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96字,读完约4分钟

默默无闻做先锋,努力做一头心甘情愿的牛。2月6日,李富强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沪东工人文化宫举行。作为杨浦区救援站的站长,李富强已经在救援管理战线工作了24年。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严冬还是炎热的夏天,刮风还是下雨,他都会带领救援队整夜巡逻,爬上桥口,钻绿化带...李富强始终坚持,只要求努力工作,用爱改变无家可归者和受难者的生活轨迹,用真情关心城市的温度。

李福强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侧记

无家可归的人活在他们的心中

”老李的工作日程表上写着一句话,那就是“忙”。炎热的天气是他最忙的时候;寒冷的天气是他最忙的时候;万佳重聚时,正是他最忙的时候。”杨浦区民政局局长、党委书记伊名表示,无家可归的人已经“住”在了李富强的心里。

李福强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侧记

为了进入救援对象,李富强带领救援队昼夜巡逻,检查高架道路,钻大巷,爬桥口...只要他找到救援对象,他就立即给予帮助。他与露宿街头的乞丐并肩而坐,耐心倾听他们的疾苦,轻声细语地劝说他们在车站停下来接受帮助,并给那些此刻不愿在车站停留的人送去防暑降温用品、大衣和被子等防寒衣物,并定期登门拜访。

李福强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侧记

李富强说:“我们的救济对象是最贫穷的人、最困苦的人和最无助的人。正是出于怜悯、无助和无助,我们需要伸出温暖的手来帮助他们,拉他们,和他们结婚。”现在,只要你闭上眼睛,他就能清楚地看到杨浦的每一条街道、每一座桥的开口和每一条绿化带都住着什么无家可归的人。

李福强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侧记

为了提高寻找无家可归者的效率,在李富强的呼吁下,杨浦的308个居委会都成立了志愿者小组,设立了救助点;医院、娱乐场所和宾馆的保安和门卫成了救护站的“多余”人员;李富强会同民政、公安、城管等部门组建了“三合一”联动救援队,实现区域网格化管理。在过去的五年里,救助站共救助了9500名流浪乞讨人员。到目前为止,整个地区还没有露宿街头的流浪乞讨人员在这场灾难中伤亡。

李福强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侧记

为有需要的人撑起一把“伞”

“我原本是个没有家的孩子。从我九岁到救援站已经六年了。救援站成了我的家。站长是我爸爸,叔叔阿姨是我的亲戚!”收信人梁潇非常激动,向“站长的父亲”表达了他的感激之情。

没有户口,父亲去世,母亲失踪,无处可去。六年前,梁潇被一对老夫妇临时抚养长大。“如果你没有户口,你就不能让你的孩子在社会上游荡。很难把救援对象放好。”李富强帮助梁潇的想法非常坚定。

自从梁潇搬进了救助站,李富强就带着他的工作人员走上了街头,到了公安和法院,到处咨询,写了一个又一个的案子,还专门请了律师来协调和解决这件事。这7年的访问在去年的除夕夜结束了,梁潇终于拿到了户口。"看到孩子又哭又笑,我觉得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李福强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侧记

在过去的五年里,在李富强的领导下,救助站已经收养了40多名遇难儿童,并首次“站内救助,站外寄养;每年签署一次(寄养合同)并定期贷款;“随机走访、综合评估”的模式不仅使这些孩子重新有了家,而且解决了政府的“心病”,也成为了车站的特色服务。

李福强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侧记

根据遇难人员的不同类别,目前救助站设立了地区安置救助,为老人、病人、家庭暴力和遇难儿童提供特殊照顾,实现分类救助、分类保护和精确护理。车站内还设有医务室、活动室、儿童活动室等功能区。

在他的领导下,杨浦区救援管理站先后荣获“全国三级救援管理组织”、“上海市青少年维权单位”、“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全国社会工作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守护城的温度

这个城市需要不怕困难的人,他们越冷,就越要跑到第一线;不管人们的利益如何,都能为他们付钱的人;有人知道这个世界并不完美,但仍然不遗余力。在汇报会上,《解放日报》记者黄建建仔细回忆了自己三次采访李富强的经历,分享了自己的理解和尊严、责任和坚持,感受到了城市的温度。

李福强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侧记

“在采访李师傅的过程中,我发现他对每个无家可归者的背景了如指掌。他与流浪者交流,态度平等,就像一个老熟人。”黄建坚回忆道。

在救援工作的过程中,李富强有一个规则:和无家可归的人说话,如果他们蹲着,工作人员也必须蹲着。他说一些无家可归的人有很强的自尊心,当他们站着说话的时候会感到自卑。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规定,把无家可归的人送到维修站,无家可归的人吃什么,工作人员吃饭时吃什么。“每个人的困境都是由他们不同的生活条件造成的。我们的城市之所以有温度,是因为我们没有放弃住在这个城市的每一个人。”他告诉了救援站的工作人员。

李福强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侧记

李富强说:“我们做得还不够,我们需要在未来继续探索。”“不管做了多少事情,这只是每个救援人员的责任。”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李福强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侧记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67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