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65字,读完约6分钟

如果你被告知“穿越”是2019年虹口区的年度词汇,也许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惊讶。这个词听起来有点“神秘”。

别担心,让我们卖掉它,告诉你一些你必须知道的重要事情。

3月30日,随着市领导在虹口区拨打第一个5g手机电话,上海成为中国第一个中国移动5g试点城市,世界第一个行政区域5g网络在上海虹口建成并开始试点。

被誉为“世界双吉比特第一区”的虹口,一座古老的城市,瞬间充满了“未来主义”。

跨入未来,这是虹口今年的经历。

第一次“穿越”

为了让“未来感”更好,9月10日,全球首个5g综合应用展示及联合创作平台——“5G全球创新港”在上海北外滩滨江区正式开业。

进入“5g全球创新港”就像进入一个凉爽的未来世界。它着眼于全球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沿,集成了5g技术展示、联合创作平台、场景应用、科普等多种功能。它还聚集了5g高端产业和产业合作伙伴,通过各种高科技手段,充分展示了5g在城市和企业中的各种场景和应用,以及产业创新生态。

虹口两重“穿越” 能否弯道超车、连通今昔

然而,最引人注目的是由创新港展示并应用于虹口现实的“5g十大场景应用”。听听名字,5g+智能医疗、5g+智能教育、5g+智能金融、5g+智能零售、5g+智能公共安全...它打开了人们的思想吗?

为了弄清真假,记者曾经选择了与大家相关的“5g+ Smart Retail”场景,去位于中国文水东路的第一家5g“无感觉支付”便利店体验。

这种体验的感觉可以用《老母亲》中的一句“超市老板阿清”来形容:“超市是你的家,你想拿什么就拿什么。”只要在进入商店之前扫描代码,并注意小程序。进入商店后,将货架上你最喜欢的商品拿在手里或包里,离开商店后直接出去。

虹口两重“穿越” 能否弯道超车、连通今昔

这是5g与人工智能、物联网、体感红外和互联网移动支付相结合的结果,让人感受到5g的神奇。

事实上,虹口已经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无到有”、“从无到有”的过程,从一张白纸到5g的蓝图,从无到有,从无到有,从无到有,从无到有,从无到有,从无到有,从无到有,从无到有,从无到有,从无到有,从无到有,从无到有,从无到有,从无到有,从无到有,

虹口两重“穿越” 能否弯道超车、连通今昔

虹口是人口密度最高、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它也是一个大型住宅区。除了北外滩原有的金融和航运基础之外,还有哪些新兴产业可以推动其发展?在什么基础上才能积累“后发优势”,实现“弯道超车”?5g产业的第一个布局和应用无疑是一个带头的“堕落的孩子”。放眼5g创新港所在的北外滩,其核心区域不仅实现了5g信号产品的覆盖,还在网络速度上领先世界。随着长江码头功能的置换,有必要打造“世界客厅中最明亮的椅子”,汇聚“未来”的目光和能量。

虹口两重“穿越” 能否弯道超车、连通今昔

穿越历史是虹口今年经历的第二次“穿越”。

虹口的红色文化有着深厚的土壤,海派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名人星光灿烂。这个沉重的历史将如何传承到现在,如何启迪未来,取决于现在的远见和智慧。

鲁迅在虹口度过了他的最后十年,并且三次搬回家。由于时间久远,以前只开放过“Mainland China新村鲁迅故居”和“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场纪念馆”。

今年10月,在第二届鲁迅文化周上,一公里长的“鲁迅之路”的启动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它将与鲁迅密切相关的六个地方串联起来,通过展览、讲座和参观,使人们感受到鲁迅生命最后十年的人生轨迹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在殷珊路132弄鲁迅故居的弄堂里,也进行了微装修,并设置了“鲁迅半身像+书籍”的立体壁画。鲁迅的元素将更具当代意义。

与此类似,今年虹口无处不在的微观更新,它穿越历史,立足于时代。在保定路的昆明路口,一家无证餐馆被拆除后,一条9.7米高的“时间轴”静静地矗立着。

其中,主楼的钟楼代表“绝对时间”。挂在钟楼上的钟代表“人工时间”。代表“历史时间”的是三堵矮墙。他们指的是三个重要的历史建筑,包含了对北外滩的集体记忆,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和提篮桥监狱。

虹口两重“穿越” 能否弯道超车、连通今昔

香港大学和北外滩街的社区规划师达成了默契:我希望用我的作品向历史致敬,表达我这一代人对时间的理解和诠释。

如果说微观更新带来了一种与历史的联系感,那么旧区改造则带来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历史告别。今年,虹口老区的改造硕果累累。

6月22日,虹口区17个街区房屋征收和选房的第一天,成交率达到98.81%,创下虹口区大规模旧地块签约率新高。该社区占地约39,630平方米,约有3,010名居民。这是虹口区近年来最大的一块土地,也是今年“城市合作、政企合作”旧城改造项目第二轮咨询的第一块土地。

虹口两重“穿越” 能否弯道超车、连通今昔

其突破之处在于,不仅“城市合作、政企合作”的旧改革模式解决了融资难的问题,而且通过改造,将实现风貌保护和文化传承,开创企业参与旧区改造(旧城改造)的新模式,力争为全市类似旧区改造项目提供借鉴。附近居民的新生活终于开始了。

虹口两重“穿越” 能否弯道超车、连通今昔

值得注意的是,像虹口这样有着深厚历史背景的古城,又是如何告别历史的呢?它是旧的和新的,还是新的和旧的,延续了上下文?显然,虹口在许多故事情节中选择了后者,并将这些故事带着质感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

春阳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作为上海市早期的“保留、更新、拆除”试点项目,李春阳成为上海市第一个完成里弄室内整体改造的项目。

然而,在今年的春阳,不仅有200多名居民搬了回来,而且周边的白领也通过“租房管家”的方式陆续搬进来。在北外滩地区生产与城市一体化的雏形下,土著人和新白领们是不是又燃起了新的火花?这是它的未竟事业。

瑞康里街区综合改造作为探索城市更新的试点项目,采用“只动不拆”的新模式,将成为虹口区的“田子坊”。虹口区市场监督局大力支持这一重点项目,加入虹口区招商办,推出“合议制”,突破了传统的经营范围表述,督促改造项目大幅提速。这个新故事正在等待新年的进一步展开。

虹口两重“穿越” 能否弯道超车、连通今昔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今年的虹口牢牢把握住了这次跨越的现实机遇,展望未来,回顾历史。当然,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来看,它永远不会是两个简单的维度,因为它的多维存在,它变得复杂而精彩。

像今天的虹口一样,它不是历史和未来之间的简单联系。它需要一个大视野,这是遥遥领先的,经得起考验的。我不禁想起最近一个引人注目的消息:在北外滩地区,虹口将整合和提升犹太难民纪念馆、下海寺等文化资源,计划建设一个0.5平方公里的“海方舟”主题区,力争形成“南有思南大厦,中有新天地,东北有“海方舟”的新格局。

虹口两重“穿越” 能否弯道超车、连通今昔

虹口的未来也有待观察。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虹口两重“穿越” 能否弯道超车、连通今昔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60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