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94字,读完约9分钟

据杨浦区新闻报道:抽象的彩绘图案在社区的旧墙上绽放。在升级后的社区走廊里,不仅有书报漂流墙、照明带、休息席,还有一个小盘,练习两个书法和打太极...

这些走廊理念在四平路社区随处可见

它是走廊“微观自治”的生动体现

基层创新吸引大学生“观看”[S2/]

没有受到任何人的邀请,穆芳芳和她的几个同学带着自己的兴趣来到会场。

“2017年,四平路街道将以激发社会活力为目标,创新基层自治与共治模式,着力构建现代社区治理模式,包括积极推进睦邻家园建设,着力提升居委会社会动员能力,构建多元化社区共治模式。”街道办事处主任杜娟在四平路街道学会会议上向社区代表介绍新一年的社区发展规划。

杨浦四平楼道“微自治” 重建社区邻里情

在观众不显眼的角落里,几个年轻人在听着,埋头做笔记,不时用手机给幻灯片上的内容拍照。这些年轻人是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的一年级学生。“同济大学也在四平路社区。作为社区的一员,我们对其运作模式和治理模式非常感兴趣。”穆芳芳告诉记者,她主修中外政治制度,希望通过这次社会会议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穆芳芳对社区的印象是“环境好”、“文化氛围浓”。“我看到同济大学师生的设计作品和涂鸦在社区的公共空厅随处可见,走廊里有许多创造性的变化。”然而,穆芳芳和她的同学们并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杨浦四平楼道“微自治” 重建社区邻里情

一年来,四平路社区在基层治理创新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例如,密云路、阜新路等四个相邻的中心(点)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营,形成了以同济大学师生为运营主体的运营格局。特征;通过与同济大学园林系合作的“我们的百草园”项目,“居委会组织、高校专业支持、群众广泛参与”形成了居民自治模式,拉近了邻里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居民的社区建设热情;抚顺路363弄居民区居委会更新改造为邻里“睦邻会议厅”,以多种形式搭建了居民自治平台。

杨浦四平楼道“微自治” 重建社区邻里情

随着邻里中心的建设和运营,以及空社区的“微创”设计和改造,穆芳芳给这些基层社区的创新模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透过社会世代协会的窗户,她似乎看到了冰山下更多的部分。

关注需求,协助居民“做蛋糕,选择口味”[S2/]

在各种城市疾病中,最典型的是邻里的冷漠。很多人“扫自己的雪”,居民对社区公共事务的参与度不高,社区慢性病长期未能治愈,基层工作人员也无力做到。

四平路社区是一个工人新村,建于20世纪50、60年代,70、80年代大规模建设。它有高人口密度,老房子,旧设施和小公共空房间。在群众需求日益多样化的今天,“统一分配”的基层管理服务显然不能满足特定的需求。

据有关街道负责人表示,街道的反应是关注居民的需求,帮助居民“做蛋糕,自己选口味”,而不是做蛋糕给大家吃。

自去年起,在年度社会代表大会期间,辖区内主要街道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相关服务行业负责人将聚集在一楼大堂摆摊,通过现场专题咨询会的面对面交流,第一时间了解居民需求。

在今年的社会生成大会结束时,许多代表并没有离开,而是来到各个职能部门的“摊位”反映各自社区的各种“顽疾”。当时,大厅里挤满了人。当和平花园小区代表张毅来到街道办主任杜娟的“摊位”时,已经有几名代表在排队等候,大部分都是带着小区居民委托的“任务”来的。热心社区公共事务,四处奔走,积极寻求解决方案,这样的居民现在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社区里。

杨浦四平楼道“微自治” 重建社区邻里情

了解需求后,我们应该帮助居民“做蛋糕”。为了让每个人都能够积极参与社区治理,街道在各个住宅区开展了走廊"微自治"项目,将社区自治从以前的住宅层下沉到各个建筑群体。以建筑群体为基层自治单位,每个建筑群体都可以自下而上地自我推荐申报“温馨建筑群体”。居民可以根据自己走廊的特点选择自己的主题、习俗和装饰。街道工作人员说:“只要达到‘整洁、有序、文明、温馨、和谐’的目标,并经过验收达到创作标准,我们将支付粉刷和装修费用,并给每条走廊2000元的文化建设基金。”

杨浦四平楼道“微自治” 重建社区邻里情

通过走廊“微自治”工程,社区的邻里情感得以重构,社区自治的生命力得以重塑。在一些走廊里,居民腿脚不方便,其他居民下楼路过他家门口,总是顺手拿走垃圾袋;在走廊领导的带领下,一些建筑在走廊里展示了他们的摄影、绘画、布艺等作品,整个走廊就像一条文化走廊;在一些走廊里,烹饪是主题,每个家庭的“独特秘密”都在走廊里展示,每月定期举行饮食活动。

杨浦四平楼道“微自治” 重建社区邻里情

讨论和协商解决二次维修基金的筹集困难

如今,走廊也成为社区共治和居民自治的新阵地,成为基层治理的“软天线”。在基层治理中,行政的“硬思维”很容易碰壁。然而,通过“地板和小组讨论平台”等群众自治模式,当事情发生时,社区居民总是会自己“一个一个地讨论”,很多事情都可以得到妥善解决。

杨浦四平楼道“微自治” 重建社区邻里情

张毅所在的和平花园小区D栋目前正在更换三部电梯。这一事件的背后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大楼里的所有居民已经讨论和谈判了一年多,以实现维修资金的第二次收集。192户3个月就筹集到30万元的维修资金,这在洋浦还是第一次。

杨浦四平楼道“微自治” 重建社区邻里情

张毅曾担任第三届工业委员会主任,现为第四届社会代表大会代表。“我们社区的高层建筑在推行垃圾分类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希望得到街道的支持。”在咨询台旁边,张毅告诉记者,他去年反映的问题是,高层住宅的电梯长期失修。现在,在街道的支持下,通过建筑组居民的民主协商,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杨浦四平楼道“微自治” 重建社区邻里情

和平花园是一个商业住宅区。第一期D座建于1996年,各种设施已开始老化。在这座25层的大楼里,192户家庭共用三部已经使用了20年的电梯。“三部电梯经常‘罢工’,大楼里的居民都坐在恐惧中。”张毅说道。

据初步估算,三部电梯的改造费用高达89.5万元,而D座的维修资金仅为85.6万元。此外,根据有关规定,初期维修资金的30%,即12.4万元,应作为应急资金留在账户中,因此仍有16.3万元的资金缺口,其中不包括土建工程费用。“当时,大楼里的两部电梯一直‘蹲着’,只有一部还在工作。急需筹集二级维护基金。”

杨浦四平楼道“微自治” 重建社区邻里情

要开始第二次征收维修基金,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签字同意,而且在各种细节上也不容易达成一致。张毅告诉记者,起初很多居民不同意,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考虑。例如,一些低层居民不愿意换电梯;一些业主租了房子,觉得没有必要更换品牌电梯;一些业主已经在国外很多年了,没有明确的继承人;一些顶层居民拥有复式结构,因此按面积分摊电梯费用是不合理的。

杨浦四平楼道“微自治” 重建社区邻里情

党的建设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主导作用。和平花园党总支通过搭建党建平台、交叉服务居委会、在居委会中组建党组织等方式,激发了居民自治的内生动力。自2014年起,四平路街道开始探索符合条件的居委会干部进入行业委员会任职的途径,以推动社区行业委员会新设或恢复职能。现任和平花园工业委员会主任许实际上是一位“双料”主任,同时也是居委会主任。“居委会和行业委员会实际上有重叠和重叠的职能。居民有事做,或者他们习惯找居委会反映。当行业委员会陷入困境时,许多事务也由居委会处理。”和平花园小区党委书记曹敏介绍。在原董事及多名行业委员会委员辞职后,选举许为行业委员会委员,并在行业委员会会议上确认其为行业委员会主任。

杨浦四平楼道“微自治” 重建社区邻里情

许上任后,居民们最明显的感受是,行业委员会对居民和社区有了更好的了解,有了更强的号召力,对社区事务的处理也更大胆了。另一方面,业主更方便找到行业委员会,更信任它。鉴于居民平时缺乏联系,参与率较低,许利用走廊的“微自治”平台,组织了亲子运动会、烹饪比赛、花卉种植交流、老人月饼制作等活动。,还建立了居委会微信公众账号,加强了业主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杨浦四平楼道“微自治” 重建社区邻里情

遇到维修资金二次收取问题后,行业委员会在小区党支部和居委会的支持下,召开了多次业主大会,经过反复审议和协商,确定了相关方案:每平方米15元一次性支付二次维修资金,委托物业公司收取,行业委员会全程监督。在此期间,居民区的党支部、居委会、行业委员会、建筑领导、骨干党员和志愿者齐心协力,挨家挨户地工作,赢得了居民的支持。为了做好征地政策的宣传工作,一些志愿者特意“蹲”在一楼的大厅里,等着动员自己的“承包”居民。有些党员住在二楼,带头先签名。一些居民听说附近的老人已经无法在养老院联系,所以他们主动帮老人的儿子联系签字。

杨浦四平楼道“微自治” 重建社区邻里情

为确保电梯改造,小区党支部积极搭建平台,推动成立由居委会、业主代表、物业、电梯维修单位组成的电梯改造小组,按程序逐级推进改造。张怡被选为装修小组组长,是因为她热心,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对相关程序和专业知识有很好的理解。

杨浦四平楼道“微自治” 重建社区邻里情

在业主的广泛参与下,D座仅用3个月时间就完成了192户住户的100%收取,并收取了300,930元作为补充维修基金,打破了旧社区收取二级维修基金的“不可能性”。

如今,在四平路社区,党建工作的引导使群众自治得到了党组织的支持,丰富了自治组织的思想库,也为群众自治提供了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在有经验、有威望、有献身精神的自治领导的参与下,“好邻居会”、“我们的百草园”等各种自治品牌遍地开花,“群众办事,群众办事”的局面逐步形成。

杨浦四平楼道“微自治” 重建社区邻里情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杨浦四平楼道“微自治” 重建社区邻里情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71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