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81字,读完约6分钟

描述:成桥街是一个古老的服务中心

长宁区围绕“质量+平衡”,增加养老服务供给,创新养老服务模式,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正在探索一套适合国际精品城市的“大城市养老”模式。

长宁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的西部,是一座绿色宜居的国际精品城市,也是老年人养老的福地。截至2018年底,已登记的60岁以上老年人有213,700人,占总登记人口的36.9%,老年人比例高于城市水平。

为了积极应对区域人口深度老龄化的形势,长宁区早在2008年就率先在中国开展了“幸福养老指数体系”的探索。截至2017年底,长宁区被选为第二批全国家庭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和全国智能应用示范基地。2018年,长宁区创新发布了养老“优质+均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并致力于“快乐养老”实践,为“大城市养老”提供了有益的长宁经验。

加大养老服务供给 打造“大城养老”的长宁样本

“幸福养老”背后的五大支柱

养老是一项系统工程,服务群体大、部门多、资源调动面广。如果关键词是“幸福”,就需要从长远角度来规划和协调。长宁区提出了五项支持措施,从“一户一床”、“一圈一圈”、“一群人”入手,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多层次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加大养老服务供给 打造“大城养老”的长宁样本

“一个账户”是指长宁区结合“大规模调查”,对全区特殊困难老年人群体进行全面筛查和安排,以深入了解不同年龄、身体状况、生活状况和经济状况的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清晰的区域性养老“账簿”为制定养老服务相关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加大养老服务供给 打造“大城养老”的长宁样本

以“一张床”为代表的老年病床和设施的建设在土地稀缺的中心城市尤其有价值。长宁区党委和政府加大政策倾斜力度,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养老设施建设,盘活本地区30家国有企业闲置资源建设各类养老设施,有效增加了养老设施供给。据统计,长宁区现有老年病床6300张,登记老年人的床位拥有率为3%,居中心城市首位。

加大养老服务供给 打造“大城养老”的长宁样本

“一圈”是指以“街道和城镇综合服务圈-社区护理服务圈-居住活动圈-邻里互助圈-家庭生活圈”为核心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近年来,长宁区推进社区老年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至少有一个家长护理之家,每4-5个居委会有一个老年日间服务中心,每个居委会有一个标准化的老年活动室,养老服务网络不断编织。在挖掘资源潜力、提升养老服务圈能量水平方面,长宁区还探索养老机构向社区提供延伸服务,推动公共养老机构和部分私营养老机构向社区开放便餐、洗浴和日托服务功能。目前,全区所有公共养老机构和60%的私营养老机构都开展了延伸服务。同时,鼓励“物业+养老”服务模式,支持物业公司等社会力量将社区闲置设施改造为社区小型养老服务设施。目前,30多家嵌入式养老设施提供养老咨询、电梯安装咨询、敬老院惠民等综合性一站式服务。

加大养老服务供给 打造“大城养老”的长宁样本

“一环”代表完善特殊困难老年人群体社会支持系统服务的“闭环”,编织“1+6”特殊困难保障网络——“1”是提供综合健康档案,“6”是一系列居家服务,包括:为300个困难残疾和痴呆家庭提供“居家宝”康复艾滋病套餐;为500名经济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康阳宝”慢性病管理保健包;为5000名独居老人提供三套“安康宝”智能住房;为区内2055户纯老年人、独居老人和老年家庭提供社区护理服务;在国内,率先启动了“四医联动”医疗救助机制,全面覆盖困难群体,解决了老年人因病致贫问题;制定《长宁区困难老人居家养老项目实施意见》,开展“困难老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

加大养老服务供给 打造“大城养老”的长宁样本

“一群人”是指老年护理人才的建设。在老年护理人才方面,出台了《关于加强长宁区老年护理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年度专项资金和不断完善的教学体系对培训机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改革试点以来,社区居家护理人员数量增加了52%。

加大养老服务供给 打造“大城养老”的长宁样本

提高“上门”养老服务的准确性和温度

长宁区是典型的深度老龄化社区。民政部门发现,90%的老年人更倾向于在社区和家中养老。长宁区特别重视提高“居家养老”服务的准确性和温度。

如何为老年人提供就近、便捷、安全的社区医疗服务是人们最为关心和迫切的问题之一。为此,长宁区打破了部门壁垒,率先建立和推广了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护理站和居家养老服务站“三站合一”的社区“医疗服务组合”服务模式,实现了医疗保险网络的结算,满足了老年人一站式医疗服务需求。

加大养老服务供给 打造“大城养老”的长宁样本

长宁路一家护理站是由江苏省社区卫生服务站、一家护理站和居家护理服务站组成的“升级版”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社区老年人提供诊断、治疗、配药和体检等服务,护理站为老年人提供家庭护理服务,家庭护理服务站主要提供家政服务、陪护咨询和24小时全天候陪护。“三站合一”提供的“诊疗-康复-长期护理”的持续服务模式得到了社区居民的深刻认可。

加大养老服务供给 打造“大城养老”的长宁样本

此外,长宁区还在五个社区的老年服务中心设立了“保健站”,配备了健康监测和康复设备,并为老年人提供慢性病管理服务。依托区域内13家医疗机构,构建医护结合的服务体系,探索医生多点执业模式。为实现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同合作全覆盖,进一步推进家庭医生服务,65岁以上老年人合同签约率超过85%。

加大养老服务供给 打造“大城养老”的长宁样本

今年3月,长宁区智能养老信息平台正式启动,该平台整合了各类老年人服务资源。以“淘宝老人”为目标,建立全覆盖、全天候响应、全方位服务、全程监管的智能养老服务体系。

创建一个分层的认知护理系统

长宁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长宁的养老服务体系正在从“全方位保障”向“高质量平衡”转变,多元化、高效、规范、智能化的服务供给模式将有助于解决养老服务领域的“难点”、“痛点”和“瓶颈”。

在长宁区,以老年人护理领域公认的认知问题为例,一个分层的认知护理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长宁区重点推进认知障碍社区筛查,为上海乃至全国制定认知障碍护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区民政局与区卫生和卫生委员会、区精神卫生中心和专业社会力量合作,为江苏、华阳和虹桥试点街道的约2.4万名老年人提供筛查服务。

加大养老服务供给 打造“大城养老”的长宁样本

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长宁启动了认知友好社区试点项目,引进了完美美容、家庭护理等认知护理领域的专业社会组织,并在多条街道建立了“记忆家园-社区认知家庭支持中心”。2018年,全区新增认知床位100多张。

“社区友好”远远不够。面对无法治愈的认知疾病,长宁区积极协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区精神卫生中心和各种老年人服务资源,形成“预宣传-早期筛查-社区预防-医院诊断-家庭支持-专业干预-留院”的闭环,构建认知疾病领域医疗保健一体化的全链式服务模式。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加大养老服务供给 打造“大城养老”的长宁样本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41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