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72字,读完约4分钟

三年前,黄海斌告别了刚刚进入初中预科班的女儿,踏上了援滇之路。那时候,是女儿适应初中生活的关键时期,但是因为工作的关系,她甚至不能每天晚上都看录像。在过去的三年里,他一直致力于云南省文山州的扶贫工作。

当他提到女儿时,他感到内疚,但当他看到秋贝的发展时,他感到欣慰。

2016年,黄海斌加入文山州,担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2017年调任文山扶贫办副主任,后任中共丘北县委常委、岳哲镇副县长、副司令。随着头衔的增加,他的职责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帮助当地人民摆脱贫困,他要么在去农村的路上,要么在农民家里。可以说,丘北的山川留下了他孜孜不倦的身影。

虹口援滇干部用这些方法助当地脱贫

丘北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州北部。丘北97%为山区和半山区,基础条件薄弱。如何使当地贫困家庭尽快脱贫,实现共同富裕,是黄海斌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

黄海斌说,扶贫不仅仅是为当地人民开辟道路和建造新的住房,而且是在扶贫道路上通过输血来制造血液。造血是帮助当地发展产业,让群众有事可做,有工作可做,勇往直前;消费是生产的驱动力。光有工业是不够的。帮助当地人打开销售渠道也是必要的。这个行业在良性循环中发展,人们有钱赚,日子会越来越好;要帮助穷人,就要帮助智力,让孩子能够学习和有知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地的贫困和落后。

虹口援滇干部用这些方法助当地脱贫

为了帮助丘北人民彻底摆脱贫困,黄海斌巧妙地运用了三个技巧来帮助当地人民脱贫致富。

第一个措施是发展特色产业,给农民一个先机。

没有工业,摆脱贫困就不会有根本的改变。丘北山人烟稀少,气候湿热。经济作物主要是玉米、辣椒和烤烟。当地农民种植的大多数农产品用于自给自足,少量农产品被出售,临时工人受雇谋生。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他走进田野,摸着情况,采访了专家。在参观期间,他发现丘北县有几个乡镇有种桑养蚕的传统。在过去的几年里,当地的养蚕业处于萎缩状态,因为丝绸很便宜,伤害了农民。但是在过去的两年里,随着养蚕业慢慢走出低谷,养蚕业成为了一个“热点”。

虹口援滇干部用这些方法助当地脱贫


为了恢复农民种桑养蚕的信心,黄海斌千方百计联系苏州的一家丝绸加工公司,通过订单收购的方式重新打开了秋北蚕业的新局面,许多农民回到了原来的行业。现在丘北县的桑园占地4500亩,种桑养蚕已成为丘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虹口援滇干部用这些方法助当地脱贫

第二项措施是利用消费帮助穷人,开放市场,让农民能够赚钱。

"丘北县农产品资源丰富,但销售不畅."为了使丘北特色“走出去”,黄海斌积极协调虹口区一家企业和当地一家农业投资公司成立“镇子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消费扶贫工作。


“镇子委”领导当地农业部门、合作社和农民,领导当地和虹口消费市场,严格控制农产品质量,在当地设立扶贫超市,并在虹口区广岳路农贸市场开店。逐步形成了“镇子卫、地方农业投资公司、乡镇合作社、农民”的发展新模式,4800多户农户办了卡,参合农户有了卡,黄海斌还将这一模式嫁接到雉类养殖、食用菌栽培、猕猴采摘种植等特色产业中。通过与苏宁乐购、蔡涛猫、品多多等电子商务平台的对接,进一步推广丘北农产品,开辟销售渠道,使丘北特色走出云南,走上上海市民的餐桌,真正实现“云产品进上海”。

虹口援滇干部用这些方法助当地脱贫

第三项措施是重视教育,切断贫困的代际传递链。

在黄海斌看来,教育是改变贫穷代代相传的根本途径。在一个以黄海斌为首的贫困家庭,孩子被一所大学录取,但由于经济问题面临辍学。黄海斌知道后,为此四处奔走,争取县援政策,终于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


为了让更多的贫困和学业上有天赋的孩子学习,黄海斌绞尽脑汁将优质的教育资源引入秋北,并推动了日本中学与人民师范大学秋北中学的远程课堂项目;积极匹配科普基金会,建立流动科技博物馆,建设学前教育中心。同时,他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以“一对一”的合作推进了丘北县的“云教育”工程,并开设了中考强化班,帮助优秀学生冲刺中考,赢得人生的第一场胜利。

虹口援滇干部用这些方法助当地脱贫

经过三年的援滇,黄海斌最初的设想逐渐变成了现实。

2014年至2017年,丘北县28个行政村9693户47379人成功脱贫,2018年4024户18769人脱贫。

该县的贫困率从2017年的7.61%下降到目前的3.58%。

他经常说:“心中有责任,脚要勤,工作要推在一起。”这句话被无数的虹口援助云南人用连续的行动实践着。帮助云南帮助穷人,他们在路上,但他们不会永远在路上,因为帮助云南的人相信,有一天,祖国西南的公鸡会靠自己的力量奔跑。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虹口援滇干部用这些方法助当地脱贫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60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