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47字,读完约2分钟

中新网乌鲁木齐11月26日电(田浩楠)“我们枣加工厂的第一批产品已经投入市场,现在看起来非常顺利。 深加工后的红枣价格比每公斤货币价格高三倍以上。 ”。 看到自己加工厂的枣被顾客的车拉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四十七团七连职工赵红伟这么说。

1996年,28岁的赵红伟带着媳妇和两个孩子从河南省老家来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边上的四十七团,刚开始种植棉花,但受到地理环境和管理不善等影响,棉花不仅产量低,而且市场价格也不好。

深加工的枣品种好,价格比每公斤货币贵三倍以上。 田浩楠摄

赵红伟回忆说:“家人辛苦了一年,除了肥料和人工等价格没有赚钱,反而欠了2万多人的债,孩子上学的学费都要收,生活很辛苦。”

2002年,赵红伟开始育苗、嫁接和种子销售,在团技术人员的帮助下,他努力研究,在提高枣苗质量的同时,积极建立销售渠道,两年后枣苗终于销售了好成本。

2006年,四十七团枣种植规模扩大,赵红伟与妻子商量种植了80亩枣地。 “经过多年摸索,枣的质量不断好转,价格一年比一年好,每公斤25元左右。 ”赵红伟说,现在育苗和枣种植一年有两个收入,日子和以前简直是天壤之别。

有高峰就有低谷。 从2010年开始,栽培枣的人很多,市场的诉求也没有原来那么大。 枣的价格开始下降,为了把中队枣的价格卖得贵一点,赵红伟一个人去西安,在那里租枣生意,每天早贪黑。 每年农忙时期回家工作,丰收时把团子场的枣运到西安销售。 从四十七团运到西安的红枣价格比当地价格每公斤高三元。

通过四年的经营,赵红伟不仅有储蓄,而且做了多个固定顾客,他决定带着存款和资源回到四十七团的快速发展事业。

年,赵红伟利用货源高质量、充足的特点,将自己的枣运往和田市枣加工厂加工,大量销售,经过3年的重复,不仅生意越来越火,而且越来越熟悉加工厂的制作流程 他认为自己有这样的加工工厂,不仅方便,而且可以节约小的支出,有办工厂的想法。

开工厂是巨大的投资,自己手头缺钱,赵红伟联系了以前合作多年的伙伴。

经过三个月的准备工程,加工厂逐渐上轨道,预计一天加工量接近60吨,年产规模达到6000吨。

“加工厂能建设的是团场和《访惠集》的员工的帮助,所以我现在反馈给团场,帮助越来越多需要帮助的员工,使越来越多的人致富。 ”。 赵红伟说。 (完)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趁“枣”致富 新疆兵团职工办红枣加工厂带动越来越多人增收”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127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