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08字,读完约4分钟

上海长宁贸易便利化试点项目依托一系列制度创新。

2017年12月28日,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长宁区政府联合签署了《推进质量合作和促进试点合作行动计划》。五个试点企业的具体产品可以享受相对“宽松”的信用监管,高标准、好信用的企业将越来越快通关。2018年1月8日,长宁区市长顾洪辉接受媒体采访,讲述了长宁区实施贸易便利化的背后故事。

贸易便利化背后 听长宁区长讲述如何实现制度创新

顾宏辉东方网络地图

顾宏辉表示,在食品方面,有一个安全和质量检查,核心环节是“检查”和“放行”,这也是一个法定的检查程序。“在去年的企业参观活动中,我发现企业对这种‘检查’和‘发布’有着强烈的需求。”

例如,他说鲜奶的保质期一般是15天。按照以前的程序,进口牛奶需要8天才能上架。消费者可能会觉得他们在“购买即将过期的牛奶”。现在,从新西兰的生产情况来看,鲜奶最早能在三天内上架,消费者的体验就不一样了。

这种“验放模式”的创新离不开长宁区与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合作。

顾洪辉透露,2017年7月,长宁区与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举行了会谈。主要内容是随着消费的升级,人们对商品质量的要求提高了,有必要突破现有的检验方法。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王伟在这方面非常积极。2017年10月,他专门走访了长宁区的一些企业,进行了多方面的调研。

贸易便利化背后 听长宁区长讲述如何实现制度创新

早在2012年,长宁区就被授予上海“贸易便利化试验区”。此后,检验检疫部门和长宁区不断探索提升贸易便利化。2013年,他们先后推动建立虹桥“一站式”贸易便利化服务中心,开创了海关和检验检疫局在中心城市一地办公的先例。

贸易便利化背后 听长宁区长讲述如何实现制度创新

仅2017年,“一站式”服务中心就签发了9万多份原产地证书,金额约28亿美元,帮助企业减免进口国关税1亿多美元。

这些实际红利促使上海检验检疫部门选择长宁区作为试点项目。

顾宏辉总结说,检验检疫部门选择长宁作为试点有三个主要原因。首先,它离不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支持和国家检验局的改革精神。第二,长宁重视商业环境的创造。第三,长宁拥有一批优质企业,聚集了7000多家外资企业、3000多家贸易企业、700多家外资企业代表处和47家跨国公司总部。

贸易便利化背后 听长宁区长讲述如何实现制度创新

为了了解企业的需求,长宁区委区政府领导自2016年开始带领团队对企业进行“地毯式”访问。每年要花两个多月的时间进行“企业走访”,找出企业的“难点”、“痛点”和“阻碍点”,形成“企业问题清单”和“政府服务清单”的服务模式。

贸易便利化背后 听长宁区长讲述如何实现制度创新

目前,长宁的创新实践已经形成了可以在全市推广的经验。

在营造商业环境方面,长宁区率先试点“一照多址”,实现了商业登记制度的突破。2016年,上海率先试点“一张多地址照片”改革,实现了商业登记制度的历史性突破。2017年,获批的“一张图多址”试点政策适用范围从长宁扩大到全市,为全市系统创新提供了长宁案例。

贸易便利化背后 听长宁区长讲述如何实现制度创新

其次,积极探索“互联网加监管”,创新事后监管的理念和模式。探索形成“网络管理网”、“数据网”、“协同网”、“信用网”的网络市场监管新机制,引导市场主体自主自律,与美团电屏、阿里巴巴等领先电子商务企业建立合作共享机制,以“集团(联盟)标准强化网络运行规范”作为首批自主改革创新经验在全市推广复制。

贸易便利化背后 听长宁区长讲述如何实现制度创新

此外,我们大胆探索“验放文件”等一系列创新措施,继续大力拓展贸易功能。2012年,长宁成为全市贸易便利化改革试点地区,率先在中心城市实现海关与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办公,功能涵盖进口货物通关、保税监管等主要业务。在长宁试点或复制了创新措施,如"一次性检查"和" 空海洋释放检查"。

贸易便利化背后 听长宁区长讲述如何实现制度创新

顾宏辉表示,这种“检验放行模式”的创新对于检验、政府和企业都有一定的意义:对于检验检疫部门来说,是检验放行模式的改革;对地方政府而言,是参与“质量合作生产”创新模式的表现;对于企业来说,降低了交易成本,优化了检验和放行的效率;对人民来说,这提高了他们的收获感。

贸易便利化背后 听长宁区长讲述如何实现制度创新

下一步,长宁区将深化贸易便利化功能拓展,进一步完善企业服务,积极营造一流的经营环境,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贸易便利化背后 听长宁区长讲述如何实现制度创新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44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