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47字,读完约7分钟

2月6日,杨浦区在沪东工人文化宫召开李富强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李富强作了题为《不要忘记你的首创精神,无怨无悔地坚持下去》的报告,讲述了他第一次踏上工作岗位时对民政工作的初步想法,分享了“全程管理、全天候巡视、全心关怀”的15字洋浦特色救灾工作方法。

杨浦救助管理站站长李福强:24年如一日的执着与坚守

在李富强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受稿人梁潇作了题为《我的站长爸爸》的报告

深夜,李富强检查并解救了流浪乞讨人员

深夜,李富强检查并解救了流浪乞讨人员

李富强关心接受者梁潇的生活和学习

杨浦区救援管理站站长李富强投身救援工作24年。他带领救援队整夜巡逻,检查高架道路,钻小巷和爬桥开口...他与露宿街头的乞丐并肩而坐,倾听他们的疾苦,并说服他们接受救援。他用自己的真情给贫困群体送去温暖,用爱改变了流浪者和贫困者的生活轨迹。

杨浦救助管理站站长李福强:24年如一日的执着与坚守

用真情保护城市无家可归者

杨浦区救助管理站,原名杨浦收容遣送站,自2003年起由一个拥有执法权的部门更名为服务型单位。转变意味着更细致和关怀的工作。

为了帮助更多的救援目标,李富强带领救援队整夜巡逻,检查高架道路,钻小巷和爬桥开口...他们一找到救援目标,就立即给予了帮助。他与乞丐并肩而坐,倾听他们的疾苦,劝他们在车站停下来接受帮助,给那些此刻不愿在车站停下来的人送去防暑降温用品或防寒衣物,并定期探访。由于每天不间断的巡逻和探访,李富强清楚地知道哪条街、哪座桥开放以及无家可归者居住在哪个绿化带。

杨浦救助管理站站长李福强:24年如一日的执着与坚守

在和流浪者相处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李富强发现许多流浪者和乞丐出于自尊而不愿停下来寻求帮助,他们觉得在外面游荡更自由。王旭龙,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靠捡饮料瓶为生。李富强请他去救援站,王旭龙拒绝了。原因是:“我不想吃免费的食物,少拿几瓶是自力更生的。”然而,在极端天气下,李富强会试图说服王旭龙在车站停下来避开它。王旭龙也喜欢和人聊天,但是当他问起他的家庭情况时,他总是守口如瓶。

杨浦救助管理站站长李福强:24年如一日的执着与坚守

去年年初,上海经历了一场寒潮,社会工作者劝说王旭龙在车站停下来避寒。在这张照片被媒体播出后,王旭龙的表弟打电话给救援站并联系了李富强。经过李富强的努力,王旭龙的父亲赶到了救援站,最终与儿子团聚。

原来,王旭龙和他的父亲有矛盾,他生气地说:“如果我不能混人,我就不回来了。”但是当他到达上海的时候,他丢了身份证,不能工作,也不想回他的家乡找一个替代者,所以他在外面游荡。

去年四月,王旭龙再次出现在杨浦救助站。这次,他特地来看望站长李。他说他已经在家乡补办了身份证,现在是上海的快递员。他将来会努力工作,不仅挣钱养活自己,还要承担家庭责任。

为了提高寻找无家可归者的效率,在李富强的呼吁下,杨浦的12个街道和城镇以及308个居委会都成立了志愿者小组并设立了救援点;医院、娱乐场所和宾馆的保安和门卫成了救护站的“多余”人员;救援站会同民政、公安、城管等部门组建“三位一体”联动救援队伍,实现救援工作的区域网格化管理。

杨浦救助管理站站长李福强:24年如一日的执着与坚守

在李富强和同事们的努力下,这位41岁的唐氏综合症患者在整个地区都失去了亲人。嘉兴老人钱包被盗,无处可去,顺利回家;暂时生活有困难的维吾尔族同胞不再露宿街头,而是吃着家乡风味的糕点...

在过去的五年里,杨浦区救助管理站已经救助了9500名流浪乞讨人员,杨浦区还没有发生因灾害导致露宿街头的流浪乞讨人员死亡或受伤的案例。

用爱改变穷人的生活轨迹

杨浦区救助管理站也是一个反家庭暴力的庇护所和救助中心,是一个救助和保护处于困境中的儿童的中心,而处于困境中的儿童问题是李富强最专注的部分。

“我原本是个没有家的孩子。从我九岁到救援站已经六年了。救援站成了我的家。站长是我爸爸,叔叔阿姨是我的亲戚!”收件人梁潇非常激动,感谢站长“爸爸”。

没有户口,我父亲去世了,我母亲失踪了,6年前梁潇无处可去。面对年幼的孩子们,李富强很着急。在街道的帮助下,李富强把梁潇安排在一对老夫妇的家里临时寄养,然后开始四处奔走为孩子们建立一个账户,但没有任何进展。

杨浦救助管理站站长李福强:24年如一日的执着与坚守

后来,梁潇搬进了救援站,李富强继续和他的工作人员跑来跑去,包括街道、居委会、学校、警察局和法院。他们到处咨询,写了一个又一个,并特别邀请律师来协调和解决这件事。去年除夕夜,漫长的访问结束了,梁潇终于拿到了户口,这样她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参加高考了。得知这个消息,李富强比任何人都兴奋。"看到孩子又哭又笑,我觉得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杨浦救助管理站站长李福强:24年如一日的执着与坚守

“困难的孩子不同于孤儿。他们没有法律上的承认,也不享有任何国家政策的支持。但是,对他们的社会援助方式相对落后,儿童仍然面临着各种身份认同的困难……”后来,李富强提出了“站内救助”和“站外寄养”的救助模式,要求所有寄养家庭对站内社会工作者进行评估和检查,做到对每个孩子负责。

杨浦救助管理站站长李福强:24年如一日的执着与坚守

在过去的五年里,在李富强的领导下,救助站收留了40多名遇难儿童,这不仅使这些儿童重新有了家,也解决了政府的“心病”。

如今,救助站还根据不同类别的遇险人员设立了地区安置救助,对老人、病人、家庭暴力、遇险儿童等救助对象给予特殊照顾,从而实现分类救助、分类保护和精确护理。车站内还设有医务室、活动室、儿童活动室等功能区。

永远不要忘记救援人员的最初意图

1994年,李富强从军队退休,加入了民政部。他最初想成为一名社会工作者的想法是由一个“旧的民政部门”给予的。

那是在20世纪80年代,当时李富强在民政部门的社会部门工作,跟随当时的科长老赵在安徽的救援工作。“那一年,交通不发达,公交车只能开到镇上。从小镇到救援对象的家,还有几十公里远,都是靠一条腿跑的。”有一次,老赵在一个救援物品的家里摔断了腰,他让李富强把它捡起来。山路崎岖不平,李富强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并且在到达救援对象的家之前还行驶了半个小时。“那时,我想起了老赵每天是怎样走过这条山路的。”

杨浦救助管理站站长李福强:24年如一日的执着与坚守

"赶快去上海治病吧!"李富强对他的老同事说。老赵笑着说:“如果你不忙,明天可以多跑两趟。如果你跑不完,有些人就无法度过这个冬天。”

“这一事件使我深深意识到了救援工作的责任。也可以说,这是我最初的工作重心。”李富强说。从那以后,在老赵脚下的几十公里的救援工作一直延伸到李富强脚下,而且一直持续到今天。“民政工作凝聚了无数老同志默默无闻的努力。如今,我们的工作条件很好,但我们仍然不能忘记最初的那颗心,那就是,我们将永远走在第一线,了解民生的艰辛。”自从进入救援管理站,李富强已经在那里工作了24年,他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那些获救的人身上。

杨浦救助管理站站长李福强:24年如一日的执着与坚守

“在今天的社会中,仍然有许多人需要帮助。他们无法解决眼前的困难,而社会工作者是他们最后的监护人。”现在,李富强正在努力训练救援站的年轻人。他建立了“一周一学”、“一季一主题”的学习体系,带领全站员工一起学习,秉承用心做好救援工作的理念,改进服务理念和方法。在接受专业社会工作者培训的同时,他还引进了专职社会工作者,使救援工作更加专业化。

杨浦救助管理站站长李福强:24年如一日的执着与坚守

在他的领导下,杨浦区救援管理站先后荣获“全国三级救援管理组织”、“上海市青少年维权单位”、“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全国社会工作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我们做得还不够,我们需要在未来继续探索。”在李富强看来,帮助别人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发自内心的爱和追求。他说:“救援工作是我们的工作。只要社会上有需要的人,我们的工作就不会停止。”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杨浦救助管理站站长李福强:24年如一日的执着与坚守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67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