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925字,读完约10分钟

梅陇镇集体资产监管平台实现了全镇集体资产的全过程动态管理。

闵行社会治理工作中最突出的矛盾是面积大、人口多,但管理和执法力量相对不足。此时,仅仅依靠“海洋战术”等传统工作模式难以适应社会治理创新的实际需要。

因此,闵行区许多职能部门、乡镇和村庄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社会治理的效率和水平,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提高社会治理智力水平的要求。在专项调查中,闵行区党委和政府发现,该地区社会治理的智能化工作起步较早,地方创新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是,从“盆景”到“苗圃”,还需要做大量的整体整合工作,这体现在数据与工作、数据与数据、数据与决策的分离,以及智能平台中基层和用户需求跟踪和反馈机制的缺乏。

闵行社会治理智能化 把“盆景”变“苗圃”

自2018年以来,闵行区加强了智能社会治理平台的总体规划。从基层社会治理的实际需要出发,重点关注两个密切相关且相对独立的领域——城市精细化管理和社区自治与共治。

从“小而美”到“整个区域的整体规划”[S2/]

街道、城镇和村庄对智能社会治理有着最敏锐、最直观和最细致的需求。因此,他们在推动智能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方面反应速度最快,因此很容易开发出“小而全”、“小而美”的智能平台。

例如,2017年,洪欣街率先在全市建设防汛防台监控系统,建立了覆盖虹桥商务区的防汛防台专业指挥网络。在台风等预警期间,主要街道领导坐在防汛指挥中心,直观了解防汛设施的运行情况,有效掌握相关的洪水和灾情,及时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一线防汛干部可以通过同步开发的移动应用软件随时随地查看洪水变化,为灾害应急指挥、调度、决策和处置提供有力支持。在2018年进入世博会的保证期内,洪欣街防汛指挥部充分利用该系统准确掌握了洪欣板块的洪水情况,成功抵御了“阿部”、“百灵鸟”、“摩羯座”、“万比亚”等多个台风的入侵。

闵行社会治理智能化 把“盆景”变“苗圃”

另一个例子是马桥镇的水质监测平台,该平台在河流上设置了29个水质监测点,实现了实时掌握河流水质,及时了解水质问题,避免问题扩大,解决处于萌芽阶段的问题。同时,基于水质监测数据,可以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便于掌握河流水质在不同季节和不同时间的变化规律,找出河流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在调水过程分析中,根据水质变化规律,水务部门也可以积极优化调水方案。此外,重点关注初期雨水和农业非点源对水质的影响,为后续整治工作提供参考;比较上下游河流的水质,研究分析水质低于上游河流的原因;加强上游水质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闵行社会治理智能化 把“盆景”变“苗圃”

然而,虽然“小而美”的平台是好的,但由此产生的问题是,由于口径、领域和格式的差异,不同城镇和村庄收集的数据和绘制的地图难以在地区一级统一汇总,而且与地区一级现有信息平台的兼容性往往不高。一方面,基层应在多个岗位收集和报告数据;另一方面,零碎的数据对整个地区的决策分析没有帮助。因此,闵行区重点加强区级平台之间、区级平台与街镇平台之间的全面对接。例如,闵行区城市综合管理与应急联动信息系统,经过近10年的建设、完善和应用,是闵行市精细化管理的核心业务系统。除了实现与市政平台(12345、12319、12345-12319、市政监管)的数据对接外,闵行还推动与区业务平台的协作和数据对接,包括区国土局(遥感监测)、区城管局(五违整改)、区政法委员会(分色警示)、区水务局(河道主管监察、河道检查)、区委组织部。目前,马桥、梅陇等镇在推进智能场景应用、管理力量监管等功能模块建设的同时,积极接入区级平台,实现区级流通处置。

闵行社会治理智能化 把“盆景”变“苗圃”

值得一提的是,闵行区社区大数据管理应用信息系统于2018年在莘庄镇进行了试点。按照“数据标注和标注核算”的思想,实现了会议活动的标注管理、居民全要素信息的标注管理、综合统计查询、表单定制等功能。,这样居民可以一次填写报告,各部门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取用,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居委会减负。

闵行社会治理智能化 把“盆景”变“苗圃”

该机制首先促进在线和离线集成

任何智能社会治理平台的构建都不可避免地伴随着业务流程的重组、工作方法的改变甚至人员的重新配置。上述闵行区社区大数据管理应用信息系统,旨在打破原来多户上报数据和会议纪要的工作模式,腾出时间和精力用于走访小农户、组织网格化检查和自主活动等。,以便在访问和检查期间同步维护标签。

闵行社会治理智能化 把“盆景”变“苗圃”

在马桥镇城市管理综合指挥平台建设初期,整理民房信息、制定准入卡管理和租赁标准、完善网格化检查机制等工作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理顺离线工作流机制的前提下,相应开发的智能平台将具有长期的应用生命力。同时,开发了45个智能应用场景,所有接入区域由网格平台进行闭环管理,以确保每个场景中问题的及时响应、快速处置、监督和评估。目前,该系统已经覆盖了全镇的70%,并将在今年内覆盖全镇的所有地区。该系统提高了人口信息的准确性,解决了原有的人口登记只依靠人口协调员逐户登记,效率不高的问题。与此同时,出现了停车乱、张贴乱、乱涂乱画、破坏绿化、占用绿化、高度空抛物线等问题。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这使得社区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该系统投入使用后,威慑和处置能力大大提高,社会治安状况明显改善。

闵行社会治理智能化 把“盆景”变“苗圃”

又如,梅陇镇集体资产监管平台是在完善工作机制、重组业务流程的基础上,根据集体资产管理、租赁、业务管控、乡镇“五违”监管的工作要求而开发建设的。新平台于2018年9月正式启动,实现了城镇集体资产的全过程动态管理,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了集体资产“五本账”制度,清晰地展现了梅陇镇集体资产的家庭背景。同时,该平台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和电子合同,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潜在风险;有效的绩效管理,提高风险评估功能;有效的制度监督,促进规范有序的经济管理。现在,该地区的房屋租赁价格已经从每天每平方米不到1元提高到3-5元,从而实现了集体资产的保值和增值。该平台不仅是一个信息平台,也是“人防与技防”的简单1+1组合。平台本身已经深入整合到规划、招商、服务、监管等部门的管理系统支持和数据分类管理中,是一个多方参与、联动管理、智能提示的复合系统工程。

闵行社会治理智能化 把“盆景”变“苗圃”

社会共同治理涉及所有力量

无论是在城市精细化管理领域,还是在社区治理领域,闵行区始终注重发挥智能平台全程标识、客观评价和考核、落实区域和企业主体责任的优势。

例如,闵行区物业直通车平台是基于洪欣街物业管理监督评估系统,然后升级为区级平台。其功能是实现对住宅区公共区域物业问题的一键式“票据调度”管理,居民可以随时随地拍照取证并上报,并在全区域实时对物业公司的处置效率和效果进行排名,作为对物业公司进行评价和奖惩的依据,加强公众对物业监管的参与,促进物业公司提高工作效率。然而,闵行区城市综合管理与应急联动信息系统中的智能场景处理属于自治范畴。首先,向街道道路管理委员会、公园管理方和住宅物业公司发送一份账单,以供处置。遇到困难时,政府职能部门将依法管理和执法。

闵行社会治理智能化 把“盆景”变“苗圃”

例如,顾美路街道积极探索闵行“云邻里”平台在基层社会治理领域的实际应用。该平台具有新闻专栏、“党建微平台”、服务指南、业主住宅、产权窗口、平安社区、公益活动、邻里互助等九大功能,覆盖辖区内全部39个居委会和70个社区,面向58389户居民和近16万常住居民。该平台除了街道的整体协调和指导,以及各职能部门的指导和支持外,还广泛动员基层居民区和居民参与。平台的日常维护由各居民区负责,居民委员会指定专人管理。其中,党建内容由基层党组织管理,物业公司内容由物业公司负责,行业委员会由专人或居委会交办。开发公司负责技术支持和线下培训与指导。每个社区都设置了独立的二维码,增加了居民区的真实姓名,居委会严格把关,确保“真正的邻居”上线,“真正的邻里事务”发布。

闵行社会治理智能化 把“盆景”变“苗圃”

把握前期投资和长期收益之间的关系[/s2/]

智能建筑成本高昂。但是,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智能化建设初期的大投资问题。智能平台的功能是预防、预警和预测,解放人力,可以极大地缓解因管理失控造成的“五违”成本、资源配置不当造成的重复建设成本等。因此,闵行区坚持社会治理的智能化建设,因为它需要适应当地情况,注重解决问题而不是发现问题。

闵行社会治理智能化 把“盆景”变“苗圃”

社会治理的智能化建设不仅要加强城市总体规划,还要保证基层探索和创新的动力和热情。这必须得到法律法规的支持。由于智能平台建设涉及数据知识产权保护、公民隐私保护、企业公平竞争保护等法律法规,由此产生的数据壁垒、系统孤岛等问题需要在法律法规层面予以解决和支持。

闵行社会治理智能化 把“盆景”变“苗圃”

三是完善数据收集、更新和共享的应用机制。建立统一的社会治理数据库,建立不同行业和地区数据的定期比较、验证和更新机制,使数据生产者能够使用数据。首先,实施数据目录管理,建立“一号一源”机制。权威部门应规定数据标准的统计口径和收集频率。从不同信息系统收集的数据必须根据“一号一源”标准进行两次比较,然后才能得到确认。二是推进数据有序开放,明确数据交换和共享过程中数据提供、流通、使用和泄漏的责任界定原则,完善痕迹管理和敏感数据泄漏处置的问责机制,消除数据开放的风险和顾虑,不断加强网络传输和系统安全。例如,提出数据需求的部门还应提供必要的需求原因和准确的数据需求;数据提供部门应在简单处理后提供相应的数据,而不是大量的原始数据。三是建立数据收集功能下沉的审批机制。市、区部门下放数据采集职能前,必须经过权威机构的批准,基层部门要在全市统一系统内完成数据采集和更新工作,避免重复上报和重复上报。

闵行社会治理智能化 把“盆景”变“苗圃”

闵行区还将提高基层和群众在整个过程中的参与率,提升用户体验。在部门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建设过程中,要深入街道、乡镇和村庄,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提高基层和群众在信息系统开发建设中的参与度和发言权。同时,加强对基层操作的培训和指导,建立在线实时答疑和问题收集渠道,根据用户意见和建议及时完善系统平台。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闵行社会治理智能化 把“盆景”变“苗圃”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84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