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58字,读完约3分钟

在集中受理期和支付期排队既费时又费力。去一个门做几件事的时候,要交几份材料。过程不明白,材料不统一,不可能在下班后七八点钟做事情...过去,很多人,尤其是白领和白发人,在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做一些事情并不容易。然而,从现在开始,住在北新京的居民可以少走“路”,多走“网”。

长宁区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的部分事务 可在居委会办理了

北新泾街有5.3万常住居民,其中近40%是60岁以上的老人。在网络时代,如何创新工作方式,做好人民群众的本职工作,已经成为综合信息平台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经过近一年的现场应用、探索和升级,“北新泾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综合信息平台2.0版”近日正式上线!

长宁区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的部分事务 可在居委会办理了

升级后的平台以“覆盖全网、功能互补、服务延伸”为目标,紧跟基层实际,以“多网少走”为工作核心,整合居委会标准化建设成果,以综合服务平台为社区大脑,将服务延伸到“神经末梢”的居住区。在北新泾搭建“上门服务”的桥梁,吹响“跑服务”的集合号,奏响“增时服务”的交响乐,分享“延伸服务”的和谐之歌,让社区居民彻底摆脱“请半天假,做半天事”的尴尬。用“街、居、楼、家”的四级网络,让“公共服务,

长宁区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的部分事务 可在居委会办理了

截至目前,北新泾街道已有15个便民服务(延伸)点,贯穿了以“数据领导、干部代表”为重点、网络政治为补充的服务平台新功能,构建了服务时间延长至8小时以上、服务形式多样化的新局面。

社区居民到最近的扩展点,通过高空摄像头将图像信息传送到验收中心,即可完成预验收和审核工作。他们可以在网上完成11个政府部门170个社区事务的预受理,也可以提交代理服务需求,真正体验“最多运行一次”的改革红利。

长宁区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的部分事务 可在居委会办理了

街道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成立了便民小组,业务骨干每周二下午在预受理点现场办理业务。该中心还延长了服务时间,以方便上班迟到的上班族。

徐伯伯住在新井六村2号楼,因病瘫痪在床,通常靠爱人潘阿姨照顾。潘阿姨的活动范围基本上局限于社区,因为徐伯伯需要身边的人。

前几天,潘阿姨匆匆来到居委会,询问申请残疾证的过程。她惊讶地得知预受理和申请手续可以在“家门口”完成,并迅速从家里带来了她的身份证明和病历资料,并要求居委会干部朱晓进入“北新泾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综合信息平台2.0”。街道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收到电子材料后,也迅速开通了绿色通道,为徐伯伯办理了伤残证明的申请手续。

长宁区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的部分事务 可在居委会办理了

第二天,当居委会干部将《伤残等级评定申请表》送到他们家门口时,他们还接到了受理中心的电话,提醒他们评定日期和以下注意事项。徐阿姨夸口说:“感谢政府做了一件大事!真是一个关心普通人的人!”

下一步,街道还将以北新京ai+社区级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开发为契机,通过流程再造减少环节和时间,通过微信或app研发探索社区政务服务的“手持服务”功能,实现政策、服务和资源的精准推送,不断完善北新京的“服务延伸网络”,做好社区服务的“通才”,真正做到服务创新在人心。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长宁区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的部分事务 可在居委会办理了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42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