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80字,读完约3分钟

党建带路+居民自治

旧社区恢复了活力

宜川三村二委管辖20世纪50年代的旧公房、二级以下旧房、私房和多层建筑的复杂结构。这是一个典型的“三加”老式社区,有许多老年人、困难人群和移民。自“四百访”启动以来,居委会干部覆盖了所有来访者的家庭,有序地收集来访者的信息,确保信息收集的真实、准确。

普陀这些老人多、困难人群多的老小区焕发新生机

“四百”活动“三步走”

要创新社区治理,必须关注最广大居民的根本需求,居民委员会干部为此创造了“三步走”的工作方法。

在“走开”后,做一份工作日志表。为提高走访效率,各居委会干部将及时在工作日志表中记录走访情况,以便及时收集整理走访中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走访对象整理意见;

“两走”信息由所有成员共享,访问工作日志表的信息资源在居委会共享,方便所有居委会干部充分掌握社区居民的信息,一人可以访问所有成员了解;

“三走”建立了定期工作会议制度,居委会每天召开定期工作会议,分析讨论当天的走访情况。“块长+线”干部是第一批解决问题的人,困难大、矛盾突出的问题由党支部书记和居民区居委会主任处理。

为人们搭建一座“连接桥梁”

通过“400”走访,我们了解了辖区内居民的基本需求,架起了一座为人民服务的“桥梁”。

去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委员会启动了三个美化建筑的试点项目,得到了居民的高度认可。在参观“四百活动”期间,我了解到许多居民都有改善走廊的强烈愿望。

居委会选择三条走廊,组织党员代表、楼领导和居民代表召开美化走廊的咨询会,让居民自己讨论如何美化走廊。代表们提议让大楼里的党员带头,并说服居民先确保走廊里没有桩;建议施工单位重新粉刷墙壁,重新布置走廊内的各种线路;画完后,“社区画家”在走廊里画出巧妙的图案;居委会干部在网上买了贴纸和其他布置走廊的材料,说“一点钱就能起很大的作用。”同时,居民们制定了一个简单易懂的“建筑惯例”。整个项目过程充分体现了“自主性”。

普陀这些老人多、困难人群多的老小区焕发新生机

居民们都说这个小走廊“有了一个新的世界”,当他们看到温暖的口号“家就是你在的地方”时,他们感到很舒服。


发挥社区的“和谐”

王阿姨:“老董,又到侬打扫走廊的时间了!等我把东西整理好,一起打扫干净!”

董世福,一位住在宜川三春的将近75岁的党员,为了保持走廊的干净,只要有灰尘,他就在那里。看着他默默地打扫了一年多的走廊,走廊里的许多邻居都加入进来,照顾好自己的门口,帮助楼里的其他老人尽可能地打扫灰尘。

“远亲不如近邻”。自从“美化建筑群体”以来,邻里之间有了比亲戚更好的感情,邻里之间的争吵再也没有发生过;原来你家的门响了,影响我家开门的东西都不见了。邻居们见了面,点点头,互相问候,但他们不那么脸红。

自宜川三村二委开展“美化建筑群体”工程以来,涌现出了董等一批党员和志愿者。这些党员和志愿者使整个社区的和谐之声越来越悦耳,居民们也越来越关心社区环境。

社区治理以居民自治为基础。相信在党的建设和“四百活动”的推动下,居民在社区治理中会更加积极地参与美化建筑、垃圾分类或其他活动,从而充分发挥主人的作用,让社区焕发出独特的魅力,让居民的幸福看得见摸得着,为建设一个美丽、和谐、幸福的社区而努力。

普陀这些老人多、困难人群多的老小区焕发新生机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普陀这些老人多、困难人群多的老小区焕发新生机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48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