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31字,读完约4分钟

近年来,杨浦区致力于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进以家庭医生制度为基础的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图为江浦路社区施东医院“下沉”专家与家庭医生一起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

五个医疗协会(以下简称“医疗协会”)成立后,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会医疗机构诊治有困难的患者,无论是普通疾病还是专科疾病,均可通过医疗协会向绿色通道求助。在第一时间转到相应的地区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在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接受诊断和治疗后处于稳定阶段的患者也可以通过医疗协会的转诊机制转到其社区或社会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的护理和康复。

杨浦:以医联体之"通" 破解百姓看病之"痛"

6月26日,在杨浦区卫生规划委员会的领导下,杨浦区医疗综合体正式成立。这也是杨浦区首次探索并突破“公私界限”,将综合实力较强的民营医疗机构纳入医协,用医协的“沟通”解决人们看病的“痛苦”。

2017年,杨浦区医疗机构门诊人次为898万,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人次为478万,占杨浦区医疗机构门诊人次总数的53.31%。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杨浦区在推进医疗改革和分级诊疗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首诊社区”逐渐成为居民就医的共识,一个“小病在基层,大病在医院,康复回到基层”的合理就医秩序逐步形成。

杨浦:以医联体之"通" 破解百姓看病之"痛"

2018年是新一轮医疗改革的关键一年。如何进一步深化医疗改革,充分发挥医疗资源的效益,更好地为人民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如何整合区域医疗资源,发挥区域三、二级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机构的联动作用,增强服务人民的能力?建立医学协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杨浦:以医联体之"通" 破解百姓看病之"痛"

所谓医疗联合体,是指医院打破行政组织结构的约束,在医院之间开展广泛而密切的联合和医疗合作,通常由一个地区的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其目的是解决人们看病难的问题,这样发烧和感冒的人就不用挤进三级医院,他们也可以在小医院里解决。

杨浦:以医联体之"通" 破解百姓看病之"痛"

据了解,新成立的杨浦区医学会包括以杨浦区中心医院和杨浦区师东医院为核心的两个区域性医学会(综合医学会),以及以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杨浦区中医院和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为专业特色的三个专业医学会。其中,两个区域性医疗协会主要负责推进洋浦地区医疗资源的整合和联动,为该地区居民提供持续的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三个专业医疗协会主要负责提高杨浦区相关专业疾病的治疗能力和技术水平,促进区域内医疗机构专业服务的整体同质化水平。值得一提的是,除公立医疗机构外,医学会会员单位也首次被纳入16家社会医疗机构。“这种多元化、多模式的医学会形成方式,将进一步加快实现区域性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地区卫生规划委员会副主任薛仁义指出。

杨浦:以医联体之"通" 破解百姓看病之"痛"

医学协会的成立将有助于提高区域性医疗机构特别是社会医疗机构的学术水平和专业能力。近年来,民营医疗机构在这一领域取得了蓬勃发展,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诚信意识不断增强,整体服务水平大大提高,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瓶颈。“一方面,医生的水平参差不齐,迫切需要更高一级医院提供更多的临床技能培训和帮助;另一方面,缺乏双向转诊平台和有效的疾病管理服务衔接平台,制约了空室整体行业医疗水平的提升。”上海瑞通养老院总经理丁认为,这是目前民营医疗机构普遍遇到的困惑。

杨浦:以医联体之"通" 破解百姓看病之"痛"

在开展双向转诊的同时,医学会内部的学术交流和专业培训将为区域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搭建一个平台,提供联合协作服务。通过医疗协会平台,区域医疗机构的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可以进一步提高其诊疗能力和水平。“医疗协会的成立和启动,对民营医疗机构来说就像一场及时雨,正好打中了我们发展过程中的痛点,解决了我们发展过程中的迫切需求。”丁对说道。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杨浦:以医联体之"通" 破解百姓看病之"痛"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67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