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95字,读完约8分钟

据《青年报》报道,多伦路原本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氛围,但近年来生意越来越多,民俗博物馆越来越少。最近,记者来到多伦路文化名人街,发现整条街只剩下两三家民俗博物馆。上海民间筷子博物馆86岁的主人告诉记者:“开一个博物馆真的没有利润。我是来推广筷子文化的。离开后,我不会再开车了。孩子们对这件作品不感兴趣。”

文化街市面积太大开销太大 多伦路博物馆仅剩两三家

“因为我喜欢这里,我已经在这里呆了18年了。这些年来,过去的繁荣已经不复存在,多伦路变得越来越没教养了。”郭春香,1933年上海博物馆的主人,独自坐在一个充满旧上海风格物品的博物馆里,悠闲地说道。

过去的荣耀不复存在,只有少数博物馆在苦苦挣扎

8月4日下午,记者前往多伦路采访,发现几乎一些民间博物馆都关门谢客。昨天,记者回到多伦路,发现郭春香,1933年上海唯一开放的博物馆。这时,他正坐在博物馆的深处,迎接来来往往的游客。

入口处竖立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这个博物馆摄影收费一元。”“小姑娘,拍照是要收费的。充电后拍摄即可。”看到两个女孩举着手机,郭春香喊了一声“友情提醒”。

郭春香看到记者来访时非常警惕,他必须表明身份。很长一段时间,他敞开心扉,畅谈多伦路的“前半生”。“多伦路于1999年开业,很多名人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足迹,所以文化名人品牌是开业之初的主要品牌。那时我也在这条街上买了商店。”

文化街市面积太大开销太大 多伦路博物馆仅剩两三家

20世纪90年代末,郭纯香口多伦路非常繁荣,有10多个家庭博物馆,包括筷子博物馆、钟表博物馆、石头博物馆、瓷器博物馆等。从1999年到2005年,多伦路文化名人街入口处还有一个售票点,一张20元的套票可以让你参观10个民俗博物馆。每接待一名游客,业主可从多伦路管理委员会获得2元的补贴。

文化街市面积太大开销太大 多伦路博物馆仅剩两三家

郭纯很喜欢带记者到大门口,门口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多伦路文化名人街专题展厅,门票参观”。现在这块牌匾已经成为一部“回忆录”。“在参观期间,有游客需要购买收藏品,所以我们也开始申请营业执照。由于某种原因,这种补贴在2005年突然终止。在博物馆不需要门票参观之后,它一直处于自我毁灭的状态。”

文化街市面积太大开销太大 多伦路博物馆仅剩两三家

这些年来,邻居们都已经撤离了,大多数人都把他们的店铺租给了其他人,但只有郭纯喜欢,少数业主坚持这样做。郭春香摔断了手指。"现在只有两个半民间博物馆,我,筷子博物馆和文博馆."。

在交谈中,又有一批客人前来参观。在五位游客中,第一位是康小姐,她小时候住在宝安路。“宝安路不知道还有没有。”"是的,你看,这面墙是我收到的宝安路的门牌号."“啊,真巧!”康小姐喀嚓一声,在墙上拍了一张门牌号的照片。这一次,没有再提收费的事,而是和康小姐热情地谈了起来。

文化街市面积太大开销太大 多伦路博物馆仅剩两三家

不一会儿,住在附近的另一位阿姨用一个闲置的老式果盘卖给了郭春香,并以10元的价格赠送了一套果盘。然而,阿姨认为最好把它放在博物馆里,而不是把它作为废物放在她自己的房子里,这样可以让它重新增值。

几分钟后,另一位外国老师闯进了这座特殊的老上海博物馆。当他得知这里陈列和出售的物品是旧上海时,他的兴趣变得更浓厚了。"有许多外国人参观我们的博物馆。"这让不会说英语的郭春香非常自豪。通常,上海每天的平均接待量是500到600,在周末高峰时可以达到2000到3000。这也是他难以放弃的原因之一。“这么多年来,很多人都走了。你问我为什么没有离开。因为我喜欢它。”

文化街市面积太大开销太大 多伦路博物馆仅剩两三家

原因:面积太大,费用太高,太老了就没有接班人了

上海的入口处有左右两排,分别是“看上海”和“走进多伦路”。指着二楼的三个牌匾,几个博物馆的名字清晰地列了出来,如“上海报业博物馆”和“上海多伦路海派文化中心”。

郭春香透露,整个店铺面积约180平方米,一楼有88层作为陈列,而楼上是一个重要的收藏品,不容易展示给别人。但这些收藏只是牛一所有收藏中的九根头发。为了把20年来从民间收集到的各种上海旧物堆放起来,他在上海租了几个1000多平方米的仓库。最近,他计划在青浦金泽古镇建立一个新的博物馆,该博物馆想建造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公园,并愿意为他提供一两千平方米的空间作为空展厅。

文化街市面积太大开销太大 多伦路博物馆仅剩两三家

“实际上,如果我把商店租出去,也许收入会比我好。”郭春祥透露,他目前的月收入超过1万元,但扣除电费等各种费用后,他的利润并不多。近年来,其他业主纷纷将店铺出租,因为他们的利润太少。

他把记者带到街上一个接一个地数。“你看,这原本是一个钟表博物馆。店主在他老的时候去世了,现在它成了一家纹身店。这是上海民间筷子博物馆。我听说博物馆的老主人身体不好,最近一直处于半开半闭的状态。”

这时,上海民间筷子博物馆的门被关上了,玻璃门被扣上了,然后有人来开门。开门的是主人的儿子。博物馆很小,只有十几平方米。博物馆的主人蓝翔先生今年86岁了。他坐在沙发上,旁边放着一个氧气瓶。“我身体不好。有时我不得不小睡一会儿。我不睡觉的时候,大家都可以免费参观。”

文化街市面积太大开销太大 多伦路博物馆仅剩两三家

这些年来,开家庭博物馆的邻居一个接一个地离开了。老人戴上助听器,说:“筷子是中国人发明的,我来这里是为了推广筷子文化。”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看见有人在街上烧筷子。从那以后,我已经下定决心了。你烧筷子,我收筷子!”这个收藏已经收藏了四五十年了。

文化街市面积太大开销太大 多伦路博物馆仅剩两三家

“老先生,你的博物馆会一直开放吗?”当他听到这个“敏感的问题”时,兰先生的表情突然变得暗淡了。“不,我走后就不再开车了。孩子们对这件作品并不特别感兴趣。”

蓝老透露,不久前,一位海外华人愿意拿出40万盘他收藏的大部分筷子,而他正在苦苦挣扎。“开博物馆真的不赚钱。我目前的年度费用约为10,000元,包括电费、物业费等。没有人给我一分钱补贴,他们都是自己来的。”

采访快结束时,记者见到了这位老人的两个孙女,她们都说由于种种原因,她们不能成为继承人。

[多伦公路管理委员会]

发展和规划应由政府部门制定

昨晚,记者联系了多伦路文化街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侯先生。何承认,近年来,多伦路文化名人街民俗博物馆的居住条件并不是很好,由于种种原因,并不是很繁荣。以筷子博物馆为例,博物馆的老主人老了,年轻一代不愿意接手,所以开博物馆没有意义。其他公司因收入低而倒闭,这使得它们难以承担高额运营费用,其他公司则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

文化街市面积太大开销太大 多伦路博物馆仅剩两三家

“实际上,民间博物馆政府也有相应的补贴政策,但申请门槛相对较高。”在侯看来,虽然政府有政策,但规章制度太多,民间博物馆享受不到多少。最初,管理委员会给每位游客2元补贴。然而,这些补贴也是由文创基金支付的,这对于多年后的2元来说是杯水车薪。任何政策都必须匹配,需要在几个方面达成共识。此外,在那些日子里,一些民间博物馆的主人提出,他们不再需要这些补贴,并认为接待任务很重。

文化街市面积太大开销太大 多伦路博物馆仅剩两三家

侯说,从1999年多伦路文化名人街开业到现在,从原来的路菜市场到成为全国文化街,政府花了很大力气。当记者问及这条街的未来规划时,他说多伦路不能由企业层面来规划。这是虹口的一条街。这条街的开发和规划应该由政府部门来建,仅靠企业是很难做到的。

文化街市面积太大开销太大 多伦路博物馆仅剩两三家

[专家]

应注意开发和利用著名的历史和文化街道

据多伦路文化名人街民间博物馆集体“脱逃”的消息,市收藏协会会长吴少华说,“以民间家庭为主的博物馆目前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主人普遍年龄偏大,规模和功能相对简单,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许多人仍然面临财政困难。”

文化街市面积太大开销太大 多伦路博物馆仅剩两三家

吴少华认为所有的博物馆都应该向公众开放。如果资金来源有问题,仅靠个人力量很难生存。“上世纪90年代,上海的民俗博物馆最多时有200多家,现在对外开放的还不到30家。”

至于这些民间博物馆的出路,他呼吁政府重视它,社会重视它,这些博物馆本身应该积极改造。“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奉贤曾经有一个京剧服装博物馆,它是和旅游业结合在一起的。还有余六亮钱币博物馆,也是与乌镇旅游相结合的。其他公司则与管理层联合成立了一家公司。”

文化街市面积太大开销太大 多伦路博物馆仅剩两三家

CPPCC会员余良新认为,多伦路仅存的几个民俗博物馆可能与整体文化氛围有关。逃离这些博物馆总是对著名的历史文化街有害。政府相关部门应重视历史文化名街的开发利用,并考虑如何将其做大。

同济大学教授、上海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认为,如果历史文化街区长期无人问津,总体规划将会下降,这取决于政府部门是否有保护历史文化的想法。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文化街市面积太大开销太大 多伦路博物馆仅剩两三家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59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