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72字,读完约4分钟

石萍手里拿着一张张平平的白纸,不到两分钟,她就变成了一只手里拿着剪刀的大公鸡。石萍住在凉城新村街,是剪纸专家。用剪刀和纸,她可以剪出既有精神又有造型的剪纸作品,如美兰珠珠、十二生肖、三阳开泰等。

不久前,石萍的《江南民间剪纸》被列为虹口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石萍还被聘为“虹口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师”。

每天花8小时练习硬技能

高超的技能不是一蹴而就的。石萍从15岁开始接触“江南民间剪纸”。在她的初级阶段,她每天花很多时间做剪纸练习。

与其他从简单到复杂学习剪纸的人不同,石萍一开始就剪了一个更复杂的老虎头。原来,石萍学艺术的时候,有一个短篇故事。“我的主人是剪纸大师陈廷玉。我父亲偶然遇见他,问他是否能接受我当学徒。主人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他只说我应该跟随他的示范。试试吧。”石萍告诉记者,看了陈廷玉的剪纸后,她不知道自己在剪什么,只是凭记忆和直觉模仿。她剪完之后,发现那是一个老虎头。陈师傅看了石萍的剪纸“处女秀”,把石萍的作业翻过来,看了一眼她写的字,对石萍说:“你再练这个老虎头,马上就要放暑假了。”每天都来剪纸。”至此,虽然陈师傅还没有说清楚,但已经被正式接受为石萍的徒弟。

虹口非遗课堂讲师史萍 巧手剪出"江南民俗"风

按照师傅的要求,石萍每天在忙于作业的时候,就开始认真地砍老虎的头。"我给自己定了一天10块钱,整整一个月。"石萍回忆道。在寒假和暑假没有课的时候,石萍每天都和她的老师学习剪纸。她说:“练习通常在早上8: 00开始,下午4: 00结束。在中间吃个便饭,不要休息,马上拿起剪刀开始剪。”在那段时间里,石萍反复练习剪公鸡和大熊猫,师父让她用一把小刀来剪,因为这是剪纸的基本功。到目前为止,石萍保留了她那一年练习留下的数百只老虎头、公鸡和熊猫。从她砍下的第一个老虎头,到她师傅肯定的“工作”,这一切都在于她的努力和技能的发展。

虹口非遗课堂讲师史萍 巧手剪出"江南民俗"风

不要犹豫传承艺术,只为传统艺术的继承者

经过多年的勤奋学习和刻苦实践,石萍的剪纸技艺不断提高,获得了许多荣誉。1993年,第一届东亚运动会在上海举行。石萍创作的吉祥物“东东鸡”系列剪纸参加了“东亚轻体集锦展”,并应组委会邀请,在庆祝会上为全国嘉宾现场剪纸和剪影表演,让观众大吃一惊。

虹口非遗课堂讲师史萍 巧手剪出"江南民俗"风

2012年,石萍的剪纸《关爱生命》获上海法治文化剪纸作品征集与评价二等奖。她说:“剪纸是一门艺术,我希望这门艺术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现实意义。”

石萍以剪纸闻名之后,很多人来这里向她学习。喜欢剪纸的石萍喜欢自己眼中的剪纸,并且更大方地把自己的技艺传授给更多的人。石萍每周往返于虹口区老年大学、光中社区学校、凉城社区学校和六所中小学之间。她的学生从老人到垂死的孩子。

虹口非遗课堂讲师史萍 巧手剪出"江南民俗"风

“当你切纸的时候,你必须记得先勾勒出细节,并充分利用纸;纸张转动和剪刀转动越少越好;纸在上面,刀在下面;用一把小刀把它切开,不留齿痕。”在石萍的小客厅里,八九个学生正低头在长方形的桌子周围剪纸,石萍则耐心地指点着。原来,石萍在休息日也把剪纸课搬进了自己的家,教社区的孩子剪纸技巧。

虹口非遗课堂讲师史萍 巧手剪出"江南民俗"风

现在石萍一周有14节课,有300多名学生,但她一点也不觉得辛苦。她告诉记者:“近年来,剪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作为一名剪纸工匠,我很开心。”

除了不遗余力地传授中国传统民间剪纸艺术之外,石萍还将自己的剪纸实践经验和剪纸教学经验化为文字。她编辑的《中国民间剪纸》一书于2015年出版。用简单的文字和清晰的步骤,这本书已经成为许多剪纸初学者的必读书目。

虹口非遗课堂讲师史萍 巧手剪出"江南民俗"风

现在,石萍更想要的是让更多的人通过自己的力量体验剪纸的乐趣,然后喜欢上剪纸,让剪纸作为中国传统的民间瑰宝能够代代相传,不断散发新的活力。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虹口非遗课堂讲师史萍 巧手剪出"江南民俗"风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61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