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43字,读完约4分钟

据闵行区介绍,在5月15日下午举行的第17届(2018)上海市医学科技奖颁奖大会上,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作为首个完成单位,一次获得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三项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奖同时获奖,五家医院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奖是上海市医学会设立的奖项,旨在表彰和奖励在医学领域为科学技术进步做出贡献的优秀个人和团体,促进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第17届(2018)上海市医学科技奖颁奖大会上,“慢性肾脏病发病机理及黄芪作用机制探讨”、“盆腔疾病科普创新平台建设与应用”、“慢性疾病科普系列作品征集”三个项目获得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实现了医院在该奖项上的历史性突破。

闵行:复旦大学附属上海第五人民医院实现历史性突破

这五家医院之所以能够一次获得三项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与医院始终重视和支持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密切相关。2016年,“华山-第五医院-闵行”医学会成立。第五医院借助“医、教、研协同卫生服务体系”的协议和复旦大学的科研优势,结合闵行区实际,在提高临床诊疗水平、降低疾病发病率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疾病预治新模式、优化社会资源配置,通过推进和全程干预,使更多的科技成果惠及闵行区居民。

闵行:复旦大学附属上海第五人民医院实现历史性突破

20年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病的新成果

近年来,慢性肾脏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疾病之一,这使得许多家庭承担了沉重的医疗负担。“慢性肾脏病的发病机制和黄芪的作用机制”项目通过近20年几代人的研究,探讨了慢性肾脏病中水肿、蛋白尿和肾纤维化的可能机制。同时,本着中西医结合的思路,项目组研究了黄芪水提取物、黄芪注射液、黄芪甲苷等各种黄芪制剂,明确了黄芪在利尿消肿、减少蛋白尿、改善微炎症和抗氧化应激反应方面的作用。

闵行:复旦大学附属上海第五人民医院实现历史性突破

经过多年在多家医院肾内科的临床推广应用,进一步证实黄芪在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利尿、消肿、降低蛋白尿、肾脏保护和延缓病情发展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网上+网下”科普保护盆底疾病患者健康

为帮助更多盆底疾病患者接受日常康复治疗,向更多人宣传盆底疾病相关知识,“盆底疾病科学创新平台建设与应用”项目利用网络媒体优势,建设盆底疾病科普教育基地,开展网上科普讲座、医学咨询和指导,发布盆底医学科学知识、盆底肌肉训练等公益课程,同时, 通过网上科普讲座和免费门诊,使盆底疾病知识进入社区和企业,目前项目组已在微信上发布了150期科普信息,举办了50多项公益活动,发放了6000多份盆底知识手册。

闵行:复旦大学附属上海第五人民医院实现历史性突破

同时,项目组还帮助偏远地区启动盆底康复科建设和项目运作,并在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基层医院培训盆底理疗师。具有知识产权的创新盆底治疗方法将在盆底行为治疗领域取得新的突破,该领域已经成熟并应用于临床实践。

慢性病管理,形成“医院-社区-家庭”的无缝链接模式

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在现代社会,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环境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受到慢性病的困扰。该项目以慢性病科普系列作品为基础,向社会传播理科专业学生的慢性病知识,12年间发行量近6万份。在项目组合的帮助下,项目组以“听讲座、看模型、学技能、练操作”的形式开展了线下慢性病护理科普工作,并以电视广播、科学云、腾讯视频、公众号等形式拓展了线下慢性病护理科普工作,惠及马桥、江川、颛桥、洪欣等社区,促进了西部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闵行:复旦大学附属上海第五人民医院实现历史性突破

目前,慢性病管理项目形成了“医院-社区-家庭”的无缝衔接模式,培训了40名科普讲师和200多名社区老年科普管理护士,有效普及了常见慢性病、传染病和多发病的预防知识,提高了社区居民对慢性病自我管理的认知水平,减轻了老年慢性病对家庭的负担。

闵行:复旦大学附属上海第五人民医院实现历史性突破

近年来,闵行医院在闵行-复旦区学校和复旦大学的帮助下,通过弥补不足、建设人才梯队、促进学科发展,积极推动临床医学、医学教学和技术研究的协调发展。下一步,闵行将继续着力建设“复旦-闵行”医学教学科研协同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态度,在医疗服务、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等方面与复旦大学附属医院深度融合。,实现同质化,进一步提高患者满意度,为患者创造更温暖、更舒适的医疗环境。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闵行:复旦大学附属上海第五人民医院实现历史性突破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83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