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69字,读完约7分钟

据长宁区新闻报道:社区的老养老院需要改造。在过渡期间,它将被移动到哪里?费用会上涨吗?117位老人的心悬了起来。计划未定,百岁老人孙爱珠主动搬到了小区外的养老院,但他心里还是很在乎这个“老地方”。经过几番努力,不愿“凑合”的管理人员提前锁定了私人疗养院的床位,最终想出了一个就近安置、费用不变的完美计划,把关心社区的孙奶奶带回家。

长宁华阳社区25年党建之路的“变”与“不变”

故事发生在长宁区华阳路街。在华阳,这种温暖持续了25年。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的街道党工委进行了一次“百门通百情、百难解难、百心暖”的“百年访”,点燃了“凝聚力工程”的火炬。2007年,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视察华阳时指出,“凝聚力工程”是“最早、时间最长的社区党建模式”。

长宁华阳社区25年党建之路的“变”与“不变”

始终以人为本

中山公园有一个上海凝聚工程博物馆。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90年代初的生活场景和生活状况,也可以看到上海党建的发展脉络和缩影。当时,数百万工人被解雇,数百万家庭搬迁,许多人的生活也因此改变。华阳路街道党工委在走访群众时,发现有些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因此提出了“联系数百户,了解数百种感情,解决数百种困难,温暖数百颗心”的思想,希望通过走街串巷,了解和关心群众的疾苦,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其核心是理解、关心和团结人民。

长宁华阳社区25年党建之路的“变”与“不变”

1996年,这种关注扩大到一般社区人民。街道党工委从巩固基层党建、增强人民群众感情入手,继续推进务实工程,解决了一大批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例如,就业问题是人民的头等大事。那时我们有一个口号。如果人们对自己的工作不挑剔,我们将尽最大努力在一周内帮助他们找到工作,在街上的工厂或区内单位的一些企业找到工作。”华阳路街道党工委书记陈英说:“例如,早在1996年到1999年,我们街道就开展了一轮大规模的拆迁行动,帮助普通老百姓改善了居住和生活条件。”

长宁华阳社区25年党建之路的“变”与“不变”

进入新千年,“两新”组织不断“冒泡”已成为鲜明的时代特征。街道党工委发挥领导作用,延伸工作臂,形成了以党工委为核心,工人、青年、妇女等群体组织为中间层,各种党务载体为外围的工作格局,从而开展了团结社会的“民心工程”。

长宁华阳社区25年党建之路的“变”与“不变”

到2004年,上海进行了一轮街道体制和机制改革,并提出了当时区域性党建工作的要求体制机制发生了变化,基层运行机制也面临新的挑战。陈颖介绍,当时的工作重点是以街道基层为基础,从加强和谐社区建设入手,创新社区党建和社区服务管理的体制机制,推进社区党建全覆盖、社区建设实体化和社区管理网格化。

长宁华阳社区25年党建之路的“变”与“不变”

2008年后,关键词变成了“社会治理”。街道党工委从加强区域党建和领导社会治理入手,以“四百精神”为基础,深化了“问百需要、解百忧、聚百努力、实现百梦想”的探索,形成了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的工作体系。

长宁华阳社区25年党建之路的“变”与“不变”

“凝聚力项目的焦点始终是我们的员工。”陈颖说,随着时代的变化,凝聚力工程的具体工作方法在不断创新和拓展,但最核心和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从感觉棉毯是否足够厚到三个“电子日志”[S2/]

打开普通人的橱柜,看看他们吃什么,摸摸他们床上的棉毯,看看它够不够厚。在陈颖的介绍中,25年前为贫困人民规定的几项行动,在联系群众的干部中仍然充满了最简单的温暖。

如今,在街上行走仍在继续,但这种方式已经变得更加时尚,空的时间限制也大大减少了。例如,从最初用小笔记本访问到用三个电子日志访问。“无论您是在家中还是在路上遇到居民,他们都会随时随地提出要求,我们会将这些要求输入电脑进行记录,并以基于信息的方式发出命令,帮助他们解决问题。”陈颖说,这是一个电子“访问日志”。“在走访企事业单位时,如果他们提出企业发展的需要或遇到的困难和瓶颈,我们将通过法人日志进行记录,然后与职能部门和驻地单位进行讨论,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在社区管理中,当存在电梯等设备故障等公共安全隐患时,通过电子巡更日志及时反馈给指挥中心,实现日常监管。

长宁华阳社区25年党建之路的“变”与“不变”

五年来,华阳路街道党工委以街道体制机制改革为契机,坚持以党建为导向,创新社区党建体制机制,提高综合服务管理水平,完善居民区自治制度,扩大社会力量参与,推动“凝聚力工程”新发展。除了探索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新机制外,还优化了社区党建“三个建设一体化”的新模式,制定了社区综合服务管理的新标准,构建了新的居民自治制度,创造了多种社会力量参与的新平台。

长宁华阳社区25年党建之路的“变”与“不变”

这些新的实践侧重于基本机制的探索,有些已经在上海乃至全国形成了一定的示范意义。一是率先在全国街道层面建设综合标准化。“当时,大多数标准化是由行业或企业完成的。我们可能熟悉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但很少听说街道被标准化为一个范围。”陈颖介绍说,2012年,街道开始建设社区治理标准化体系。根据社区功能定位的调整,界定了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和公共安全三大功能,梳理了社区党建、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区和平和社区共治五大类201项标准。此外,还形成了党务和行政事务两个工作清单,“哪些工作必须由街道作为主要责任部门承担,哪些工作需要区内职能部门配合,哪些工作需要居民区协助。”

长宁华阳社区25年党建之路的“变”与“不变”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探索是始于2015年的“两个代表一个成员”联合接待机制。党的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员过去常常通过每年两次进入社区,了解群众的困难和要求,然后写提案或动议来了解社区陈颖介绍说,联合接待机制确定了代表和委员每月月底周四进入社区的时间,并制定了“七步走”的工作方法,规范了具体操作环节,使整个接待过程有序高效。

长宁华阳社区25年党建之路的“变”与“不变”

通过创建一个长期稳定的机制和平台,代表们可以更顺畅地履行职责,普通民众可以更方便地表达诉求,民生问题可以更灵活多样地得到解决。陈颖介绍了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在长宁区精品社区建设过程中,一些居民向代表和委员提出了提高社区质量的建议,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然而,由于施工中需要脚手架和立面维护,每个人的车都停不下来。由于该小区离春秋大厦不远,出席接待会的区人大代表、春秋航空董事长空王宇立即表示,他所在企业的停车位可能会被占用,让居民在夜间错峰停车。这种“近水解近渴”的方法很快消除了居民的小麻烦。“还有一些问题可能需要职能部门来解决。我们已经设计了一个工作流程,代表和委员会成员将在集体讨论后提出特别意见,职能部门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给出反馈。”陈颖介绍说,联合接待机制运行以来,发挥了实际作用,群众满意度达到97%。2017年,该机制还被评为上海社会建设十大创新项目之一。

长宁华阳社区25年党建之路的“变”与“不变”

新时代和新传承基于“四个连贯”[S2/]

华阳路街位于长宁区东北部。这里有著名的中山公园商业区、普通人居住区、华东政法大学、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等校区,还有美团点评、豫园路、五一路、海派街、刘海粟文化艺术街等众多创新企业所在的德比益花园。这是一个“六区”的综合社区。

长宁华阳社区25年党建之路的“变”与“不变”

“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凝聚工程时,我们面对的社区形式非常简单,就是一个老社区,就是棚户区。”相比之下,陈颖却深受感动。“现在,我们既有社区居民,也有在那里工作的白领、路人和游客。”随着社会的变迁,辖区内的人口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长宁华阳社区25年党建之路的“变”与“不变”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46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