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68字,读完约4分钟

1919年5月6日上午8点30分,复旦大学大四学生邵力子先生敲响了学校的上课铃,聚集了复旦的学生,做了一个慷慨的演讲。复旦学生立即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活动,并发起成立了支持北京“五四”运动的学生联合会。复旦一度成为上海“五四”运动的大本营和大本营...2019年5月6日8时30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和上海复旦中学在中学校园“五四上海第一钟”馆前联合举办了主题班会。一百年前,这一刻再次被重温,“新时代,

重温百年五四钟声 复旦大中两校学生同上思政课

在仪式上,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党委副书记朱家轩宣读了《复旦大学中小学德育整合方案》,各高校、学校、区领导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复旦中学基地揭牌。仪式结束后,复旦大学和复旦中学的思想政治教师以原“上海第一钟”为教具,给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题目是“五四时期的复旦人”。原上海市副主席、复旦大学原校长王、长宁区委副书记、区长顾洪辉、副区长孟庆元、长宁区教育局党工委书记、长宁区教育局局长等学校、区、新闻学校领导及复旦大学、中小学师生代表参加了活动。

重温百年五四钟声 复旦大中两校学生同上思政课

“今天的典礼使人想起思想政治课上提到的英雄邵力子和陈望道先生,他们都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都是像我们复旦的人。我们用“穿越”一百年,重游故地的方式来教育学生。通过讲述我们学校的历史,我们用场景和实物引导学生认识到五四运动在过去一百年中的重大意义、精神内涵和价值。它特别有说服力,传播开来,而且特别能够进入头脑。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书记周野说:“复旦大学作为全国‘三位一体’教育试点单位, 是第一个采取行动的,因为我们觉得复旦的“红色基因”是最好的育人教材,复旦的“爱国、团结、服务、奉献”精神与“五四精神”高度一致。 这种基因和精神流淌在我们复旦大学、中学和小学的血液里,我们最有资格去探索‘大’

重温百年五四钟声 复旦大中两校学生同上思政课

描述:来自周野的消息

复旦中学原校长、上海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周参加了整个活动组织。他说:“5月6日上午对复旦和上海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它是进步青年党在上海的诞生地,因为一百年前,它在上海“五四”钟声的鼓舞下,在这个校园里走上了救国救民、凝聚民族力量、谋求民族复兴的道路。”周强调:“今天,我们的大、中、小学携起手来,用老前辈们的故事,用校园里珍贵的红色历史古迹,来宣传和缅怀复旦、上海五四先驱们的崇高爱国情怀和永远奋斗的精神,就是要激励他们坚定不移地前进。正如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和孟昶刚才所说的,他们是勇敢的先锋,他们抓住每一天,勇于探索,勇于奉献。

重温百年五四钟声 复旦大中两校学生同上思政课

图片说明:周点评

在仪式上朗诵《复旦大学校门》的大学生代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生游天行,在参加活动后充满了激情。他说:“我没想到思想政治课会这样教!这种身临其境的历史,复旦大学的思想政治课让我热血沸腾,我会记在心里。今天一大早,我就走进了一百年前的旧校门,站在上海五四运动的第一个钟前,和我的中学老师姐妹们一起听思想政治课。我一直在对自己说,我们这一代人也应该能够“听党的话,永远战斗下去”,把血液中流淌的‘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重温百年五四钟声 复旦大中两校学生同上思政课

描述:复旦大学的游天行和复旦中学的吴雨欣一起朗诵

描述:复旦大学和大众大学的学生代表演唱了集体歌曲

据介绍,复旦大学校史专家周桂发与复旦中学郭杰平共同教授的思想政治课,是以“五四精神和复旦精神”为基础,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而开设的。会上的重要讲话,穿插了市委书记李强同志在上海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在复旦学生的倡议下,说明五四运动与上海党的诞生地的关系;本文介绍了“五四”后,复旦大学新闻系老系主任陈望道先生首次将《共产党宣言》译成中文,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重温百年五四钟声 复旦大中两校学生同上思政课

描述:复旦大学周桂发教授现场演讲

描述:复旦中学郭杰平老师参加思想政治课

经过两堂生动的思想政治课,新闻学院的学生们表示深受感动,受益匪浅。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重温百年五四钟声 复旦大中两校学生同上思政课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41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