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00字,读完约3分钟

根据长宁区的说法,在改革开放的40年里,“消失”和“重生”在上海这个最小、最活跃的社区几乎从未停止过。

李梅芳是新中国成立后上海成立的第一个居委会,曾因旧城改造和拆迁而被撤销,但因其名称本身的历史价值和意义而被重新挂牌;20世纪90年代,曾经到处都是垃圾、路上坑坑洼洼、车辆混乱的洪初社区,因为一个人的到来,开始了一段转型之旅;从棚户区到外宾参观过的地方,它们现在都在城市微更新中复兴。房管农的居民经历了时代的沉浮……在同一个地方,从同一个角度,他们看到了不同的场景。当时代赋予社区新的生命时,消失的事物成为每个人的记忆。

长宁小社区大变革:发现身边的消失和新生

洪初社区:问题社区的华丽“蜕变”

走进长宁区洪初小区,就像走进了一个美丽的花园:道路整洁,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安静舒适。在小区党支部的领导下,宏初社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经成为长宁乃至全市基层党建的一面旗帜。谁能想到这样一个花园社区,过去到处都是垃圾,路上坑坑洼洼,车辆随意停车。1990年,随着朱的到来,住宅小区党支部书记开始了转型之旅。

长宁小社区大变革:发现身边的消失和新生

朱回忆说,当时洪初小区有62栋楼,其中90%属于三个单元。每天,四辆公共汽车和两辆货车进出社区接送居民,这使得社区的道路崎岖不平。此外,许多商业居民长期将三轮车放在绿化带上,导致绿化严重受损。面对这样一片狼藉,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搞卫生”。

长宁小社区大变革:发现身边的消失和新生

1994年,经过两年的努力,宏初社区成为长宁区的文明社区。当时的朱有一个新的思想:社区中在职党员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使社区再上一个台阶,争创市级文明社区。

然而,在这个时候,社区中的大量居民面临下岗,从“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人们被解雇了,他们没有食物。我们怎样才能建设文明社区呢?”面对这个难题,朱认为,在这个关键的节点上,老百姓最需要的就是帮助,而住宅区的总党支部就是他们的坚强后盾。出于这个原因,她想联合周边的合作建设单位,为下岗居民争取再就业的机会。

长宁小社区大变革:发现身边的消失和新生

这样,洪初社区一方面努力建设市级社区,另一方面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经历了一个相当艰难的过程,但也有苦有甜。1996年,洪初社区成功建成市级文明社区。

1998年,作为长宁区委新成立的居委会之一,宏初社区开始探索凝聚力工程。名为“时间储蓄银行”的志愿者服务模式始于洪初,旨在鼓励社区居民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互相帮助。

经过这么一点点努力和一步一步的创新,宏初社区的出现就像是“破茧成蝶”,完成了内外兼修的“转型”。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长宁小社区大变革:发现身边的消失和新生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42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