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76字,读完约3分钟

知识

1949年7月1日开通的51路公交车是吴淞地区最早的公交线路,承载着许多吴淞老人的生活记忆。今天边肖将带你回顾51路公共汽车的历史,我想知道它是否也会唤起你难忘的记忆。

吴淞和上海之间的交通过去主要依靠松湖铁路。民国16年,松阳线开通,出现了公共交通线路。由于战争的影响,公共交通的发展缓慢而断断续续。解放后,公共交通迅速发展,取代了松湖铁路。

吴淞最早的公交线路是51路,始于1949年7月1日。它从北站(现红星路长途客运站)开始,在天目中路以北的列车正门侧,止于吴淞浔仔浜站,位于吴淞浔仔浜桥以北。这是该地区东部通往市区的最早的交通线路。

受当时条件限制,51路公交车改装为美国剩余物资大道齐410军用卡车,共6辆公交车,20个座位,最大载客量50人。每半小时有30班,第一班在早上5: 00,最后一班在晚上9: 00,每天有近1000名乘客,平均每班有33名乘客。

当时,由于帝国主义经济封锁的影响,汽油供不应求,木炭不得不被用作动力燃料。不久,白煤(无烟煤)逐渐被用作燃料,汽油也逐渐恢复,直到1952年第三季度。1953年第二季度初,最后一辆白色煤车被改为汽油,结束了汽车以煤为动力的历史。该线路还从吴淞斜早浜大桥延伸至太和路和外马路。

这条公交线路1949年开辟 老宝山人一定都坐过 现在还在运行!

1959年底,苏联停止向中国供应汽油。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每辆公共汽车的顶部都放了一个大橡胶袋,里面装满了气体或沼气作为动力燃料。直到1962年冬季大庆油田投产,汽油供应有所改善,才消除了“竞争袋”。

1982年,随着宋彬路的开通,该线延伸至吴淞码头。同年,101路(红星路-水禅路)通车,51路城市终端迁至常宝路。

1986年改为中山北路、西柏星路和宝山路。

1987年,它被修复为中山北一路、东江湾路和宝山路。

2002年扩建至宝阳码头,原线路(常宝路-吴淞码头)更名为51号班车。

2004年,随着吴淞客运中心的启动,牡丹江路、松宝路、永清路发生变更,永清路、松宝路、花城路、太和路、牡丹江路、宋彬路、同济路变更为回程,班车停止。

2005年,宋彬路同济路口禁止机动车东西方向通行,乔松东路、宋行路、宋行西路、宋彬支路、宋彬路、同济路向南变更。

2006年,通泰路、太和路和同济路被恢复。

2007年,城市航站楼迁回红星路永兴路。

2010年3月,101条道路合并,方向调整,同济路、水禅路、永清路变更。在整个列车运行前后,运行了51路班车(永兴路、红星路-同济路、水禅路)。

目前,51路班车已经取消。

在这辆小马车里,几代人的集体记忆得以保留。请留言,谈谈你对51路公交车的专属记忆。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这条公交线路1949年开辟 老宝山人一定都坐过 现在还在运行!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71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