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76字,读完约3分钟

旧住宅区停车难一直困扰着居民,给物业管理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近年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住宅物业有自己的招数,其中最常见的是将地下人防工程改造成非机动车车库,但这也带来了新的管理问题。废墟堆占据了一个有效的空房间,电瓶车乱停乱放,引发了纠纷,电线被乱拉,引发了火灾......

普陀最近这项试点让"地下室"变"车库"

区民防办通过走访和调查30多个居委会和120多个住户,收集了群众关心的公共民防工程建设相关问题,并尽快进行整理和解决,围绕“四新”不断更新工程设施,改变管理模式。

加大对公共民防工程使用形式的调整

在现有非机动车库的基础上,对全区公共民防工程的使用形式进行梳理和调整,将更多的公共民防工程应用于社区公益和民生服务。

加强公共民防工程的边坡重建

旧住宅区的民防工程大多建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总体结构较差,出入口狭窄。

针对非机动车车库坡道角度较大,上下坡道存在安全隐患,容易造成人身伤害的问题,结合工程维护,对44个非机动车车库进行了统一坡道改造,降低了坡道角度,铺设了防滑沙面,有效消除了上下坡道的安全隐患。

针对地下非机动车车库应急照明不足的问题,探索利用蓄能发光多功能材料对墙面进行粉刷,充分发挥新材料的应急照明、节能、环保和安全防灾功能,并在石泉路街石兰二村35号成功试点。下一步,计划结合公共民防工程的维护,在更多的工程中应用新材料。

普陀最近这项试点让"地下室"变"车库"

翻新车库坡道

加强公共民防项目中现有非机动车车库设施的改善和管理

进一步完善现有非机动车车库设备设施建设,在确保电气线路安全的基础上,增加投币式充电装置的安装,满足居民方便充电的需要,并注意提供消防设施,确保充电安全。

针对地下空室内的“人为因素”容易带来安全和火灾隐患的问题,结合“智联普陀”工程,在石泉路49号和关农路226弄进行了“无人管理”模式试点,并设置了人脸识别传感器、感应防盗门等设施设备,实现了下半年的“刷脸”进出。 计划在全区44个公共人防工程非机动车库逐步推广应用人脸识别,全部采用“无人管理”。

普陀最近这项试点让"地下室"变"车库"

投币充电装置

将非机动车车库管理融入“智联普陀城脑”平台建设,注重智能化应用,加大巡查力度,确保使用安全。

将“人脸识别”系统引入车库管理提高安全系数

要实现公共民防工程的真正便利和效益,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需要结合社区的实际需要,让居民给出自己的意见和方向。区民防办将继续通过大规模调研深入社区,以民为本,以民为本,加强深度调研,优化民防工程硬件设施,提高工程管理水平,不断推进新时期民防工程与社区发展的深度融合。

普陀最近这项试点让"地下室"变"车库"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停车难等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合理配置资源,盘活闲置资源,是每个管理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同时,许多问题不是一夜之间就能解决的。只有密切关注解决问题的过程,密切关注新问题,寻找更好的解决办法,才能不忘你的首创精神,为人民解决后顾之忧。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普陀最近这项试点让"地下室"变"车库"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53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