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83字,读完约3分钟

东方记者黄立春。本报讯记者潘静10月12日报道:如何顺利完成群众掌握党的创新理论的“最后一公里”,真正让理论说教走进头脑?昨天,在虹桥镇政府多功能厅,为期一天的“2018闵行区理论教育故事大赛”决赛向记者展示了闵行区基层理论宣传活动“活”的生动实践。把党的理论的“大主题”变成群众渴望关注和愿意接受的“小切口”,理论教育就不再困难。

理论教育不再硬邦邦 闵行办了一场“有温度”的故事大赛

据报道,今年的故事大赛以“从改革开放开始”为主题,汇集了改革开放大潮中干部群众的生活变化和奋斗故事。有了温度的故事,我们才能传达力量的真理,让“改革开放重新开始”的时代呼唤与人心相结合,与现实相契合,与人民相联系。在最后一幕,选手们用生动的叙述和熟悉的方言展示了闵行区4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改革成就。无数感人的细节一再赢得掌声,引发思考。

理论教育不再硬邦邦 闵行办了一场“有温度”的故事大赛

“是谁点亮了另一个太阳,是谁带来了白天和黑夜的荣耀,是世界力量的源泉,是成千上万个家庭的灯,是谁在这里释放了明亮的能量。这是中国工业设备的摇篮,承载着几代工业人的梦想和未来,这是上海汽轮机厂……”江川路街的原始故事“中国工业在电影上跳舞”,就像是一次探访,让时光倒流到1953年,定格在张珍贵的一张老照片上,这是三代工业人士通过摄影镜头记录下的最初的心灵和传承。

理论教育不再硬邦邦 闵行办了一场“有温度”的故事大赛

《我心中的红与黄》是一个关于闵行地方民族品牌“蜜蜂花”的故事。童年时代对“红与黄”的记忆在主人公与公司领导的一次对话中得到升华,人们突然明白,“红与黄”背后沉重的使命感——质量是普通人的声誉,标准只是最基本的要求。价廉物美是“蜂花”人在岁月的沉淀中对质量的不懈追求,也是这个地方老品牌对人民和社会的不断承诺。

理论教育不再硬邦邦 闵行办了一场“有温度”的故事大赛

“小窗户能做大事”从拆迁办公室的验收窗口开始,以“城市文明之窗”的铜质奖章,牵动着拆迁居民的敏感神经。从许多矛盾到喜悦,一个搬迁的故事被成功地解决了,见证了闵行建设一个具有优良品质和生态宜居性的现代化新城。

理论教育不再硬邦邦 闵行办了一场“有温度”的故事大赛

“凡人之星”钱天心是区人大代表,做了25年6次代表,为选民做了上百件事,坚持深入基层,倾听群众。面对非完全住房改造的困难,“循序渐进”是他的工作作风的体现,是NPC代表深入民心、倾听民意的体现,是闵行40年改革开放坚定步伐的真实写照。

理论教育不再硬邦邦 闵行办了一场“有温度”的故事大赛

“我半个小时没去七宝了。现在嘉鱼高架仅需10分钟,华蓥仅需15分钟。”《心流路上》讲述了区交通委“民生大包裹”的故事。随着交通运输能力的提升,不仅是速度,也是人们出行的幸福指数。

小故事记录伟大的时代。本次故事大赛以整个地区改革开放40年来的大事小事为基础,创造了许多市民喜欢听到和听到的故事。闵行区各街道镇(莘庄工业区)、企业和社会团体共提交了55篇报道,其中38篇最终进入了决赛。接下来,组织者还将把今年故事大赛的优秀作品送到基层,通过“李敏团”进行巡回演讲,这是一个生活在人民身边、活跃在社区的文学轻骑兵。讲故事,传递正能量,播撒国情,架起“党和人民心灵的桥梁”。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理论教育不再硬邦邦 闵行办了一场“有温度”的故事大赛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84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