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47字,读完约2分钟

它曾经是一个英国军营,一个外籍人士,一个日本集中营,一个国民党军营,最后成为一所著名的教育人民的学校,“延安中学”。这是延安西路601号楼至今的人生轨迹,“延安”的名字就像它的历程:一路颠簸,趟过山川,终于来到了今天的黎明。

长宁延安西路601号——曾经的“英国兵营”

它曾经度过的黑暗日子后来成了它的奖章。从那时起,只有学生和不知疲倦的园丁写的美丽故事。

那些黑暗消极的日子

1917年,英国在延安西路601号建成了一座欧式城堡式营房。

整栋建筑为欧洲文艺复兴风格,精致大气,外墙采用模制水泥混凝土,简单堆叠式柱廊,其中一层为厚重宏伟的陶里克柱廊,二层为纤细轻盈、雕刻精美的伊俄涅柱廊,西侧有一座圆柱形城堡塔,其上开有沙坑般的窗户,建筑赏心悦目。

长宁延安西路601号——曾经的“英国兵营”

直到1941年战争爆发,人民生活在贫困之中,延安西路601号的第一次生命是无限的,那些黑暗的日子成了它生命中的勋章。

弃“文”中的“武”,成为“真”

1946年8月,时任国民党参议员的张家傲和钱松平正式创办了真本多中学。

第一任校长钱松平除创办振儒中学外,还创办了振儒青年励志社,在抗战时期积极组织救国活动,传播抗日思想。然而,美好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上海解放前夕,国民党军政当局想把镇儒作为坚守上海的战场,所以在这里建了一个碉堡。甄如中学被迫疏散到城市,甄如中学的校舍被炸毁,他们不得不在1949年正式搬迁到延安西路601号。

长宁延安西路601号——曾经的“英国兵营”

从这一天起,这座城堡般的建筑终于有了一个和它的外表相匹配的名字,叫做振儒中学。它花了30年才脱离“武力世界”并转变成一个新的自我。它经历的30年对上海来说也是重要的30年。可以说,它一直与上海同甘共苦。

延安安岩

六年后的1954年,镇儒中学更名为延安中学,意在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上海延安中学”这几个字是邓小平同志亲自提出来的延安”是一个革命根据地,它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将“真如”改成“延安”,对这座建筑来说既是一份礼物,也是一个很高的期望。如今,延安中学向全国输送了许多优秀人才,把“延安精神”传播到了从上海到中国的每一个角落。

长宁延安西路601号——曾经的“英国兵营”

延安西路601号的建筑经历了上海几个重要的生命节点。它的短篇故事是上海数以千计的建筑故事之一,虽小但意义深远。事实上,建筑和上海的关系是你有我,你也有我。生活与生活的纽带将这座建筑融进了上海的血脉之中。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长宁延安西路601号——曾经的“英国兵营”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40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