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71字,读完约4分钟

最近,在闵行区浦津街,一些村“两委”已搬进村屋工作。他们的旧办公室有什么用?记者了解到,到目前为止,浦金街9个行政村中有5个已经探索了“以房代村”的思路。走在群众中间,不仅可以节省群众的工作时间,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把原来的办公室改造成新时代的文明实践站和老人活动室。

闵行区浦锦街道探索“村委建在宅上” 有效提升村级治理温度

密切党群关系

“村委会就建在这栋房子上。首先,考虑到村委会建在村屋内的历史形式和村委会远离村屋区的现状,让村委会回归村民,让党群在物质上更加紧密,干群关系更加密切。”浦金街负责人表示,可以将原村委会办公用房腾空,投资建设村级公共服务设施,改善民生服务,不断提高村民的满意度和收益感,有效地将服务效率转化为治理效率。

闵行区浦锦街道探索“村委建在宅上” 有效提升村级治理温度

据了解,浦金街是2015年从原浦江镇分离出来的一条年轻街道,贯彻了“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要求。它占地约24平方公里,辖23个居委会和9个行政村。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街道进一步拓展了村“两委”成员公开办公的形式和内容,探索了“居村两委”,实现了从步行到入住、从开放到深化的工作方式。目前,村里主要出租村民的私房或修缮村一级集体资产中的工厂和仓库,作为日常办公和服务村民的场所。

闵行区浦锦街道探索“村委建在宅上” 有效提升村级治理温度

建设一个有温度的农村社区

在街道负责人的眼里,缩短距离有效地提高了村级治理的温度。由于村委会原有的办公建筑大多靠近公路,在村庄的边缘,虽然方便了村委会与外界的交流,但却忽略了内部服务。人们必须在半个以上的村子里工作,但是当他们到达村委会时,他们经常找不到任何可以工作的人。分开他们的是距离,但分开他们的是人民的心。如今,一些村庄将办公空间搬回村中心,租用村民的私人住宅或集体住宅,以便村级服务更好地辐射整个村庄,并试图让普通人“少跑腿”而不是“空跑腿”,从而建设一个有温度的农村社区。

闵行区浦锦街道探索“村委建在宅上” 有效提升村级治理温度

深入的办公室工作还可以让更多的村民来到村里的“两委”成员面前,体验村干部为人民解决后顾之忧的艰辛,甚至亲自参与矛盾的解决,这有利于唤醒村民的主人翁意识。例如,芦笙村的“p-party v-pivot p-public”让更多的志愿者在党组织的引导下走出家门,将村级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公共区域,发挥“情感联络员”和“意见传递者”的作用,用零距离服务提升村民的情感。又如宋玉村的“板凳席”制度,走上板凳席,走到群众面前,放下板凳席,就地解决问题,让群众看到党委和政府在第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由衷的“赞誉”。

闵行区浦锦街道探索“村委建在宅上” 有效提升村级治理温度

最大化集体资产

留出空整体发展空间,提升村级发展水平。在地理位置上,浦津街的行政村靠近黄浦江,呈带状,与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相对隔离。街道将把村办工作作为实施农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契机,同时探索“借地办工”和“借鸡生蛋”,最大限度地盘活集体资产。将“回归花园”等优质市场资源引入街道,将原有办公楼纳入农村综合体范畴,进行统一规划和整体开发,通过整体开发提高村级集体经济活力水平。例如,新办公空间的租金约为6万元/年,而旧办公空间的回收效益约为30万元/年。“手里有粮,心里却没有慌”,而村里的“两委”就有这个“余粮”,用来改善村里的公共设施和分配村民的福利,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村民。

闵行区浦锦街道探索“村委建在宅上” 有效提升村级治理温度

村级治理体系的建设离不开新鲜血液的补充,许多村庄面临着年轻干部缺乏和干部短缺的局面。通过建立村居委员会,深入村居,与群众一起工作,村民可以更好地了解村里“两委”的运作模式和工作状态,社区青年可以很容易地接触和熟悉村级集体事务,让更多的村民看到村级经济发展的潜力和村庄发展的光明前景。这逐渐吸引了一批有能力、想当村官的年轻人加入村务管理,保证了村干部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闵行区浦锦街道探索“村委建在宅上” 有效提升村级治理温度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81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