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53字,读完约7分钟

描述:老上海特区政府大楼(现上海体育学院)/晨报记者徐一飞

描述:旧城博物馆是长海医院今天的影像建筑

描述:图像建筑内部

东方。com,3月6日:20世纪90年代,五角场商业区还很不发达,许多六层的老公房刚刚建成,大量的人被引进到上海的东北角。搬到这里的小林居民当时很奇怪。为什么在这样一个偏远的新家附近的道路名称如此霸道?政府路、国鼎路、世界路……后来,她被提升到同济中学,发现校园里有一座“上海优秀历史建筑”,像一座古城建筑。后来,她了解到,如果抗日战争没有爆发,这个地区原本计划建在上海市中心。

曾经的"大上海计划"旧址 如今已成历史文化风貌区

它曾位于“大上海工程”旧址的荒野中,现在已成为中心城市的12个历史文化区之一。江湾失去了成为“城市中心”的历史机遇,一度荒芜落后,但由于五角场城市副中心的定位,现在又重新崛起。

遗迹历史-

文物建筑现在分布在校园和医院中

原位于江湾荒野的老上海特区政府大楼,现位于上海体育学院校园内,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和优秀历史建筑。从学校的正门望去,远处的正中央是中国传统的梁柱彩绘建筑。它分为三个部分:左、中、右。中段高25米,左右翼各20米。前面有通向二楼礼堂的大桥台阶。

曾经的"大上海计划"旧址 如今已成历史文化风貌区

从二楼的平台上,你可以俯瞰整个上海体育学院的校园。大楼前面有一个巨大的广场。建筑的北面矗立着一尊由著名雕塑家姜小虎铸造的孙中山铜像。它在1937年被日本炮火摧毁,然后重建。后来它被用于上海体育学院的办公楼。

曾经的"大上海计划"旧址 如今已成历史文化风貌区

江湾体育馆曾是老上海体育馆。解放前,它是远东最大的体育场,举办了第六届和第七届全运会。

去年6月,已经建设和维护了三个多月的江湾体育场重新开放,这个曾经荒芜的足球场呈现出新的面貌。根据上海体育产业“十三五”规划,将在中心城市建设一批国家级和市级体育产业基地和示范项目。江湾体育场、上海体育场和东方体育中心属于“升级功能”。

曾经的"大上海计划"旧址 如今已成历史文化风貌区

旧上海博物馆现在是长海医院的成像大楼,模仿北京鼓楼的设计。现在,当你走进大楼的拱门时,你还可以看到门厅里红色的柱子、横梁和沉箱。

“大上海计划”-

建筑基本保存,道路格局保持不变

谈到江湾历史文化区,它离不开“大上海计划”。

1922年,孙中山提出:“在上海设置世界港口”。1927年,上海被国民政府指定为特殊城市。同年11月,特别市政府成立了设计委员会,集中一批专家研究上海的城市建设。1929年,市政府会议确定印相、尹航、江湾三区交界处,即五角场地区为上海中心区,并出台了《上海中心区建设规划》、《上海路规划》等一系列配套规划,构成了人们常说的“大上海规划”。

曾经的"大上海计划"旧址 如今已成历史文化风貌区

1930年,一条以特殊城市建筑为中心的蜘蛛网路按计划建成,相继建成了城市体育馆、城市博物馆、城市图书馆、城市医院、城市健康实验室、国家音乐学院、中国航空空协会等建筑。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实施了七年的大上海计划被迫中止。目前,“大上海计划”的主体建筑基本保留,道路格局保持不变。

曾经的"大上海计划"旧址 如今已成历史文化风貌区

这也是为什么江湾地区的一些道路名称现在听起来如此霸道的原因。在路网设计中,“大上海计划”以当时市政府的新大厦为中心,呈棋盘式和蛛网式分布。独特的道路名称是由“中国、中国、人民、国家、上海、城市、政府和政府”组成的。其中一些至今仍在使用:中原路、民清路、国定路、国和路和石光路...其他人也改了名字:例如,正通路改为李政路,福东外路改为长海路。

曾经的"大上海计划"旧址 如今已成历史文化风貌区

以前的设计-

现在它已经被历史内涵所继承

小林母校的历史建筑是老上海图书馆。现在同济中学暂时搬迁,场地正在建设和修缮中。这座建筑最初是由建筑师董大脚设计的。当时,由于财政原因,原上海图书馆未按设计蓝图实施,仅在建成近一半后才投入使用。后来,它被同济中学用于教学楼。

曾经的"大上海计划"旧址 如今已成历史文化风貌区

这座建筑已经年久失修,急需保护。为了恢复建筑周围的历史风貌,实现东大原有的设计理念,进一步延伸和继承建筑的历史内涵,充分发挥建筑的公共服务功能,杨浦区决定对建筑进行修缮和扩建,将其作为区图书馆使用,其中部分仍作为同济中学图书馆使用。整个工程预计在今年年底完工并投入使用。届时,图书馆的地上建筑面积将达到973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将达到4208平方米,这将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的各项功能。

曾经的"大上海计划"旧址 如今已成历史文化风貌区

江湾的起源-

“长江十八湾,湾至江湾”[S2/]

说起江湾,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一系列名为“江湾”的单位和场所——江湾五角场、江湾体育馆、新江湾城……不仅仅是杨浦区、虹口区、江湾镇和江湾公园、宝山区、江湾中心小学。为什么上海江湾的名字里有这么多的地名?

《上海海滩》杂志编辑、原上海市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说,江湾的地名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公元1130年,宋朝名将韩世忠抵抗金兵,中国“三军”驻扎在江湾,一些家眷在此定居,逐渐形成一个小镇。民国时期,上海曾建立江湾区,面积近78平方公里,比现在的杨浦区60.61平方公里还要大。它包括杨浦区的北部,虹口区的东部和宝山区的南部。

曾经的"大上海计划"旧址 如今已成历史文化风貌区

江湾镇的名字来自秋江。“秋”字是传说中有角的小龙,形容它蜿蜒的样子。由于秋江蜿蜒于江湾镇的东南部,所以民间流传着“秋江有十八湾,从湾到江湾”的说法,江湾这个名字就是由此而来的。然而,现在很多当地居民对秋江了解不多。如今,虽然江湾作为一个行政区已经逐渐消失,但它的历史和文化继续发挥着它的影响。

曾经的"大上海计划"旧址 如今已成历史文化风貌区

今日五角场-

“没有关闭时间的公共客厅”

坐地铁10号线去五角场的人会注意到,在江湾体育馆下车比在五角场下车更近。在人们的印象中,繁华的商业区和历史保护之间总是有一定的距离。

根据官方网站的范围,江湾历史文化区和杨浦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局五角场分中心,“你有我,我有你。”

五角场之所以被称为五角场,顾名思义,就是五角场有五个“角”,五条路从五角场的环形交叉路口“展开”。这种特殊的道路模式是如何形成的?李介绍说,最早的环形交叉路口只是由湘阴路和松湖路组成的一个十字路口,然后由这个十字路口创造出一条新的“香扎路”,形成五路交汇的格局。五角场这个名字最初是由民间习俗确立的。

曾经的"大上海计划"旧址 如今已成历史文化风貌区

五角场作为城市的副中心之一,十多年来发展迅速。万达、安百里、东方商厦和苏宁相继出现在五角场环岛。去年,“第五个拐角”的和胜辉出现了,五个商业区最终被“包围”。去年,五角场广场进行了升级,以提升商业区的能源水平,并创造了一个“没有关闭的公共客厅”。今年1月,五角场广场开通了公共无线网络,通过微信认证可以实现免费上网。

曾经的"大上海计划"旧址 如今已成历史文化风貌区

在环岛商业区外,五角场也是杨浦建设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的创新功能核心。该地区的大学、科研院所、科技园、科技人才相对集中,创业氛围浓厚,吸引了大量科技创业企业落户,逐渐成为杨浦乃至上海最适合创业的地区。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曾经的"大上海计划"旧址 如今已成历史文化风貌区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68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