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85字,读完约7分钟

在那些日子里,我看了越剧电影《红楼梦》,由王主演,日本电影《打猎》、《望回家》,韩国电影《卖花女》、《花开的村庄》等等。由此,我爱上了两位日本电影明星,高仓健和栗原小卷。然而,一部韩国电影《卖花女》让我,一个从不流泪的男人,放声大哭。

沪东那些事之沪东电影院:曾是热门电影首映地

沪东电影院位于平凉路525号,原名沪东大剧院,始建于1942年1月。这是杨浦区第一家专业电影院。1972年,它被改造成该地区第一家宽银幕电影院。它以其强大的电影宣传力、观众组织能力和经营特色赢得了上海东部乃至整个上海市的广泛赞誉。1988年,经上海市电影局和杨浦区政府批准,改建扩建为杨浦区第一座多功能电影院,成为集影视放映、电子娱乐、咖啡厅、卡拉ok、餐饮等文化娱乐和餐饮内容于一体的全方位“娱乐城”。1998年5月,沪东影院荣获上海电影行业“标准服务单位”称号。各方高度评价电影长期坚持以电影为基础、多行业辅助的文学创作,将电影建成青年学生的“第二课堂”,多次荣获“尊师重教先进集体”称号。

沪东那些事之沪东电影院:曾是热门电影首映地

回顾过去,辉煌的岁月是厚重的。今天,当我把这首充满豪情的诗引用到相关的文字中,回顾这部电影,就像打了一个领带。在电脑键盘上,我把“浓浓岁月”中的“浓”字错打了几次,成了“愁”。也许这是一种提醒和通知:沪东电影将很快和它曾经辉煌的历史一起成为历史,成为对我的一种怀念。

沪东那些事之沪东电影院:曾是热门电影首映地

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单位工会每月发行几张电影票,以“丰富”每个人超过八小时的生活,并组织在电影院预订重大活动。我在杨浦区审计局工作的时候,因为区政府所在的江浦路玉林路离八大关很近,而沪东影院就在八大关上,所以这家影院就成了单位的定点影院。那时,电影票绝对供不应求。因为电影院位于八头头的市中心,这个城市有一个很好的嘴巴和很大的人口,这使得电影院从早到晚都非常吵。在售票窗口前,人们总是很拥挤,买票、换票和退票的人总是络绎不绝。如果新制作的中外流行电影上映,观众甚至会围在电影院前面的平凉路。此外,许多牛混杂在人群中“翻筋斗”着票,不停地喊着:“票该剪了!票应该剪了!”经常造成八头头的交通堵塞,扰乱了老学校(派出所)后备箱里的警察叔叔维持秩序,顺便抓了几个黄牛进入了“校校路”。

沪东那些事之沪东电影院:曾是热门电影首映地

在那些日子里,我看了越剧电影《红楼梦》,由王主演,日本电影《打猎》、《望回家》,韩国电影《卖花女》和《花开的村庄》等。,都在沪东电影院。由此,我爱上了两位日本电影明星,高仓健和栗原小卷。然而,一部韩国电影《卖花女》让我,一个从不流泪的男人,放声大哭。看着坐在我旁边的观众,我已经哭了,有些甚至从抽泣发展到了哭泣。

沪东那些事之沪东电影院:曾是热门电影首映地

1959年沪东电影院的电影票

当时,上海还有一个壮观的文化景观——不仅是市、区委员会和局,而且各大行业都有自己的电影评论协会,甚至许多电影院都有自己的电影评论小组。它的主要功能是组织影评人撰写关于新上映电影的文章,从而促进电影创作的发展和繁荣。当然,现在电影院似乎组织影评人写影评文章,这似乎也有点推荐电影,并把观众引向电影院,从而增强了票房销售的意义。然而,无论如何,电影评论家是电影创作繁荣的重要力量。当时,沪东影业的影评团队在全市家喻户晓,其成员大多来自杨浦区政府机关、学校、工厂、街道、金融和贸易系统,包括著名记者、作家、特级教师和其他名人。

沪东那些事之沪东电影院:曾是热门电影首映地

偶然的机会,我成为了沪东电影的电影评论团队的一员。那天,我拿着办公室发的电影票去沪东电影院看电影(我忘记了具体的片名)。看到电影院大厅的布告栏上贴着几篇用稿纸写的电影评论,我停下来仔细阅读,直到电影开始的铃声响了,我才走进放映大厅。那时,我对写作充满激情。看完这部电影,我走回家,想起了宣传栏里的影评,我觉得自己也可以写作了。所以我连夜写了一部近1000字的电影,并把它发到沪东影院的宣传组。几天后,我在电影院接到一个女同性恋的电话,说我已经收到了我的文章,很好,可以使用了。并问我是否愿意参加电影评论小组的活动。我毫不犹豫地回答:“是的。”

沪东那些事之沪东电影院:曾是热门电影首映地

电影《秋风》海报

从那以后,我一直不愿意参加沪东影评人组的每月活动,也遇到了一些前辈,如辛、杨,还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写作爱好者。更让我兴奋的是,为了方便影评人,沪东电影院慷慨地给了每个人一张免费的观看卡,时间和次数不限。有了这张卡,我可以随意看电影!每当我和朋友去沪东电影院,我都看到我不用买票。我从口袋里拿出观察卡,向检票员挥手。我的朋友们既羡慕又嫉妒。这时,我会想起最后一句话:“侬还会写影评!”

沪东那些事之沪东电影院:曾是热门电影首映地

打电话给我的女同志是沪东电影公司宣传队的队长郑玉柱。这是一位气质优雅的中年妇女。她与院线陈经理一起,使沪东影业的影评团队蒸蒸日上。不仅出版了《沪东电影评论》,还经常邀请导演和演员在沪东电影院举办新电影放映和电影研讨会。在导演白申的电影《秋风》完成后,他把放映方式放到了沪东影院。1990年12月30日上午,白岛带来了主要演员宋佳、童瑞敏、王品、张虹、刘欣、吴明等。去看电影,并与电影审查小组的成员进行了讨论。每个人都自由地与创作者交流电影风格、艺术技巧和演员的表演技巧。中午,陈经理邀请大家到隔壁沪东庄园楼与白申董事共进午餐。吃饭休息的时候,我拿出《飘》的宣传册,请白申、宋佳等人一一签名留念,从影评人模式切换到了追星族模式。

沪东那些事之沪东电影院:曾是热门电影首映地

那时候,沪东电影能够号召那些著名的电影明星参与活动,这足以表明它在这些著名电影明星眼中的地位。在过去的30年里,电影评论团队的许多成员仍然勤奋写作,活跃在文坛。我们已经见过多次了。经理陈(音译)已经80多岁了,他已经搬到了嘉定,但他仍然要坐两三个小时的公交车来杨浦,回忆昨天在沪东电影院的情景。辛曾经建议影评组的每个成员写一篇文章,回忆当年的影评组,并将其编成册出版。然而,它没有成功。

沪东那些事之沪东电影院:曾是热门电影首映地

平凉路上看不到的沪东电影院

现在,先生和杨先生已经向西航行了。每次聚会,陈总感叹:“沪东电影一直都是那么精彩!现在当人们去空大楼时,他们很快就会被夷为平地。否则,我必须邀请你们电影审查小组的人坐下来喝杯茶……”每当我听到这位80多岁老人的这段话,我的内心和电影审查小组的成员都会爆发出苦涩。我想,虽然电影院已经不在了,但我们对老“沪东”的感情已经根深蒂固了。

沪东那些事之沪东电影院:曾是热门电影首映地

沪东状元楼和沪东电影院都位于“八头头”地区。别看“八头头”这个名字,在发音和用词上似乎有点地方,但它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背景的地方。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商就在这里开了许多工厂。1908年,天主教会在彭涛路,即现在的通北路(上海话的意思是“排”,意为“排”)上建造了一座两层砖木结构的房子,它的形状类似于广东的老式房子,因此得名“八大关”。作为杨浦区曾经繁荣的文化和商业中心,它是几代杨浦人的骄傲。虽然,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八头头”作为城市的老地标将会消失,但无数的杨浦市民依然深深地依恋着这片土地,感受着昔日“八头头”的辉煌与荣耀,庄园楼和沪东电影院将永远屹立在一些老杨浦人的心中。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沪东那些事之沪东电影院:曾是热门电影首映地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68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