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92字,读完约7分钟

前面写的字

五年来,区委、区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把上海建设成为“四个中心”和现代化社会主义国际大都市的总体发展,带领全区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良好,经济实力稳步提升,旧区改造取得新突破,区域功能拓展深化,城市环境明显改善,文化发展得到振兴,民生保障、社会事业和党的建设不断加强,为虹口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细数虹口的成长 有发展更有创新

五年是一个起点,前面的路越来越宽。

“十三五”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全区广泛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推出了“十大创新举措”,同时高举“高标准管理”的旗帜。受此鼓舞,全区干部兴奋不已,眼界和思想更加开阔,创业热情更加高涨。如今,“南、中、北”功能区建设继续深入推进,北外滩滨江改善了区位优势,正在打造最具活力的金融航运双承载区;城市更新提高质量和速度,旧的改革和其他民生事实作出新的贡献;人才工程书写辉煌未来,国际人才港孕育新希望;红色文化的“磁力”出现,文化外交结出硕果...

细数虹口的成长 有发展更有创新

在迎接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的时刻,过去和未来在这里交接,机遇和挑战并存。

欢迎来到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系列话题——创新与发展

寻求创新、稳定增长、调整结构、促进转型是近年来虹口经济发展的主旋律。“高标准管理”的提出,为“南、北、南”的规划布局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年来,虹口区区级财政收入超过100亿元,年均增长15.1%。现代服务业对地区税收的贡献达到56.1%。其中,航运服务业、金融服务业和现代商贸业等几个主要行业的连续增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毫无疑问,北外滩在虹口经济发展中起着“旗舰”的作用,承载着金融和航运的“双引擎”,扬起了文化的风帆,其含金量日益凸显。

航运金融具有鲜明的特点和明显的优势

五年来,虹口区坚持不懈地建设以航运和金融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体系,推动了北外滩由航运功能向航运和金融功能的转变,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金融中心建设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继续创造财富管理特征

“十二五”伊始,虹口区率先提出了“打造中国财富管理高地”的发展目标。截至2016年底,金融企业总数达到1216家,资产管理规模超过3万亿元,金融业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继续增加。

商业形式的类型继续扩大,涵盖除信托以外的所有金融类型。许多重点企业和近十分之一的公共资金已经落户虹口。

2013年10月,中国第一个对冲基金园成立。

中国风险投资促进会、天使成长营、华东营、上海风险投资中心、中国第一家区块链实验室等职能机构相继入驻,持续举办一年一度的北外滩财富文化论坛,金融辐射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提升,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细数虹口的成长 有发展更有创新

加快运输要素和高端格式的收集

五年来,北外滩航运服务业保持快速发展,成为中国第一个“航运服务总部基地”,被批准为“中国邮轮旅游发展试验区”。

高端航运业态集聚加快,航运金融、航运经纪、海事法律服务等高端航运服务发展取得新突破。中国船东互保协会在北外滩成立了一个组织,填补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在保赔保险领域的空空白。

航运总部的特点更加明显,一批内资和外资航运总部企业竞相落户。邮轮经济不断深化和发展,形成了邮轮游艇“三游”产业。

功能平台建设扎实推进,上海船员测评示范中心、上海北外滩航运中心等项目得到推进,拥有30多个航运功能机构。

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蓝皮书在北外滩发布,航运业的国际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不断提升。

结构调整、总体规划、绘制蓝图

坚持规划导向,着力提升功能区集中度和发展水平。在区域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南、中、北三大功能区的发展布局。

南(北外滩)功能区融入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定位标准城市的中心活动区,重点发展金融、航运等高端商业,规划在南部增加190万平方米的商业载体,力争成为浦江两岸的新亮点。

中心功能区融入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充分发挥历史、人文、生态水系优势,重点围绕虹口足球场、四川北路-音乐谷、瑞虹新城整合发展商务旅游和风格,规划在中心区域增加90万平方米功能载体,成为城市文化新名片。

北方功能区融入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科技创新创造生态环境,增强创新创业活力。计划在北方地区新增70万平方米的创新创业载体,力争成为区域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虹口区以大格局为关键环节,不断拓宽思路,制定了符合各行业实际发展的目标体系。

“十三五”以来,“一线、两圈、四中心”的航运布局提出:以沿江总部经济带“一线”为基础,以一线和“霍山路圈”、“密云路圈”为载体,打造航运信息交流、金融服务、企业服务、人才服务四大中心功能,逐步完善“专业、特色、卓越”的航运服务新模式。

细数虹口的成长 有发展更有创新

北外滩财富管理高地将继续向国际化、高端化发展,重点建设北外滩金融港,力争在“十四五”中期前,将北外滩金融港建设成为虹口区乃至上海资本密集度和资本产出率最高的地区之一,成为国内基金业发展的示范区。

科技创新领域的重大项目相继落地

五年来,虹口区科技创新工作默默耕耘。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虹口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22项意见》,制定颁布《关于推进虹口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若干意见》、《推进虹口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和《促进虹口区群众创业创新的政策措施》,系统规划实施措施,积极打造具有虹口特色的“硅巷”型科技创新区。

细数虹口的成长 有发展更有创新

大力实施“宏观人才工程”,实施“千百人才集聚计划”,在大白树地区建设上海国际人才港。加强技术和金融服务,引进关键职能机构,如中国风险投资促进协会和全球创新孵化联盟。

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推进了科技部绿色科技银行项目、同济虹口绿色科技产业园等一批项目。

大力支持创业托儿所、加速器、创新服务站等服务平台。已建成并运营了21个中创空房和6个孵化器,其中“马骁创业村”和“930制造商基地”被认定为国家中创空房。

深厚而有吸引力的背景使文化和创意产业独一无二

虹口文化遗产在上海独树一帜,享有“上海文化发祥地、先进文化之源、文化名人聚集地”的美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吸引了文化创意产业在虹口加速集聚。

截至2016年底,虹口区的中土蓝桥、国家音乐产业基地、珍珠创意产业园、1933老厂房等11个家居小区被评为上海级文化创意产业园。

虹口区着力推进上海音乐谷建设:半岛湾创意产业园、老洋行1913、孟醒剧院和三角艺术园相继投入使用。

音乐谷产业规划完成,3a级景区申报完成并获批,使整个音乐谷景区、公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雏形出现。

同时,1933年的微剧场、音乐下午茶、表演虹口等活动进一步完善了整个音乐谷的文化、艺术和休闲的综合功能建设。

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

楼宇(园区)经济、涉外经济、总部经济、平台经济稳步发展,23栋楼价值1亿元。

园区单位面积的地税从2013年的418元增加到2016年的1079元,增幅为158%。

与2011年相比,涉外经济区的税收贡献增加了65%。

太平航运已被批准为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在整个地区有苏宁尚云等57家总部企业。

上海邮政卡交易中心、上海国际白酒现代商务服务功能区等一批平台建成,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碳排放交易(试点)不断深化。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细数虹口的成长 有发展更有创新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61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