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32字,读完约5分钟

你真的了解多伦路吗?


多伦路,原名窦乐安路,东起四川北路,西至东江湾路与四川北路交汇处,呈L形,全长不超过550米,蜿蜒曲折。街道两旁有一排排风格各异的小建筑。经过近几年的改造,再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的文化风情。


多伦路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卧虎藏龙之地,也是20世纪初文化圈的一个重要位置。现代史上许多著名的文学人物都曾在这里工作和生活过。


从1911年到1949年,太阳社、基督教会、上海艺术戏剧社、中国艺术大学、新中国戏剧社、自由出版社等机构相继出现在多伦路。著名的有窦乐安、赵世炎、、郭沫若、、石梁、陶、、卢迪根、陈、张、陈毅、王造时等。,也住在这里。

多伦路:你以为对我很了解 点进来才知道


1998年,虹口区政府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对多伦路进行保护和开发,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艺术化、时尚化的特色社区。


多伦路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上海百年城市发展的缩影,是海派文化的“活化石”。它被上海国际艺术节组委会评为上海特色文化街,也是上海群众文化活动的特色区域。


多伦路作为文化名人街,注重文化和展示功能。沿路的一系列名人故居、文化遗址和美术馆充分体现了多伦路的文化特色。


此外,多伦路上还有许多小型私人收藏博物馆,它们继承和延续了多伦路独特的城市文脉。


同时,多伦路步行系统中点缀着一系列文化名人纪念小品(纪念碑、雕塑、亭台楼阁、铺地物),不经意间透露出“文化名人与你同行”的主题,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多伦路散发着简约与现代、高贵与轻盈之间迷人的文化魅力。

多伦路:你以为对我很了解 点进来才知道

除了复古建筑,多伦路附近还有很多故事。跟着小红去找。

这是1916年8月初的上海。在熙熙攘攘的商务印书馆里,一个来自外国的年轻人走了过来。请见总经理张元济先生。年轻人不高,瘦,有一张英俊的脸。当他们举手投足的时候,当他们第一次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时,他们感到局促而原始。他们坚定而热情的眼神清楚地表达了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向往。

多伦路:你以为对我很了解 点进来才知道


这位来自浙江桐乡乌镇的年轻人在门房登记时,报出了自己的名字:“沈德鸿,道德的化身,知道天鹅野心的天鹅。”看到对方被弄糊涂了,他赶紧又补充了一句:“这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洪。”

20岁的沈德鸿(沈雁冰)刚刚离开校园,他不会想到上海会成为文化明星空和展示其远大抱负的政治舞台。


从1916年到1926年的十年间,年轻的沈德鸿像海绵一样贪婪,渴望找到并吸收所有对他有益的营养。


他编纂外国文学,发表文学评论,逐渐在新文学领域崭露头角;他编辑了《小说月报》,发表了改革宣言,把一份旧的文学刊物变成了新文学的旗帜;他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发起了文学研究会的组织,并热切地倡导“艺术为人生”。

多伦路:你以为对我很了解 点进来才知道


与马克思主义的相遇促使他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共产主义团体,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成员之一;他满腔热情地参加了国共合作,领导工人运动,献身于民族革命。

在这十年里,在上海,年轻的沈德鸿更熟悉的另一个名字是“沈雁冰”;更出名的职业和身份是文学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就像一只飞翔了九天的天鹅,不知疲倦地飞翔着...


在过去的十年里,青年沈雁冰的所作所为和所想都被鲁迅先生用言语描述了,鲁迅先生一直很尊敬他。这真的很恰当——“就像一个热情的地主,他攻击的是错误的东西;拥抱你所憎恨的,就像拥抱你所热爱的。”

然而,正是大革命失败后的困惑和彷徨,以及与党组织失去联系,才促使他放慢了匆忙的脚步,关注青年的困惑,思考国家的未来,从更深更广的角度审视社会矛盾。


1927年8月,无数个凄苦炎热的夏夜,虹口靖云的灯光不仅庇护了一位倒下的革命者,也见证了一场痛苦、深刻而深远的思考。


从“幻灭”到“动摇”再到“追求”,在家呆了10个月之后,中国现代文学里程碑式的三部曲《蚀》与文学大师茅盾进行了交流。


在邻居兼朋友叶圣陶的建议下,沈雁冰第一次用茅盾作为自己的笔名。从此,这个像星星一样美丽的名字,与《子夜》、《春蚕》、《林家铺子》等不朽的现实主义作品紧密相连,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和荣耀紧密相连,伴随着他的一生,受到亿万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多伦路:你以为对我很了解 点进来才知道


一百年后,静云的小巷依然幽深宁静。轻轻推开横浜路35弄11号甲的后门,但没人开门。就好像大师们的人物和笑话随着历史的风暴而消失了。然而,那些关于革命和文学的往事仍然被一代又一代的人讲述和铭记。

茅盾

原名沈德鸿,字闫冰。

1896年出生于浙江桐乡乌镇。

1916年到达上海,加入商务印书馆。

1920年,他编辑了《小说月报》,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1927年,他住在虹口的李景云,第一次用茅盾这个笔名写了《幻灭》。

从1930年到1945年,他加入了“左联盟”,参加了抗日战争,出版了《子夜》、《春蚕》、《林家堡子》、《霜叶红如二月花》等作品。

1949年,他成为新中国第一任文化部长。

茅盾于1981年3月27日逝世。

3月31日,中共中央根据沈雁冰同志的要求和一生的表现,决定恢复他的共产党员资格。

根据茅盾的遗愿,他用稿费设立了文学奖(后命名为“茅盾文学奖”)以奖励优秀小说,至今已举办了9届。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多伦路:你以为对我很了解 点进来才知道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58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