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25字,读完约5分钟

据长宁区报道,在周家桥街一个普通丈夫的家里,住着一对老夫妻,他们为中国的核武器事业奉献了一生。男主持人是周宇成,女主持人是周兴迪。自1959年以来,这两位老人一直去青海221工厂工作。

221工厂,又称原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国有221工厂,是中国西北地区第一个核武器研发基地,原子城的前身。自1958年以来,15,000名共产党员来到青海省金银滩建设221工厂。在此后不到10年的时间里,他们开发并生产了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可以说,中国的“两弹一星”是中华民族在20世纪下半叶创造的辉煌事业。一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连同参与研制“两弹一星”的人民解放军干部、工人和指挥员,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热爱新中国,毫不犹豫地投身于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他们自力更生,自强不息,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用较少的投资在短时间内突破了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等先进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两弹一星”凝聚长宁这对老夫妇一生的至诚奉献

“通用工人”工作,没有不可能的工作

211工厂建成后,大批工人和大学毕业生开始从全国各地前往核武器制造基地。作为一名优秀的技术工人,周宇成被组织选中,毫不犹豫地踏上了征途。在他走之前,他不知道自己从事的是极其机密的核武器制造工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的想法很简单——国家需要我去。作为一名技术过硬的优秀工人,周宇成在221厂第一分厂第二车间负责技术检查,该车间是工厂最重要、最危险的车间,常年暴露在高辐射检测下。每天当他们离开车间时,都有人专门指派来测量他们的辐射指数。如果他们超过标准,他们必须洗澡,但一旦他们洗,他们不能做两次,直到他们达到标准。绰号“万能工人”的周宇成擅长铣削和刨削。他负责测量和测试。测量仪器非常精确,而且精度和难度都很高。通常,当普通工人不能做这项工作时,他从不失败,所以他赢得了领导的信任。

“两弹一星”凝聚长宁这对老夫妇一生的至诚奉献

211基地对外界绝对保密,不告诉父母,不告诉妻子和孩子,绝对禁止人们四处走动和互相打听。基地的所有工作人员都接受了严格的保密教育,所有进入基地的人员都必须持有特别通行证,并在三个检查站接受身份检查。部门、单位和人员不得相互打听工作。就是上班,在施工现场,不同项目的人应该走不同的路线,而不允许进入其他工厂。因此,周宇成甚至不知道她在做什么工作,当她接受保密教育时,她从来不在乎。到目前为止,那一年的保密条款已经被两个老人记住了:“不要问你不知道的,也不要说你知道的。”直到今天,非常安静的周宇成仍然拒绝告诉别人更多关于他那段时间的工作。

“两弹一星”凝聚长宁这对老夫妇一生的至诚奉献

你害怕什么?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贡献是非常光荣的

周宇成和周兴迪来到基地时,他们已经成了废墟,生活条件极其艰苦。两位老人都经历过旧社会。周兴弟说,“你怕什么苦?旧社会有什么困难吗?”现在国家需要我们,我们应该把我们的力量贡献给党和人民!荣耀!"

他们刚到的时候,只能住在漏风的帐篷里。当风很大时,帐篷被吹走了。青海是一个高山地区。寒风像一把锋利的刀片,在他们的脸上造成了灼痛。他们只能在晚上穿着衣服睡觉。半夜有狼在敲门,是草原上狼的哀鸣陪伴它们入睡。就这样,他们活了两三年。后来,一座土房子建了起来。房间里没有水。每天,我都要提着两个水桶,步行一百米去打水。冬天,北风很冷,所以走路很困难。那里的水龙头冬天不关,因为如果水龙头关了,就不能再开了。当需要水时,一米多高的冰就会被敲掉。我不能在房间里洗衣服。周兴迪每天都要在外面洗澡。冬天,她的手布满了裂缝和血丝,手上沾满了橡胶胶水。

“两弹一星”凝聚长宁这对老夫妇一生的至诚奉献

恶劣的条件使虚弱的周兴迪患了风瘫,她仍然头晕。她一次探亲回家,一下火车就晕倒在站台上。工厂要求她回去治病,经过半年的治疗,她毫不犹豫地回到了基地。“国家需要我们,我们不能离开!”周兴迪负责分发材料,有时她还得在跑车之间发工资和粮票。她说那时她不知道从哪里得到这么多努力,她不会厌倦来回跑。她负责三个车间,每个车间有200多人。她工作认真严谨,每次都要仔细核对公布的数字。她没有给任何她没有签字的东西,所以她不得不得罪人。让这位老人感到自豪的是,她处理的事情从来没有出错过。

“两弹一星”凝聚长宁这对老夫妇一生的至诚奉献

父母的榜样激励他们的孩子为核事业而战

当周宇成和周兴迪去基地时,他们的六个孩子由周宇成的母亲独自照顾。那时,最大的孩子只有11岁,最小的只有4岁。因为工作是保密的,甚至户籍警察也不知道他们在青海做什么。他们也不跟自己的孩子说,但也注意不要在外面和很多人说话,也不要在家里提任何事情。出于这个原因,他的一些孩子在年轻时就被毫无戒心的人告知:“他们的父母去青海进行劳动改造。”在那些日子里,劳动改革是一件非常可耻的事情。周家的孩子们听了以后,只能偷偷地哭,却从来不和别人一起为自己辩护。

“两弹一星”凝聚长宁这对老夫妇一生的至诚奉献

第二个孩子周荣娟非常能干。11岁时,她挑起了家庭的重担,照顾下面的弟弟妹妹。在没有父母也没有人管教他们的情况下,周家的孩子们全都表现得很好,做事认真,做事喜欢一模一样。在父母的鼓励下,大儿子周、、二女儿周荣娟和二儿子三人加入了基地的建设。周宇成和周兴迪两位老人在基地工作到退休,他们的三个孩子也是如此。一家人用一颗简单的心,默默地诠释着“奉献青春,奉献儿孙”的真诚奉献。“应该”、“没什么”、“国家需要”是他们谈论得最多的词,“无愧于国家和人民”是他们最满意的事。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两弹一星”凝聚长宁这对老夫妇一生的至诚奉献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46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