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34字,读完约6分钟

卢卫国住在25楼,每天习惯性地眺望远处的东方明珠,经常下意识地瞥一眼楼下不远处的屈原。"屈原在这里一直是一条河,而这条河的边就是我们的庐江!"

对于卢卫国的家庭来说,曲阳新村留下了他们童年的足迹,这是他们传播青春、孕育未来的舞台。这里的砖、瓦、草和树已经刻上了他们的爱、感情和友谊...

原名为“香窝头”

当时的庐江乡属宝山区五角场公社,卢卫国是庐江人。在他对庐江的记忆中,有一条小河静静地流过村庄,不仅灌溉了农田,还养育了100多个靠水为生的家庭。村里有张、王、陆七口人。我们鲁家是一个大家庭,所以这个村子是以鲁的名字命名的!”

虹口:三代“老土地”的曲阳情缘

像中国无数普通的村庄一样,庐江在夏天充满了青蛙,秋天丰收在望。平日,一群表兄弟在河里抓鱼、摸虾,在泥里摸索。卢卫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陆家巷的“侄女”于玉丽(音译)每个周末都跟着妈妈去看望奶奶,和她的表兄妹们一起踢毽子、盖房子。在她的记忆中,路家巷“只有一辆70路公交车通往市区,周围都是农田,这就是‘乡窝头’!”

虹口:三代“老土地”的曲阳情缘

卢卫国和于玉丽,当时,他们可能从来没有想到,未来的人生道路会在这里再次相遇。

新村庄的新生活

1978年,庐江乡被重新安置,以建设曲阳新村。消息不胫而走,鲁家香沸腾了。“太激动了!我们先签了搬迁协议!”同年8月,曲阳新村的第一桩工程在庐江县被推倒,卢卫国和他的奶奶兴奋地在新村工地上转来转去。当时,他已经是上海纺织工业局第二医院的员工。

虹口:三代“老土地”的曲阳情缘

1979年春节,插队定居浙江新昌的于玉丽也和奶奶一起度过。这个春节让她记忆深刻,因为她的父母在上海写了一封信说,“政策是开放的,侬可以回来!”听到这个消息,“兴奋!我终于可以回上海了!”那年4月,于玉丽接到了调令,在浙江农村生活了6年后,她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取代了母亲成为一名纺织女工。

虹口:三代“老土地”的曲阳情缘

1980年春天,卢卫国拿到了曲阳新村新房子的钥匙。陆家的祖父母搬离了陆家巷的两栋平房,扔掉了厕所和煤球炉,住在曲阳新村的一栋崭新的公房里。“50多平米的新公房,两间大房间,独立的厨房和浴室,厨房里有煤气,浴室里有卫生间,我做梦也没想到!”卢卫国用“飞跃”来感受1980年的变化。令他惊讶的是,今年在叔叔于玉丽的介绍下,他和于玉丽“滚朋友”,于玉丽很快就回到了上海。花前后,两个人的脚印留在了曲阳新村的角落里。

虹口:三代“老土地”的曲阳情缘

1981年,于玉丽用12床新被子嫁给了陆家。"纺织厂的小姐妹们来看新房子,她们很嫉妒!"当时,许多上海居民没有独立的厨房和浴室,所以几个家庭共用一个厨房和浴室的空房间。新农村的新婚生活甜蜜幸福,“午餐”是于玉丽最深的感受。1983年2月,当小平同志参观曲阳新村时,他参观了她家附近的知青市场。他买了一些小碟,走了两步就到了那里。“你现在想买小碟吗?”“买些蔬菜?”走在社区里,每个人都熟悉陆家巷的人,而且谈话特别亲切。有点好吃,总是首尾相连,姐夫家在楼上,姑姑、姑父家在楼下,日子就是在这种“首尾相连”中顺利度过的。

虹口:三代“老土地”的曲阳情缘

1982年2月,鲁家迎来了新的生活,他们的儿子路遥也出生了。地球上出生的新生儿给了生命新的期待。

多年来致力于服务社区

1996年,于玉丽成功获得上海市第一批专职居委会干部,并成为曲艺小区党支部书记。她牢记小平同志“生活好了我就放心了”的嘱托,牢记辖区内900多户人家的温暖与温馨,主动上门了解居民需求,挖掘社区志愿者资源,组织“曲艺知识女性医疗队”为居民测量血压、测量血糖、提供医疗咨询。整个社区和平安宁,曲艺社区成为第一批市级文明社区。

虹口:三代“老土地”的曲阳情缘

姚橹也在这个新村子里一天天长大。他记得那时候,他妈妈拉着他的小手去了小区里的幼儿园和小区对面的幼儿园。所有的学生都是新村子里的朋友,他们打架后成了小学生。每天,他都和邻居约定去社区里的学校,林荫小道让他们挂着上学和放学的钥匙。路遥直到上初中才离开曲阳新村。他最高兴的是去马路对面的曲阳电影城,在那里他和他的朋友在新的村子里玩游戏,买零食和看电影。“在真主那里是曲阳的中心”。后来,家乐福在那里开张,货架被打开来取货。(续第四版)(续第一版)“那是阿拉巴马州曲阳居民最喜欢的地方。”。到现在为止,每个周末,路遥都经常和儿时的朋友约好,去家乐福的曲阳店唱歌吃饭。

虹口:三代“老土地”的曲阳情缘

2006年,于玉丽退休。不久,她被聘为新建的曲阳路街道文化中心的副主任。从购买设备到引进合作机构,她什么都自己做。多亏了她和她的同事们的努力,老人可以在这里唱歌、跳舞和学习钢琴,而孩子们可以学习英语、钢琴和古筝。曲阳人的娱乐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虹口:三代“老土地”的曲阳情缘

2007年,时任中国国家主席的胡锦涛和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先后来到曲阳新村,于玉丽亲身经历了这些历史时刻。国家领导人如此重视曲阳新村,以至于她反复感叹自己“非常幸运”。

2008年,于玉丽成为曲阳路街道第一市民站站长。这个车站为社区的老年人提供各种便利。一楼设有便利服务中心,水、电、煤支付及政策咨询一站式服务;二楼是卫生站。居民们头疼脑热。他们可以来这里咨询和配药;三楼的老车站让老人有地方可去,消除了上班族的烦恼;四楼的食堂特别受欢迎,周围的居民都喜欢来这里“就餐”。曲阳的老人很高兴来到公共汽车站。“从1点到11点,食物很香,到处都是来吃饭的人!”

虹口:三代“老土地”的曲阳情缘

我认为曲阳是最好的

"逛逛,最好去曲阳!"2001年,8号线曲阳路站开通。卢卫国和于玉丽拿了搬迁费,却在曲阳地区买了新房子。几年前,生活有所改善,他们主动换了房间。新家仍然在曲阳的路边。老两口说:“阿拉曲阳交通便利。市内有十几辆公交车,地铁8号线和3号线,四通八达,去任何地方都非常方便。”。

虹口:三代“老土地”的曲阳情缘

在曲阳路街道图书馆工作的路遥自称是“老曲阳”。他说他的同学、朋友和亲戚都在曲阳。当他去上班时,他遇到了来图书馆看书的老人。明明住在广韵新村,离其他街道图书馆比较近,但是他必须步行去曲阳路街道图书馆十几分钟。“因为我们认识‘曲阳’这个词”!如今,于玉丽和其他老人一样,喜欢去公共场所散步、吃饭,然后去文化中心给老人上钢琴课,享受晚年。

虹口:三代“老土地”的曲阳情缘

曲阳路过去有5米多宽,600多米长,但现在变得更宽更长了。在过去的40年里,卢卫国的家庭也从最初的两个平房搬到了一个超过140平方米的新公寓。看着曲阳路上飞驰的汽车,他不禁感慨:“改革开放,给阿拉的家庭生活带来了一个飞跃!”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虹口:三代“老土地”的曲阳情缘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57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