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58字,读完约3分钟

虹口的地名来自一条河,那就是虹口港。上海开埠前,虹口区有虹口镇、虹镇等市场。虹口港两岸分散着渔村和农场。渔船晚唱,稻花香。

唐朝时,虹口是一个棕黄色的海滩,有广阔的海洋和小小的渔船。从宋元到明初,沙滩逐步扩大,疆域扩大,海岸线向外延伸。这个地区有许多河流和港口,有50多条大大小小的河流。水网织成,桥梁纵横交错,船只来来往往,波浪闪闪,有一种江南水乡的迷人风格。

虹口记忆

虹口港

明朝永乐年间,由于吴淞河(今苏州河)的淤塞,上海人叶宗航上书江南水政大臣夏元吉,建议“通江(吴淞河)从开训县东北部的范家浜开始,接黄埔,经疏干引水后与吴淞河汇合,以增强水势,流入大海。历史上称之为“江浦合流”。就这样,原流入吴淞河的玉井铺(当时叫鹿井铺)和沙井岗的水,在虹口区南部与沙洪港三水汇合,然后从沙洪港沿大明路向南流入黄埔(清代开始称黄埔为“江”)。沙洪港流入黄浦的河口被称为“虹口”。洪河口的海浪声激起了黄浦的波涛,黄浦没有回头就入海了。

虹口记忆

我不知道是谁开始的。我开始概括,把我的名字改成“沙红”作为“虹口”。它逐渐传播并建立起来。人们把这条河及其两岸改名为“虹口”。

清初“虹口”改名为“虹口”,是顺治年间郑成功两次离闽北伐所致。由于台风,400艘战舰第一次被迫返航;第二次是顺治十六年(1659年),郑在“反清复辟”和“汉家练十万,列船耸高楼”的旗帜下,率领战船3000艘,兵马17万,横扫定海、瓜州、镇江,在南京附近登陆。当首都震惊和顺治皇帝害怕时,他想逃到他的家乡东北,并受到他的母亲孝庄皇太后的斥责。不幸的是,郑军擅长水战,却忽视了陆战。此外,清军的红(红彝)炮发挥了威力,郑军失败了,撤退了。

虹口记忆

这场运动后,上海县的官方文件将“虹口”改为“虹口”,因为明太祖朱元璋被称为“洪武”,而“洪”一词在清廷是禁忌。事实上,住在这条河两岸的村民也认为虹口比虹口好,更有吸引力。在农耕社会,洪水、洪水、洪水和野兽等被视为禁忌,在雨后的彩虹中,“红、橙、黄、绿、蓝、紫,谁负责色彩练习空舞”是美丽的,哪一个不喜欢呢?因此,此举符合民意。

虹口记忆

上海开埠前,虹口区有虹口镇、虹镇等市场。嘉庆年间,《上海县志》以虹口镇命名,位于金里虹桥东侧。虹口港两岸分散着渔村。渔民们把船停泊在芦苇和垂柳遮蔽的岸边晒网和腌干鱼;渔村外面是乡村,农民们在那里锄头、除草,并在被何苗绿色运河环绕的田地里均匀施肥。虹口港两岸,渔唱晚,稻花香。

虹口记忆

开埠后,境内以秋江为界,南属上海县,北属保山县。19世纪中叶,美国传教士文惠廉致信上海道台,要求将边境以南苏州河黄浦江北岸的塘沽路和大明路划为美国华侨住宅,并逐步在虹口港两岸开发,如九龙江路的电厂和护岸工程。后美国租界与英国租界合并,被称为公共租界。它覆盖虹口区的南部(包括嘉兴街),而北部仍然属于上海和保山县。抗日战争期间,虹口落入日本侵略者手中。

虹口记忆

建设虹口港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建立该区,以虹口港的名义命名为“虹口区”。新中国成立后,川北路区和提篮桥区先后并入虹口区;1984年,保山县江湾镇和大白树镇迁至虹口区,形成了现在的局面。

从“沙洪-虹口-虹口”说起虹口地名的由来和发展,可以说它现在长1800米,宽20米,深2.5米,北与御景堡、东临沙井港、南接黄浦江虹口港接壤,黄浦江是虹口区的母亲河。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虹口记忆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56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