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49字,读完约4分钟

长宁区是世界银行上海低碳项目的重要实践区,也是上海低碳示范实践区之一。作为世界银行于2013年9月正式启动的“上海建筑节能与低碳城市建设示范工程”,其目标是通过发展绿色建筑、鼓励绿色交通、改善能源结构、完善制度机制、制定激励政策和增加投资来降低碳排放增长率,力争实现2018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累计碳密度比2010年降低23%的目标。

长宁区低碳示范区建设见成效

为推进低碳示范区建设,长宁坚持规划先行,基本确立了“政府引导、业主主导、市场化运作”的转型模式,强化政府引导,强化监管约束,完善综合服务,取得了初步成效。到2015年底,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累计碳强度比2010年下降了约20%。

长宁区低碳示范区建设见成效

不久前,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美气候智慧/低碳城市峰会上,区长顾洪辉就世界银行正在长宁实施的“上海建筑节能与低碳城市建设示范工程”发表了交流演讲,分享了在城市建设中推进低碳发展的实践和经验。

全面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是低碳示范区建设的重中之重。截至2015年底,长宁区已完成23个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建筑面积134.78万平方米,年节约标准煤1.1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6万吨,平均节能率达到20%。既有建筑改造不仅是推进城市转型的重要举措,也是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首先,它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能耗成本,增加了企业的效益;二是进一步优化空房的建筑结构,增加业主的租赁面积,增加立体停车位等公共设施;三是提高建筑质量和办公舒适度,不仅要增加租金收入,还要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落户,实现“龙腾为鸟”的能源水平提升;第四,通过设备更新、维护和结构改造,消除了旧电梯和玻璃幕墙带来的安全隐患。

长宁区低碳示范区建设见成效

提高新建经济建筑的节能标准

长宁区不仅注重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还注重从源头上控制新建建筑的节能标准。一方面,加强源头控制,从规划、审批、设计等环节严格执行绿色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完成51个初步设计审查项目,总建筑面积225.74万平方米,全部按照节能标准进行设计。另一方面,为尽可能提高建筑能效标准,新建了3栋低能耗建筑,比上海的能效标准高出5个百分点。截至2015年底,上海共有4个项目被评为二星级绿色建筑,5个项目被评为建筑节能示范工程。

长宁区低碳示范区建设见成效

重点建设一座接近零排放的示范建筑

近零排放建筑是低碳实践区建设的亮点之一,也是长宁区向世界银行承诺的项目。长宁区坚持政府引导,着力调动市场积极性,与虹桥宾馆、挪威船级社携手推进近零排放示范建筑落地。采用高效围护结构、照明系统、可再生能源、智能控制等低碳技术,全过程采用新的管理模式。不考虑插座能耗,建筑单位面积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16.75(kgco2/m2.a),达到低碳近零排放标准。

长宁区低碳示范区建设见成效

积极推动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应用

在建设低碳示范区的过程中,我们高度重视新技术、新能源和新设备的应用,积极采用新的管理模式。一是积极推广新的管理模式,改造中共有15个项目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同时,加大全过程管理模式的推广力度,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智能配电网和智能节能管理等新模式;二是大力推广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例如,通过应用具有高效率cop的磁悬浮热泵空空调系统,能效提高了30%以上;上海部分酒店率先采用集中太阳能槽式集热系统等先进技术,改造后综合节能率达到27%以上,部分项目还获得了2014年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行业委员会一等奖。三是积极推广新能源,鼓励合格建筑采用地源热泵、光伏发电等新技术。截至2015年底,长宁区共有7个光伏发电项目,光伏发电总容量为1185.5千瓦;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和清洁能源替代,淘汰燃煤锅炉,促进锅炉油改气;同时,探索和推进分布式能源供应项目建设。

长宁区低碳示范区建设见成效

积极倡导低碳社区和绿色交通

通过整合政府部门和社区力量,引入外部资源,实施低碳重点工程,开展低碳宣传,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社区低碳发展机制,实现江苏街道创建低碳社区的目标,建设绿色、低碳、便捷、舒适、生态、经济、高效的上海乃至全国具有示范意义的低碳社区。

长宁区低碳示范区建设见成效

加强宣传引导,完善交通组织和路网结构,倡导市民绿色出行。虹桥地区开展慢行道路系统试点建设。通过优化慢空厅,450辆公共自行车被投入使用,以解决“最后一英里”问题,并引导人们低碳出行。在重点区域和重点路段实施太阳能示范路灯低碳改造。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长宁区低碳示范区建设见成效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46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