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96字,读完约7分钟

每天早晚,84岁的齐道伦都会按照规定把家里分类的生活垃圾放入社区的定时分类垃圾房。

“一开始我不明白,也不知道怎么分。”现在我完全习惯了。每次我出去把它放在垃圾房,我都会再检查一遍,看看有没有错。”她说除了自己分拣垃圾,她还会向别人宣传分拣垃圾的好处。

戚道伦社区是上海市长宁区成家桥街道警备区的第四个老干部站。自2018年4月18日起,居住区正式实施生活垃圾定期定点分类投放。三个多月后,准确的交货率已经超过99%。

“目前,我们街道已在22个小区实施了生活垃圾的定期分类和发放,达到了社区总数的53%。”据程家桥街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规划,到2018年9月底,80%的住宅小区将实行生活垃圾定期定点分类,所有住宅小区将按照生活垃圾分类标准的住宅小区市政标准推进垃圾分类。

长宁:定时分类投垃圾 居民如何习惯成自然?

警备区第四干休所:举办家政服务人员专项培训

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在驻军区第四干休所的垃圾隔间里,四个垃圾出口标有不同的颜色、标志和图形描述。然而,这个垃圾房只在7: 30到9: 30和16: 30到19: 30开放,其他时间居民不允许扔垃圾。

“一开始我有点不习惯,不知道怎么分。”齐道伦说她已经在这里住了20多年了。过去,每个人都直接把垃圾扔进垃圾桶。然而,自从社区开始尝试把它放在定期和定点的基础上,它逐渐形成了一种习惯。在家里,干的和湿的垃圾会被有意识地分开,然后有害的垃圾和可回收的垃圾会被分开放置。

长宁:定时分类投垃圾 居民如何习惯成自然?

仅仅过了大约一个月,齐道伦就“习惯了自然”。“心态很重要。我觉得这在我心里是一件好事,我会有意识地去做。”

成桥一村的书记兼小区主任董告诉记者,驻军区的第四个老干部之家是一个建于1987年的军事社区,有10栋房子和84名居民。社区居民多为军队离退休干部,平均年龄88岁。当他们第一次尝试在固定时间将垃圾放入定点分类时,遇到了两个主要问题。

长宁:定时分类投垃圾 居民如何习惯成自然?

“一方面,居委会干部和志愿者需要在垃圾房前值班,指导大家如何分类,但志愿者队伍远远不够。”她说,在这方面,社区成立了一支由军队官兵、物业保安和社区居民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他们负责守卫侧翼,志愿宣传和坚持巡逻。同时,居住区党总支还依托区域党建平台,带领上海动物园和干部疗养院开展联合建设——老干部给动物园的年轻党员上党课;动物园安排年轻党员参加养老院垃圾分类志愿服务。

长宁:定时分类投垃圾 居民如何习惯成自然?

“另一方面,老干部年龄较大,理解和接受能力较慢。”董说,军队离退休老干部聘请了更多家政服务人员,并在社区举办了家政服务人员垃圾分类专项培训;针对老干部年龄大、接受能力慢的特点,居委会干部印制了大字体、图文并茂的传单,手拉手多次上门宣传告知。

长宁:定时分类投垃圾 居民如何习惯成自然?

据统计,自4月份实施垃圾分类定点投放以来,卫戍区第四批离休干部居民供养率从60%提高到100%,投放准确率从70%提高到99%,垃圾减量化率从每天40.2%提高到55.61%。

通过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养老院与周边居民区的距离也拉近了,居民区的场地资源和教育资源逐步向社区居民开放,社区的各种文化服务资源也由街道定期送至部队。

上杭新村:将垃圾分类纳入建筑惯例和居民惯例

同样位于成家桥街的上杭新村和高登花园早在2017年10月就开始了定点分类垃圾投放试点。这也是这条街上第一个试点的两个住宅区,它们相互连接,共用一个垃圾隔间。

在上航新村居委会书记朱的办公桌上,有十多本厚厚的笔记本,“垃圾分类的月减收率、投放率、不准确率、破袋率统计”和“定时随机投放垃圾分类的住户统计”……这些都与垃圾分类有关。

“垃圾分类试点开始时,只有10%的人同意,90%的人不同意。我觉得把家分成两个垃圾桶是不方便的,湿的和干的。”朱告诉记者,上航新村和花园共有332户17栋楼,其中大部分是年轻人和外籍房客。

为做好此项试点工作,街道和居委会建立了“街道-居委会-志愿者”三级动员机制:在街道的指导下,居委会动员党员骨干带头组建志愿者队伍,并协助做好垃圾分拣厢的保洁、日常巡查和宣传指导工作。

与此同时,街道和居委会实行“硬件-团队-制度”的三包:社区垃圾房改造和设立“绿色账户”点自助兑换机。建立由在职党员、退休党员、外来务工人员和青少年组成的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通过自治做好垃圾分类指导工作。实行例会制度、台帐登记制度、检查制度和数据分析制度,确保垃圾分类的长期运行。

长宁:定时分类投垃圾 居民如何习惯成自然?

此外,社区还搭建了“居民自治-区域共建-街道-住宅联动”三个平台:居委会逐户签署居民承诺书,并将垃圾定点投放要求纳入建筑公约和居民公约;争取中介公司做好对租房者的宣传动员工作,并走访租房者所在单位,如东航、春秋等寻求支持;明确房管、城管、市容、公安等单位的职责,并安排专人负责和下沉社区。

长宁:定时分类投垃圾 居民如何习惯成自然?

定点分类垃圾投放方面,上杭新村居民支持率从2017年7月的30%提高到现在的99%,投放准确率从试点初期的65%提高到现在的99%,资源利用率从试点前的每天30.7%提高到57.33%。

在成家桥街整个区域推广生活垃圾分类

上杭新村的经验正在整条街上推广。

据程家桥街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街已对22个住宅小区进行了定期定点分类投放生活垃圾,占住宅小区总数的53%。22个社区居民支持率达到90%以上,投递准确率基本达到95%,破袋投递率达到90%。10个社区的资源日平均利用率超过45%,其他社区超过35%。

长宁:定时分类投垃圾 居民如何习惯成自然?

对于辖区内有主管部门的单位,街道依托区内各行部门,要求其牵头垃圾分类;对于公园、商业广场、商业建筑等大型企业,街道通过个人走访进行沟通,制定专项规划,以个性化方式推进垃圾分类工作;适用于中小型单位,如餐厅、酒店、美容院等。,街道通过行业协会和上门通知相结合的方式督促垃圾分类的实施。

长宁:定时分类投垃圾 居民如何习惯成自然?

自7月底以来,该街道已与西联公司合作,在其管辖范围内的现有7条商业道路上,收集街道沿线194家商店的生活垃圾,如小餐馆、旅店和超市。商店对干湿垃圾进行分类后,运营单位将每天分三个时间段进行收集和运输。

在此过程中,通过结合“两网合作”(可再生资源回收系统与生活垃圾清运系统的合作)对街道进行改造,进一步提高住宅和单位垃圾隔间的硬件水平,规范设置四类投放口和指示标志,让居民和员工一目了然。同时,根据不同社区的环境和居民结构特点,在街道上设计不同形式的垃圾桶,体现一箱一品的特色,并安装水桶、管理员志愿者休息室等配套设施。

长宁:定时分类投垃圾 居民如何习惯成自然?

同时,街道成立专门的联合团队,提高垃圾车厢的管理水平,牵头推进局内垃圾车厢“两网合作”的整合,配合专业公司完成人员招聘和培训;根据每个试点社区的垃圾隔间数量和开放时间,招募和组织一支以社区党员、班组长和建筑负责人为骨干的志愿者队伍,统一培训后,由志愿者带领居民参与分类。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长宁:定时分类投垃圾 居民如何习惯成自然?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43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