁政策,同时提出了几个可供老年家庭参考的解决方案,最终帮助老年家庭在奖励期间顺利与搬迁公司签订了合同。

中青报关注杨浦"绣花"管理新模式:社会组织参与治理

“在共同财产权利中,所有各方的所有者都有权主张自己的利益,而最有效的解决办法之一是坐下来平等地谈判,以实现双赢。如果谈判失败,只能通过司法途径解决,而且会耗费大量时间、诉讼费、律师费等。,最终整个家庭的利益都会受到损害。”谢东调解的秘密在于坚持“分享而不拆散家庭”。

中青报关注杨浦"绣花"管理新模式:社会组织参与治理

据悉,根据上海市拆迁的有关规定,只要一个地块达到签约比例的80%以上,拆迁工作就可以正式启动。洋浦一般将收缩率的要求提高到85%~90%。在一些特殊的地块上,洋浦甚至提出了在项目搬迁前100%履行合同的要求。这背后是社会组织作为第三方机构的参与。

中青报关注杨浦"绣花"管理新模式:社会组织参与治理

旧社区的居民如何实现“自治”[S2/]

73岁的黄现在每周至少花三天时间在平凉路街道的“邻里中心”里——一天负责组织“80分钟沙龙”,一天负责唱歌活动,一天负责管理自己小组在屋顶社区花园种的花草。

黄是平凉路街道的骨干居民志愿者。他建立了各种微信群,通知生活在不同社区的志愿者每天在不同区域值班。带着红色臂章和红色背心,每个人都变了,成为志愿者参与社区自治。

屋顶花园由上海四叶草堂青年自然体验服务中心建造。今年3月,当我刚被邀请接管时,屋顶仍处于“废弃”状态。"从设计到布局到种植指导,我们对整个过程负责."四叶草堂主任韦敏告诉记者,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爬”上屋顶,然后将维护和活动移交给居民进行“自主”管理。

中青报关注杨浦"绣花"管理新模式:社会组织参与治理

黄主动管理着小花园。他仔细地给每一株植物拍照,然后把照片带到图书馆去寻找植物信息。“这样,当孩子和其他居民前来询问时,我可以专业地回答。”据老黄说,目前有27名志愿者像他一样参与社区自治,每个人负责不同的街区。

中青报关注杨浦"绣花"管理新模式:社会组织参与治理

在崆江路街道,行业委员会、物业公司、居委会、街道及相关部门的代表组成了一个113人的团队,名为“崆江路街道住宅小区物业综合管理工作者协会”。这个居民自治协会专门负责“啃社区硬骨头”。在协会的协调下,一些困扰社区多年的难题得到了解决。

中青报关注杨浦"绣花"管理新模式:社会组织参与治理

例如,孔江路1200弄是一个公共住房住宅区。多年来,门卫室和安全监控系统一直没有安装。社区业主多次向行业委员会投诉停车和安全管理,社区矛盾突出。

今年3月底,行业委员会主任带着试一试的心情去协会寻求帮助。通过协会各级代表的协调,4月初,行业委员会和该物业就安装大门和安全监测系统项目达成了协议。目前,住宅安全监控设施已经投入使用。

该协会的工作人员朱小珍表示,该协会不仅解决了突发案件问题,还帮助一些社区解决了“系统设计”问题。例如,该协会帮助设计了一直缺乏互信的商品房住宅小区的“三制一承诺”。针对物业管理信息未公开、专项维修资金运行不规范、资金运行不透明等问题,协会试行了物业管理信息公开制度、行业委员会自律制度、行业委员会问责制度和行业委员会成员自律承诺制度。有效缓解社区矛盾。

中青报关注杨浦"绣花"管理新模式:社会组织参与治理

“服务”只是最肤浅的“社区建设”[/s2/]

今年,上海市社区发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许在调查中发现,杨浦区政府通过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突破了“服务”范畴。“政府和一个社会组织签了合同,不仅仅是说你一年要为多少人服务,要做多少活动,而是说你要帮我在这个社区培养多少社区骨干。”许在上海新都社区健康促进会与延吉街道签订的“邻里中心”托管协议中发现了这一“特殊条款”,即“良好的机制是‘服务+治理’,而不是纯粹的服务”。

中青报关注杨浦"绣花"管理新模式:社会组织参与治理

许在延吉街看到,一些居民在参加了几次健康讲座后,被组织起来参加健康讨论,并选出了几名健康大使。健康大使领导建立了高血压俱乐部、糖尿病沙龙和其他组织,并经常交流预防和治疗经验。超出专家们的想象,延吉街的高血压俱乐部和糖尿病沙龙现在开始关注停车难和养宠物冲突等社区问题,并试图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中青报关注杨浦"绣花"管理新模式:社会组织参与治理

“这种自下而上的需求发现值得称赞。不仅仅是给了多少钱,组织了多少活动。它太浅了。”许对说道。

《中国青年报》和中青在线的记者注意到,杨浦区的实践已经接近了社区建设的更高水平。

例如,杨浦区于2015年在上海建立了第一个非公开发行的江浦社区基金会,随后又建立了上海最大的社区公益基金会——延吉社区基金会。基金会的第一批捐赠单位是延吉街的一些企事业单位,资金用于解决一些急需解决的社区问题。

中青报关注杨浦"绣花"管理新模式:社会组织参与治理

不久前,江西省第三村122弄的居民,原本在“不管什么”地带,终于通过“向基金会报告”的方式,成功地改善了这条破旧走廊的“脏乱”。

122弄居民黄月华带头发起了“我的走廊是我的主人”的项目。一方面,他向基金会申请修缮资金,另一方面,他团结了忽视社区的居民,要求40多名居民参与走廊环境清洁工作,志愿者骨干负责整个走廊的宣传。

如今,不仅122巷的走廊环境有所改善,122巷54户居民参与社区公益活动的积极性也有所调动。最近,他们计划组织一项新的行动来照顾老人。

据悉,今年杨浦12个街道和城镇将实现社区基础建设全覆盖,注册资本总额将达到2705万元。

2014年,上海将“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列为市委“一号工程”。近年来,上海特别要求街道不要搞“招商引资”,而要把重点放在特大城市的社区治理上。

不久前,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代表大会的报告特别提到“城市永远有温度”。这标志着上海这个特大城市在探索和解决城市管理问题的过程中,已经停止了“控制人”的层面,开始将“城市温度”提上日程。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中青报关注杨浦"绣花"管理新模式:社会组织参与治理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68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