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90字,读完约2分钟

2018年12月14日,作为长宁区妇联的“小积极分子”,我和我校20多名“小积极分子”一起参观了《解放日报》,并听取了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环保知识讲座。

谁知道《解放日报》

穿上小记者的制服,来到《解放日报》。报社的王艳辉老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在这里,学生们还看到了伊依群和邹韬奋的铜像,他们都是出版社的“风向标”;在绿色的草坪上,我们看到了一台起源于德国的印刷机。在没有计算机排版的时代,它的功能是印刷纸样。

长宁“小活动家”社会实践行 走进解放日报社

我搬到了二楼,参观了陈从周展览,在那里展出了陈从周的手稿和他的字画,还有许多“小激进分子”在那里徘徊。

接下来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历史走廊”。这里的每个人似乎都骑着时间机器,看着《解放日报》过去的生活...《解放日报》创刊于1941年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政治理论的早期刊物。在历史的长河中,学生们看到了第一份彩板报纸和丝绸纪念特刊《解放日报》…

长宁“小活动家”社会实践行 走进解放日报社

垃圾被分成点,环境优美

随后,同学们来到报社会议室,听取了市绿化局闫关于垃圾分类知识的讲座。首先,播放了一段视频,视频以动画的形式展示了惊人的数据:如果一天内在上海产生的垃圾被装进一辆货车,它可能会从人民广场被排放到浦东机场。

长宁“小活动家”社会实践行 走进解放日报社

看到这些令人震惊的数据,每个人都很惊讶。严老师还解释了垃圾分类的具体规则。我还推荐了一个名为“垃圾去了哪里”的公共号码。只要输入垃圾的名称,你就会知道该放在哪个垃圾桶里,这很实用。

严老师的ppt展示了几个大字:垃圾为什么要分类?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们实际上以前有一点知识。经过老师的严格解释,我能理解得更清楚了。原来,垃圾分类可以减少土地占用和水污染,同时,它可以保持空气体清洁,提高湿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长宁“小活动家”社会实践行 走进解放日报社

在学习了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后,学生们还在现场举行了模拟新闻发布会。“小积极分子”举手向严老师提问,提问质量很高,也打消了在场老师的疑虑,得到了主办方的肯定和表扬。

颜老师的结束语“一分垃圾,十分环境美”,至今记忆犹新。我希望每个青少年都能为建设一个美丽的共同家园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活动中,学生们还认识了《解放日报》记者郑。他也是从小记者成长起来的,现在他是一个大记者,负责观察辟谣平台。他现场给我们看了一个模拟采访,这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记者,我们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新闻原则。

长宁“小活动家”社会实践行 走进解放日报社

长宁区妇联“小活动家”

建清实验学校齐(1)班毛新培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长宁“小活动家”社会实践行 走进解放日报社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46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