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44字,读完约4分钟

据长宁区表示,在母亲的陪同下,14岁的鱼轻松走出了上海市长宁区妇联和法院设立的“家庭咨询工作室”,年轻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看着他快步走开,很难相信四个月前,他是一个特殊的“病人”,把自己锁在家里,拒绝上学,拒绝吃药,不与人交流,每天玩游戏超过15个小时。

长宁区多方联动打造“家门口”维权新阵地

MoMo祖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和父亲的长期缺席导致了小鱼的严重抑郁。上海市长宁区法院受理监护权纠纷后,“家庭咨询工作室”为晓宇及其家人打开了大门。经过心理服务志愿者陈迅20余次专业的心理咨询,将深度移情、认知和绘画疗法相结合,小宇的心渐渐开朗起来。此外,他的家人及时调整了他们的育儿态度和方式,现在小宇已经回到了校园生活,不再感情上孤立无援。他也学会了自己控制负面情绪。

长宁区多方联动打造“家门口”维权新阵地

本案是上海市长宁区妇联与法院共同探索法院家事审判工作改革的缩影,而心理咨询服务的引入成为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的润滑剂。此外,上海市长宁区妇联积极与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等职能部门开展“合唱”,打造了“儿童家长学校”、“离婚调解工作室”、“家庭关爱站”等一批品牌项目,从源头上推动了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工作的加强,维权网络深入基层,维权服务随处可见。

长宁区多方联动打造“家门口”维权新阵地

创建“大联动”权利保护机制的顶层设计

上海市长宁区妇联充分利用维权联席会议平台优势,加强政策沟通、机构互联互通、信息畅通、资源融通和项目互联互通,形成维权合力,推出一批创新合作机制和项目。

上海市长宁区妇联与区法院签署了《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与家庭纠纷调解的合作协议(试行)》,开设了“家庭咨询工作室”,并安排了一名心理服务志愿者每周在法院站两天半。参与未成年人家庭审前和审中调解、诉讼调解和判决后回访、离婚案件心理咨询、家庭关系调整、离婚家庭未成年子女权益保护;与多个部门联手,共同制定《关于建立长宁区未成年人家庭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联席会议制度的实施意见(试行)》;连续29年与法院开展“儿童家长学校”的办学活动,举办第58届“温暖童心,陪伴成长”的办学活动。专题讲座与个案辅导相结合,从家庭、家庭教育和家庭作风入手,引导离婚当事人谨慎处理婚姻家庭关系,增强保护未成年子女合法权益的意识。

长宁区多方联动打造“家门口”维权新阵地

此外,上海市长宁区妇联与区检察院、公安局、教育局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合作的若干意见》,并从目的依据、适用对象、禁止行业、准入查询、实施监督、合作协调等六个方面联合下发了《关于未成年人教育、培训和关爱的意见》(试行)。

长宁区多方联动打造“家门口”维权新阵地

长宁区妇联和区公安局强化反家庭暴力调解工作协议,吸收社区民警加入社区反家庭暴力队伍,通过110个派出所、派出所窗口、社区调查等方式及时发现、受理和解决家庭暴力矛盾纠纷。,及时依法受理和处置家庭暴力案件,切实加强对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的人身安全保护;区民政局婚姻中心设立了“离婚调解工作室”,提供咨询和调解服务。2018年共受理离婚当事人22起,调解调解率为50%。

长宁区多方联动打造“家门口”维权新阵地

创建“家庭之门”权利保护服务平台

为了让妇女和儿童在自家门口得到实际帮助,上海市长宁区妇联在长宁区185个居民区的“妇女之家”设立了“家庭关爱站”的新位置。

据报道,“家庭护理站”由居住区的妇联主席领导,社区警察、专业心理咨询师、妇联执行委员会、妇女代表和家庭志愿者参加。通过资源、岗位、团队的整合,法律服务并行推进,信息调查常态化,冲突调解整合化,反家庭暴力渠道畅通化,将权利保护服务带到了女性的家门口。

长宁区多方联动打造“家门口”维权新阵地

一个冬天的凌晨1点,110报警中心突然接到一个紧急电话:警察小李因为怀疑男友在外面有第三者而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在争吵中,他们发生了肢体冲突。小李当场拨打了110,并大声呼救。

很快,110向安东居委会的家庭护理站报案。因此,护理站的调解员立即带人去调解。到达现场后,调解人采用了背靠背的方式和不同的劝说方式,逐渐平息了小李和男友的烦躁,然后进行了面对面的调解。心理咨询师在适当的时候介入,从男女相处的方式开始,用理性去理解他们,用情感去感动他们。最后,他们又和好了。

长宁区多方联动打造“家门口”维权新阵地

据了解,截至2018年12月底,上海市长宁区185个“家庭关爱站”共召开了343次矛盾分析会,查出126起未决婚姻家庭纠纷,参与调解207起婚姻家庭纠纷,受理妇女举报电话1766个。(次),1211次访问(次),18封信(次),收到法律咨询,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长宁区多方联动打造“家门口”维权新阵地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42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