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49字,读完约3分钟

它花了两年时间,经历了20多万道工序。闵行工匠王振华没有使用钉子或胶水,而是用完整的榫眼和榫头重新制作了微型赵州桥。

这个微型赵州桥长1280毫米,宽280毫米,高260毫米,比原来的小50倍。它由紫檀木和降香木制成,具有完整的榫卯结构。它由7169个部分组成,最小的部分只有1.2毫米,打破了之前微型天坛最小部分1.5毫米的记录。

榫卯结构完美地展示了力学的魔力

赵州桥是中国最早也是保存最完好的巨型石拱桥,它稳定而坚固。它仍然屹立不倒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石头和榫卯结构之间的作用力。微型赵州桥由纯木材制成。因为木头比石头轻,显然不可能只用木头来支撑这座桥。因此,王振华想到用榫卯结构从水平和垂直方向牢牢锁住桥梁。

闵行也有一座赵州桥 不过它只有26厘米高

桥梁基础、桥墩和桥面由鲁班船闸自由拼接。

显示桥面上的鲁班锁

伸缩式赵州桥铁塔

拱桥里有28个拱圈。一个拱圈由41个相同的部分组成,41个部分用燕尾接头锁定,28个拱圈用燕尾接头锁定,28个拱圈用保护拱锁定。这也是微型赵州桥最奇妙的部分。

一个体重不到30磅的孩子轻而易举地从桥头走到了桥的尽头

有水就有桥,桥下有倒影

除了蓝天白云、倒影、水波和力学,微型赵州桥的美学设计令人惊叹。在模型下,建造了一个大漆底盘容器,由闵行的另一位工匠袁制作。

以漆器为底,将水倒入容器中,桥影出现,完美再现赵州桥。

不断改进,不要让任何半成品出门

谁是王振华?

王振华出生于1958年,从小就喜欢古建筑。16岁时,他自学木工,学习各种榫卯结构和技术。1984年大学毕业后,他从事工程技术工作,业余时间学习梁思成的《清代建筑实例》、《中国建筑史》等专业书籍。他也是地区一级微型古建筑建造技术的代表性传承人。

闵行也有一座赵州桥 不过它只有26厘米高

开始:

2010年,王振华首次开始尝试制作微型天坛。王振华虽然住在华漕,但为了不打扰群众,专心创作,他在青浦白河镇盛鑫村租了一套房子作为工作室,离他家18.6公里。他每天骑着电瓶车来来回回,一个人在路上要花两个多小时。此外,他每天都努力工作,时间长达10个小时,一年只休息10天。

闵行也有一座赵州桥 不过它只有26厘米高

发展:

制作全榫卯微型作品的过程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王振华说:“当你做一件工作时,你的思想会被卡住。一旦你做了一件不能令人满意的工作,我就把它毁掉,决不让任何半成品出门。”正是由于王振华在作品中的坚持和卓越,我们才能体会到榫卯结构的奇妙,感受到中国古代建筑的深邃。

闵行也有一座赵州桥 不过它只有26厘米高

下一步,王振华将继续创作黄鹤楼、故宫全景等作品,继续用心灵手巧的手法,将已经失传了100多年的整个建筑的微雕这一无形艺术发扬光大

耐心、专注、专注、卓越和一丝不苟是工艺。在闵行,有许多非遗传的传承人王力可振华,他们默默地坚持传统工艺,用手中的痴迷和技术,在无数的孤独和宁静中创造奇迹,用自己的力量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财富。让我们一起赞美他们!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闵行也有一座赵州桥 不过它只有26厘米高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84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