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26字,读完约4分钟

如果你在杨浦,你一定会感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杨浦,五年的辛勤劳动

沿中原路进入杨浦区尹航街。在宽敞的林荫大道上,商店和社区服务中心间隔分布。紫藤广场绿色社区让旧社区焕发新的活力。“周围的交通越来越方便,邻里中心是我们普通人家门口的‘会所’。虽然社区比较古老,但经过修缮和管理,环境越来越好。”居民们高兴地说。

砥砺奋进的五年 杨浦百年工业区奔向创新之城

2007年4月3日是尹航街居民难忘的一天。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杨浦区考察民生工作,来到银星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前来看病的市民亲切交谈,关切地问:“药贵吗?”"看医生方便吗?"习近平同志在调查中要求,要更加重视解决民生问题,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关心人民的生产生活上,把更多的财力放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上,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砥砺奋进的五年 杨浦百年工业区奔向创新之城

如今,经过十年的发展和建设,尹航街的居民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杨浦昔日的“西伯利亚”已成为上海东北部的“后花园”。

杨浦区也从老工业城市转变为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国家双创新示范基地、民生科技创新齐飞的重要承载区。

(朱良成摄)

解决人民的“三个最好”[S2/]

对杨浦区来说,旧制改革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在过去的五年里,杨浦区共收回了27,200户居民,拆除了765,000平方米的老房子,为空的城市发展腾出了空间。该区仍有许多旧住宅区达不到旧的改造标准。该区与专业团队合作,通过“微更新”的方式对社区和街区进行改造。

砥砺奋进的五年 杨浦百年工业区奔向创新之城

过去,住在杨浦区的居民总觉得地铁线路少,该地区的路网系统不连通,汛期南部地区容易积水...去年以来,杨浦区每年投资60多亿元推进“双十”重大市政工程,每年开工和竣工10个项目,弥补了“路、桥、轨、隧、水、电”六大系统基础设施的不足。借助大顶海排水系统的综合排水功能,定海路街道的居民终于摆脱了汛期“淹金山”的困局;中环郭顶东路下匝道建成通车,大大缓解了中环主线的交通压力...

砥砺奋进的五年 杨浦百年工业区奔向创新之城

在杨浦区,旧装修和基础设施是直接影响居民生活的“紧迫问题和担忧”。通过弥补这些缺点,人们会有更多的收获感。

关注人们的行动

2007年9月,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杨浦区接受信访。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坚持领导干部来访,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倾听和了解群众诉求,观察群众疾苦,帮助解决困难和热点问题,做好群众慈善工作,推进基层基础工作。

砥砺奋进的五年 杨浦百年工业区奔向创新之城

始终保持人们温暖和寒冷。杨浦的“一线工作法”用十多年的坚持给出了答案:300多名司局级以上领导干部带领1000多名政府干部定期任用人员,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经过10多万次走访,1万多件实事求是,1万多场讲座惠及数百万人。2013年10月,杨浦区公开承诺“在100天内解决100多件群众急需解决的疑难问题”。杨浦区四个小组的成员每月组织各部门、各单位到社区调研两次以上,每月组织领导咨询一次,研究瓶颈问题,听取情况汇报,在100天内解决了100个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砥砺奋进的五年 杨浦百年工业区奔向创新之城

从“一线工作方法”到“双百承诺”,杨浦区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一直延续着。每年都会在全区举办“聚焦人民行动”,由区领导牵头,重点解决人民群众的困难问题。

释放创新动能[/s2/]

民生问题最终要靠发展来解决,创新和创业是杨浦区的新名片。2017年9月15日,全国双创周开幕,主会场设在杨浦长阳创谷,原名东华纱厂。从废弃的厂房到全国双创周的主会场,长阳创意所走的道路是杨浦区从百年老工业区向双创高地转型的缩影。

砥砺奋进的五年 杨浦百年工业区奔向创新之城

(朱良成摄)

为了在广阔的老工业区和老住宅区建设创新型城市,杨浦区将更新和改造现有的空厅,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同时利用区域内大学的聚集,打破围墙,让知识和技术溢出校园,为区域发展服务。

杨浦区有10所大学和20个科技园,是独特的创新资源。两年来,杨浦区与区内外高校密集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推进同济知识经济圈、复旦创新走廊、CUHK金融谷、上海理工大学太赫兹工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构建“政府、产业、大学、科研”的创业创新链。

砥砺奋进的五年 杨浦百年工业区奔向创新之城

目前,杨浦区有7000家中小科技企业,形成了“先创业、后创业、育幼、促发”的服务链。国家技术转移东方中心、中国工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国家级主要功能平台相继落户。

杨浦区的转型步伐坚定而华丽。

(朱良成摄)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砥砺奋进的五年 杨浦百年工业区奔向创新之城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71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