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10字,读完约4分钟

据虹口区介绍,志愿服务精神已经成为虹口区的一种普遍做法。近日,记者从虹口区文明办了解到,虹口区积极打造了一批创新、有影响力、可持续发展的志愿者服务品牌项目,如“不一下午茶”、“康欣医疗志愿者工作室”等。,注重医疗服务、心理咨询、法律援助和公共服务等专业服务特色。越来越多热情的居民加入了志愿者的行列。截至目前,虹口区已有近13万名注册志愿者,占常住人口的16%以上。

虹口注册志愿者近13万名 占常住人口比例超过16%

社区服务团队向困难社区伸出援手

他们是老年人专属的“送餐人员”、智障母女的“送餐人员”、居民的“爱心人士”……在虹口区凉城新村街凉寺小区,这样一个志愿者团队——“家庭之桥”爱心服务团队活跃起来。

“家庭桥”的负责人赵龙英是该建筑的负责人。每当她周围的居民遇到困难时,她总是在第一时间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别人,被认为是一个热心人。赵龙英家隔壁住着一对智障母女,她们无法完全照顾好自己。因此,赵龙英为母女俩准备了一日三餐。然而,很多人不知道,赵龙英已经患了20多年的癌症,不得不照顾行动不便的丈夫。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她也毫不犹豫地照顾了这对母女14年,关心她们的生活,成为了这对母女最信任的人。

虹口注册志愿者近13万名 占常住人口比例超过16%

徐,住在车站北路507弄11号,今年95岁。她与70多岁的女儿和女婿住在一起。住在六楼,一家人很难每天买菜和上下楼梯。当“家庭桥”的爱心志愿者了解到这种情况后,他们会在买菜的时候多准备一份,每隔一段时间给老人送一份,从而解决老人的燃眉之急。

虹口注册志愿者近13万名 占常住人口比例超过16%

车站北路491弄32号的徐老伯和万阿依,都是80多岁的纯老家庭。徐老伯身体不好,万阿姨躺在床上,生活很困难。住在楼上501室和603室的李秀英阿姨和周运雪阿姨是“家庭桥梁”爱心服务团队的骨干志愿者。当他们了解到这种情况,他们立即伸出援助之手,每天为两位老人准备热腾腾的饭菜,关心老人的日常生活。每周,他们从居委会借轮椅,把老人推到当地医院配药和倒水。当徐老伯生病住院时,

虹口注册志愿者近13万名 占常住人口比例超过16%

每当居民遇到困难,总会有“家庭之桥”的志愿者第一时间照顾他们。491弄8号楼领导王美兰被诊断出患有胃癌,“家庭桥”成员自发地带着最诚挚的关怀和同情来到医院。今天,100多名党员、活动小组、建筑领导和居民参加了“家庭桥梁”服务小组。

虹口注册志愿者近13万名 占常住人口比例超过16%

特色志愿服务机制促进爱情循环

事实上,在虹口区,活跃在社区的志愿者队伍不少,如“家庭之桥”爱心服务队,全区注册志愿者占常住人口的16%以上。虹口区志愿者队伍的不断壮大与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志愿者服务机制密切相关。2012年9月,该区建立了全市第一个区级志愿服务中心。此后,先后建立了8个街道(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和212个街道(社区)志愿服务站,形成了“1+8+x”志愿服务网络,实现了街道和社区的全覆盖。初步实现了专人负责、专款专用、场馆专用的志愿服务模式。

虹口注册志愿者近13万名 占常住人口比例超过16%

越来越多的志愿者与虹口区回馈志愿者爱心和奉献的丰富措施密不可分。例如,该区启动了《虹口区志愿者服务记录试行办法》的制定和发布,建立了以服务时间和服务质量为主要内容的志愿者星级评定体系。

3月5日,凉城新村街还在社区文化中心首次推出了“相聚时光,演奏音乐”志愿者服务点交流市场。在市场上,15个商家聚集在一起,志愿者可以用他们的积分在这些商家中兑换食用油、大米、面包券等商品,甚至可以用他们的积分直接扣除物业管理费。志愿者服务点交换商品或服务,街道与商家最终以现金结算,是凉城新村街道回馈社区志愿者的创新举措,是虹口区关爱志愿者、发扬和传承志愿者精神的缩影。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虹口注册志愿者近13万名 占常住人口比例超过16%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58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