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59字,读完约3分钟

6月24日,长寿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行了新的开业仪式,新中心迁至长寿路170号,占地面积5511平方米。在三座综合性建筑中,沿街一号楼是一座有90年历史的文物建筑。经过两年多的保护性修缮,这座具有巴洛克和石库门风格的老房子终于有了新的功能。

长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址国妇婴旧址文保建筑

沿街的旧建筑是一栋三院建筑,与上海人熟悉的石库门住宅相似。它有三个房间宽,白色粉刷的石头外墙和红色瓷砖顶,正面和侧面有西方古典花卉装饰。这里曾是“全国妇女和婴儿”最早的遗址。始建于1927年,原为米商、建筑商潘元泰的住所,后成为中华民国第一个全国性的以救济妇女儿童为宗旨的新慈善救济组织——中国妇女儿童救济会医院。新中国成立之初,这里曾是一所孤儿院。1952年,宋庆龄在此创办了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后更名为普陀区妇幼保健院。

长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址国妇婴旧址文保建筑

今天,该建筑可以确定为拥有主楼,东翼和西翼,原来的天井已被改为一个明亮和透明的诊所大厅。在设计中,在恢复原貌和兼顾实用性之间取得了平衡:最早的旧铁天花板被拆除,钢天花板被重建并镶嵌玻璃,形成一个“日光室”,既能保持使用面积,又能防雨保温。

长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址国妇婴旧址文保建筑

步入二楼,精致的木雕楼梯由钢结构支撑,是医院中独一无二的中医综合服务区,两侧设有治疗区,提供针灸、按摩等治疗;在中部地区,提供中医健康教育、医疗和体验服务,并设立草药室,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体验。这里有一个简单的中式风格,外面有一个回廊,可以俯瞰一楼的天井和长寿路的街景。回廊旁有90道精美的水磨石花瓶形栏杆。其中,42个是历史原件,另外48个是在大修期间重新抛光的。而空小三楼是医院工作人员的办公区和休息区。

长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址国妇婴旧址文保建筑

从明天早上8点开始,这里将正式迎接病人。一方面,周围的居民可以享受全新的诊室和经典舒适的候诊区,也可以体验现代医疗信息技术的便利,如预约挂号和门诊间付费。中心还引进了微波治疗仪、颈椎腰椎牵引治疗仪、脑循环系统治疗仪等新设备。所有接受治疗的病人都可以被纳入医疗保险体系。不久,该中心将通过医疗协会等平台邀请更多二级和三级医院的专家入城,为患者打开方便、优质的医疗之门。

长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址国妇婴旧址文保建筑

近年来,在普陀区卫生计生委的领导下,中心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全面推进社区卫生综合改革的各项措施,积极推进“医护结合”工作,大力开展家庭医生1+1+1合同服务,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严格执行基本药物目录制度,扎实推进社区公共卫生项目。同时,本中心积极倡导健康生活,不断深入社区开展各种健康促进活动,惠及社区15万人。随着新址的正式开放,中心的硬件设施和信息化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将为普陀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长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址国妇婴旧址文保建筑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50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