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85字,读完约4分钟

据《劳动日报》报道,在2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普通人抱怨最多的是哪个“点”?

虹口区非常清楚——在其管辖范围内,光中路的一户人家一年内被反映了600多次,因为它撞墙、非法开门!

要得到这个答案,我们不是大海捞针,而是依靠在一个网络的统一管理下收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分析。

虹口区通过整理16个政府部门和35个政务系统的1.37亿条政务数据,构建了以“统计虹口”为代表的“城市大脑”系统,实现了“数据会说话”,促进了政府智能部门更加及时、准确、有效地为人民服务。

一个大屏幕安装在下一个“区域”

一个高3.6米、宽11米的大屏幕能做什么?

从最初的812个数据显示字段到全区城市交通各部门的2583个数据表的对接,涉及的数据量达1.37亿,虹口被划入了一个“地带”!

“一个区,每天会诞生多少数据?这些数据可以用来做什么?”虹口区城市运营综合管理中心副主任朱告诉记者,城市运营“一网管理”不仅是信息系统的整合,也是城市运营中各种业务流程的梳理和整合,最终目的是帮助政府部门更好地服务民生。

这户人家为何一年被投诉600次 虹口从这里找到了答案

记者们只能看到一个巨大的屏幕。但是在这个屏幕后面是虹口区的“城市大脑”。在这个“大脑”中,虹口区共有16个政府部门和35个政府系统,包括5类基础资源11项,20类学科资源200多项,32类部门资源807项,涉及2583个数据表和110800个物联网传感设备等。政府数据总量达到1.37亿。

这户人家为何一年被投诉600次 虹口从这里找到了答案

正是这些大数据的汇总将一个实体的区域“移动”到云中,创建了一个可以随时查看、分析、调度和解决的虚拟虹口区。

有针对性地解决“长期存在的问题”

每年,什么问题最困扰普通人,哪些是“老问题”,为什么不能解决?只需轻点鼠标,就可以在大屏幕上清楚地看到这些。

“通过大数据分析,我们已经理清了城市运营中的矛盾和群众投诉的紧急和迫切案例,并集中力量进行处置。”朱指了指屏幕上的“焦点事件”。

曾经,虹口区的“12345”投诉率高,满意度低。症结是什么?

在大数据下,一目了然。仅2018年1月至5月,广州路一户人家就被投诉669次,投诉原因包括撞墙开门、违章建筑、占用天井等。

工作人员到门口核实确实有撞墙开门的现象,但同时他们了解到居民是一对夫妇,他们的妻子在床上病得很重,他们的丈夫截掉了他们的腿,因此他们不得不撞墙非法开门,因为他们的生活不便。工作人员上门沟通协调后,投诉人停止了投诉。在帮助解决了居民的生活困难后,街道在非法建设后恢复了原来的面貌。

这户人家为何一年被投诉600次 虹口从这里找到了答案

“过去,单一的投诉分散在不同的人群中,问题很复杂,往往难以有效解决。”朱表示,大数据将“聚沙成塔”,同时将在相关部门之间形成合力。

在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工具的支持下,人们更加关注的焦点事件被提前发现和识别。朱告诉记者,截至2019年,最受关注的事件只有83次,与2018年的峰值相比大幅下降。"根据目前2020年的监测趋势,这一峰值有望在今年进一步下降."

这户人家为何一年被投诉600次 虹口从这里找到了答案

平均处理时间减少了5天

这个大屏幕不仅是民生的“收藏家”,也是各级部门效率的“评价表”。

问题解决率、解决时间、人们的满意率...所有这些让街道和职能部门经常“脸红”的指标都被小心翼翼地呈现在互联网上。

"不仅在市区可以看到,在城市交通分中心也可以看到."朱说,令他们惊讶的是,职能部门并没有“不喜欢”它,而是欢迎它。最初,“城市大脑”每个月都会选出“热门事件”,并提交给各个部门,成为他们解决问题的“强硬目标”。从事件发现、命令到事件处理,整个闭环为准确决策提供了基础。

这户人家为何一年被投诉600次 虹口从这里找到了答案

"虹口区人口密度高,旧社区多,社区治理难度大."朱表示,利用“城市大脑”建设“一网统一管理”解决了原有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发现缺乏主动性、缺乏信息交流平台、缺乏综合管理和执法力度等弱点。

目前,虹口区城市运行问题主动发现率同比增长约40%,每条街道平均处置时间减少约5天,全区案件处置及时完成率达到90%以上。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这户人家为何一年被投诉600次 虹口从这里找到了答案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54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