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24字,读完约4分钟

据长宁区介绍,作为中央政府支持的以家庭和社区为基础的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上海长宁区率先尝试。近期出台了《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实施办法》、《鼓励养老机构开展社区延伸服务实施办法》、《关于加强社区养老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长宁区养老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全面推进长宁区医护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五项新的养老政策,开创了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领域政策创新的“组合拳”。

上海长宁区打出居家和社区养老"组合拳"

这些新政策不仅支持底线,关注残疾老人和痴呆老人的护理问题,建立“分级认知护理体系”,培养老年服务人才,而且关注“适度包容”辖区的老人,在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解决医疗护理结合问题、增加家庭和社区老年护理服务供给等方面做了进一步安排,极大地方便了人们“上门”养老,受到社会的好评。

上海长宁区打出居家和社区养老"组合拳"

「老人的需要是制订政策的出发点。长宁正在进行严格的认知筛查,预计该区老年痴呆症患者人数将达到1万人左右。”长宁区民政局局长张伟(音译)说:“认知护理是非常必要的。无论是家庭养老、社区养老还是机构养老,服务供给都远远不够。我们以全国家庭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为契机,率先探索创建了“分层认知护理体系”,构建了“预筛查-社区预防-家庭支持-专业干预-护理机构入住”的闭环体系。”

上海长宁区打出居家和社区养老"组合拳"

在“专业后干预和入住护理机构”环节,长宁区将在市级补贴的基础上,为认知护理区和认知日托提供建设和运营补贴,以促进社会力量尽快参与认知护理的相对空白区和空白区。

为此,长宁区举办了认知护理培训班,以建立专业的认知护理团队。

长宁区是典型的深度老龄化城市。截至2017年底,登记的60岁以上老年人有205,100人,占登记人口的35.3%。张伟预测,到2020年,整个地区的老年人口将占到40%。老年人口不仅基数大、增长快,而且有老龄化和空筑巢的趋势。

如何让更多的老年人在家里舒适地养活自己?长宁区打破“9073”模式的壁垒,突出资源整合。鼓励养老机构开展日托、护理、膳食援助、洗浴援助、医疗援助、清洁援助、精神护理等社区推广服务,并向符合条件的机构提供启动补贴和运营补贴。

上海长宁区打出居家和社区养老"组合拳"

“支持小型和微型嵌入式社区作为旧的服务设施”也是新政的亮点之一。长宁区还对以前政策没有补贴的200平方米以下的旧服务设施给予补贴。例如,长宁区将给予整合闲置社会资源的企事业单位一次性建设补贴10万元,用于建设60-200平方米的社区护理设施和提供任意三种居家服务。

上海长宁区打出居家和社区养老"组合拳"

还向小社区的嵌入式护理设施提供了一些业务支持。例如,提供饮食和洗浴服务的机构将根据年度服务量获得业务补贴;提供日托服务,按照不低于当年服务总收入50%的比例进行。这意味着服务的人越多,补贴就越高。

优惠政策也促进了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仅今年一年,新长宁集团和万虹集团就动用了近30个闲置资源来建设各种社区护理设施。目前,6个已经建成,10个正在建设中;全区有2所养老院和4所认知老人日托中心,60%的私营养老机构开展了社区推广服务。

上海长宁区打出居家和社区养老"组合拳"

对于一些老年人来说,在家里很难得到专业的医疗护理。自2015年起,长宁区江苏路街道一家护理站整合了居家养老服务站、一家护理站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三大功能载体,形成了上海首个“三位一体”的社区医疗服务设施。截至去年底,已有1万多名老年人获得了医疗保健服务,满意度高达98%。

上海长宁区打出居家和社区养老"组合拳"

老年人对社区医疗和护理相结合有着强烈的需求。“在过去几年成功探索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一项政策,明确鼓励在有条件的街道推广社区卫生站、护理站和家庭护理服务站“三位一体”的医疗护理复合模式。最初的计划是在今年年底前将它推广到五条街道。”张伟说道。

上海长宁区打出居家和社区养老"组合拳"

此次,长宁区也就养老人才短缺问题提出了相关意见,并将重点建设长宁区养老人才培训基地。目前,长宁区已建立了一个养老培训基地和四个养老护理培训机构。预计2018年至2020年将培训3000名老年员工,逐步形成一支规模适中、年龄结构合理、综合素质优良、尊老爱幼、爱岗敬业的老年服务人才队伍。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上海长宁区打出居家和社区养老"组合拳"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52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