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49字,读完约3分钟

据普陀区介绍,自200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以来,旅游业已逐步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越来越大的贡献。所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旅游本身的教育意义也体现在“红色旅游”和“亲子旅游”等产品中。目前,普陀区正面临加快以苏州河生态文化带为核心的重点功能区建设,全面建设特色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推进“科技驱动转型实践区、宜居创意生态区”建设,突出苏州河空滨水区的文化教育属性和文化创意休闲功能,建议从学校和社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两大层面入手,引入“微旅游+教育”的发展理念,以振兴苏州河(普陀段)

普陀:挖掘“旅游+教育”发展潜能

一、学校级别

建议思路:以苏州河(普陀段)文化场馆为重点,结合教育综合改革发展目标,借鉴开发优质实践教育资源的经验,使学生的社会实践从课外走向课堂,从假期走向正常。

具体路径:进一步拓展现有学生社会实践模式的外延。例如,由区教育局、共青团委员会、区青年工作委员会联合举办的“五色之旅、追逐梦想”团队实践活动,依托“红学”、“河湾学”、“创新学”、“公益学”、“园林学”五大学校课程,组织全区70所学校近2万名少先队员开展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其中,“河湾学校”就是围绕苏州河沿岸的历史文化资源来探索苏州河的历史文化。此外,一些沿海场馆,如m50创意园,也被列为上海市第一批高中学生社会实践推荐场所,并被纳入志愿服务60小时认证。在此基础上,建议将苏州河沿岸现有的文化场馆乃至中创空厅整合到研究型和拓展型综合教育改革课程中。例如,在元代,我在水闸大厅上历史课,在浅水湾艺术中心上艺术课,甚至在中创空室上科技课。在提高场馆日常利用率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可触摸的课堂环境,促进了感性认知和理性思考。

普陀:挖掘“旅游+教育”发展潜能

二。社会层面[/s2/]

建议思路:与信誉良好的第三方社会组织和旅游企业合作,发展“微旅游+教育”产业,打造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具体路径:对现有滨海文化场馆实施整合营销,扩大品牌效应。有三点建议:一是设计苏州河(普陀段)文化旅游宣传大使的形象和口号,提升“苏州河文化旅游”的品牌认知度;二是沿苏州河开展一系列文化场馆体验活动。例如,根据建设年限、建筑类型、功能定位的不同,划分不同主题的“微旅游”文化教育路线。在“上海坐标与城市定位挑战赛”的“寻找苏州河”路线的基础上,增加“亲子挑战赛”元素,任务系统面向设计家长和孩子需要共同完成的活动,并根据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奖励;三是推出“苏州河文化护照”,接待一定数量游客的游客将获得文化纪念品或其他奖励。结合科技、文化、休闲元素,长风公园、苏州河工业文明展览馆、m50创意园被选为推进“苏州河亲子游”的试点场馆,目标人群逐步从全市扩大到全国,苏州河旅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一步提升。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普陀:挖掘“旅游+教育”发展潜能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51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