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79字,读完约7分钟

描述:上海市徐汇区疫情防控指挥平台

共进行了10,914,987次访问,提出了16,584起恢复工作的案件,13,069人登记在沿街商店就业...这是上海徐汇区大数据超级工厂截至3月2日的统计数据,精确到个位数。

人们看到的是一串成千上万的数字,但他们看不到的是这些数字背后的故事。自疫情爆发以来,上海徐汇区凭借其在基础数据领域的“先天优势”,打造了大数据“超级工厂”,生产的大数据“产品”不断支撑着基层单位、企业和商店的全面复工和市场复工。

精准防疫凭什么?上海徐汇大数据超级工厂来“解题”

更多的数据,更少的基层家访

随着“随需应变代码”在上海的全面实施,要求每个进入上海的人都必须填写代码,进入上海的人的健康状况一目了然,这是以信息化手段提高检查效率为基础的。对于作为上海重要“门户”的上海南站来说,这还不够。上海徐汇区大数据中心凭借其独特的数据优势,开发了应用场景“上海南站客流分析模型”,帮助南站一线人员进一步减少检查时间,准确估算一定时间段内的客流。

精准防疫凭什么?上海徐汇大数据超级工厂来“解题”

模型开发团队的核心成员胡伟表示:“通过上海市有关部门的协调,我们对接了火车票系统,为上海南站返回上海的调查建立了一个实际的场景,并在接下来的24小时内获得了乘客到达南站的消息。”经过对2月份客流数据趋势的分析,开发团队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该月南站日均客流量为5000人,主要集中在9:00-10:00和12:00-13:00两个时段,平均客流量约占全天的40%。

精准防疫凭什么?上海徐汇大数据超级工厂来“解题”

基于这一特点,徐汇区大数据中心向南站相关部门提出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强这两个时期的劳动力投入,确保南站日常运行的顺利进行,同时对返回上海的人员进行准确有序的调查。

不管效果好不好,各方都有最大的发言权。上海南站管理委员会负责人表示:“我们现在有两个‘利器’,一个是应用代码,另一个是客流分析模型。有了这两个“神器”的庇佑,它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还可以精确地预防和控制。对于长期在前线作战的同事来说,压力会小得多。”

精准防疫凭什么?上海徐汇大数据超级工厂来“解题”

“压力要小得多。”这也是居委会干部的愿望。如果基层是第一线,社区是第一线的关键。“三头六臂”不仅是一个卡通形象,也是社区干部的真实写照。测量温度、检查、“零筛选”的任务...将成为“压垮草根的最后一根稻草”,草根需要也应该被点亮。也正是基于这一点,徐汇再次激发了大数据的潜力。

精准防疫凭什么?上海徐汇大数据超级工厂来“解题”

“疫情动态分析模型”是社区疫情防控的模型,在基层发挥着重要作用。徐汇区大数据中心借助区内实际人口数据库,通过对“确诊、疑似联系、重点地区来上海”等13项指标的综合分析,设计了一个“疫情动态分析模型”,该模型以红、黄、蓝三色区分,可对该区疫情进行实时风险评估。如何获得最终分数?在13个指标中,每个指标的权重最高为20%,最低为3%,模型得分最高为100分,最低为0分。其中,60分以上为高风险社区(红色),40-60分为中等风险社区(黄色),不到40分为一般风险社区(蓝色)。每天早上,收集和分析前一天的13个指标的相关数据,最终形成

精准防疫凭什么?上海徐汇大数据超级工厂来“解题”

一组数据显示,仅在2月25日和26日,上海徐汇就发现7例疑似病例,3例疑似病例不住在徐汇;两个疑似病例居住的社区已被列入24日公布的“高危社区名单”;其余两例疑似病例住在位于“橙色”高风险区的居民区。

对于这样的结果,徐汇区大数据中心主任宋开成表示:“模型分析数据掩盖了真实情况,这说明这个新系统有一定的作用。我们的想法是让数据运行得更快,让基层用户少敲门,这样大数据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为基层用户服务,为一线用户服务。”

精准防疫凭什么?上海徐汇大数据超级工厂来“解题”

描述:在上海南站,来上海的人们传递代码

在“惊喜”后面是“好的”

翟先生经营着一家小型互联网公司,他最近通过在“汇款治理”平台上登记复工人员,省了很多麻烦。

整个过程不到10分钟:“登录徐汇“汇款管理”的企业板块,选择企业复工记录板块,自动匹配姓名、身份证等相关信息系统,并根据系统提示完成企业复工人员的网上登记”不仅如此,翟先生还发现了一个“鸡蛋”。作为企业法人,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个二维码进行填写,公司25名员工可以通过翟先生共享的二维码进行同步填写。

精准防疫凭什么?上海徐汇大数据超级工厂来“解题”

几天后,翟先生接到通知,企业恢复工作,并备案审查。“我自己也在上网。我知道,尽管大数据是一个“窗口”,但很少有公司能做得很好。我没想到政府会如此准确地使用大数据。”翟先生动情地说。

惊喜的背后是徐汇区大数据中心的精致,称之为独一无二的企业法人数据库。然而,最初的想法不是1比1,而是1比1..“我们最初的想法是让员工提交自己的信息,然后由企业法人逐一审核,但问题是小企业可能没问题,那么100人以上甚至1000人以上的企业怎么办?它可能不会在一天内完成。”徐汇区大数据中心副主任于杰说。因此,每个人都决定用逆向思维来设计系统。“我们根据法人的申请材料自动生成一个QR码。员工只需扫描该二维码即可报告信息,企业法人可以批量传递。”

精准防疫凭什么?上海徐汇大数据超级工厂来“解题”

截至目前,共有16,584家企业通过“交易所治理”平台的在线审计重返工作岗位。

“大数据”准确地监督和控制施工现场的防疫工作

随着重型机械的轰鸣声、工程车辆的进出和建筑工人的操作,随着恢复工作和生产的不断推进,基础设施部门已经慢慢恢复了它原来的面貌。与企业和商店不同,建筑工地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既包括生产生活,又有大量的流动人口,这也使得防疫难度呈几何级数增加。徐汇区有167个在建建筑工地,防控压力可想而知。

精准防疫凭什么?上海徐汇大数据超级工厂来“解题”

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徐汇利用自己的优势找到了解决办法。徐汇区建设管理委员会和质监站联合开发的现场“疫情监测”系统已完全接入“水池管理”平台。该系统根据所有建筑工地所在的街道和城镇,对全区167个建筑工地进行精确定位和实时监控。总承包商每天更新施工现场实际数量、新增数量、户籍所在地、身份证号码等信息,便于监理部门快速有效地对重点区域人员进行收集、判断、检查和处置。

精准防疫凭什么?上海徐汇大数据超级工厂来“解题”

近日,徐汇区监管部门通过“交易所管理”开展网上筛选工作时,发现两个重点区域的管理人员新近被“上海体育馆游泳池和新综合项目”录取,监管部门立即联系项目方核实情况。经核实,两名管理人员获得了当地社区卫生部门颁发的14天家庭隔离证书。目前,“现场人员监督”的功能已覆盖徐汇区167个建筑工地。

精准防疫凭什么?上海徐汇大数据超级工厂来“解题”

描述:在上海徐汇区的建筑工地,工人们正在进行温度测试

徐汇区在疫情形势下,通过对上海人口流动、社区疫情动态防控、复业、复店、工地复工的监控,不断利用大数据“超级工厂”的“出厂产品”,为城市恢复和输送“数据养分”提供“数字屏障”。

疫情最终会过去,面对未来的城市管理,大数据将如何呈现?上海市徐汇区区委副书记、区长方世忠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徐汇率先在上海成立了疫情防控大数据工作组,主要负责多源数据的收集、分析、判断和应用。通过大数据的应用和新技术的应用,将更有效率、更有秩序地推进有利地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全区坚持“平战结合”、“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并重”,坚持“一网管理”与“一网统一管理”相结合的防疫体系,最终实现“一网管理”。疫情过后的城市治理将继续利用大数据,科学改善政府服务,优化商业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真正实现政府服务像淘宝一样便捷,城市治理像刺绣一样精细。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精准防疫凭什么?上海徐汇大数据超级工厂来“解题”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38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