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46字,读完约4分钟

据长宁区新闻:长宁区李希路太小,连入口都不显眼,只能容纳单向交通。然而,世界上第一辆无人驾驶跨运车和第一辆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从上海的这条小路上被“赶了出来”。

2015年5月25日,上海西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李希路成立。三年来,这家上海科技企业在全球人工智能港口应用领域悄然引领“新标准”:与招商局港口合作打造全球首个港口人工智能理货系统,与振华重工合作生产全球首辆无人驾驶跨运车,与广东珠海港集团合作打造全球首辆港口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成为“上海制造”发行的“新名片”。

长宁这条小马路里隐居着一个“全球第一”

"市场驱动的R&D,梦想从需求开始."谭利民,西京信息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上海人。5月11日下午,市委书记李强主持召开中小科技企业座谈会。谭利民应邀出席座谈会,畅谈优化科技创新措施、倡导创业精神。他自豪地说,到目前为止,只有西京信息技术是港口人工智能的全球供应商。

长宁这条小马路里隐居着一个“全球第一”

100名员工中有85%是技术人员

谭利民告诉记者,该企业中文名称中的“西京”一词来自西京街,西京街是青浦区朱家角中学前的一条百年老街,他从小就在这里生活和学习。

在公司成立之初,只有三个团队。经过三年的发展,公司现有员工近100人,团队成员平均年龄不到30岁,技术人员比例接近85%,其中90%是海归的博士或硕士,他们都来自世界一流的理工科大学,具有很强的人工智能研究背景。

2016年,西京信息技术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港口人工智能理货系统,并赢得了第一个商业订单。2017年,该公司自主开发的世界上第一个人工智能海关监管门在广西钦州自由贸易区启动。目前,西京信息科技智能港口系统已经扩展到中国东部沿海十多个港口。2018年1月,由西京信息技术和振华重工联合开发的世界上第一艘无人驾驶跨运车问世,填补了人工智能在全球港口水平运输的空空白。同月,西京信息科技与广东珠海港集团完成了无人搬运车集箱作业,为全球首个港口作业。

长宁这条小马路里隐居着一个“全球第一”

实现了“贵族码头的大众化”[S2/]

起初,西京的信息技术业务与港口人工智能没有直接关系。在一次市场调查中,浙江大榭招商国际码头发布了智能港口转型的需求。面对完全陌生的港口行业,西京信息科技的年轻团队勇敢地接受了挑战,进行了大胆的变革。根据市场需求,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如智能理货、无人驾驶、港口机械智能改造等。如今,全球人工智能码头已经实现了人工智能理货和从大门到码头桥的无人化集装箱水平运输,实现了码头作业系统的全覆盖,充分实现了人脑般的智能,覆盖了浙江、广西等地的港口、海关保税区和船务公司堆场。

长宁这条小马路里隐居着一个“全球第一”

以前,自动化码头因其建设难度大、成本高、收益慢而被称为“贵族码头”。如今,依靠智能理货、智能门等本地操作来提升人工智能,“贵族”已经变成了“平民”。据估计,仅智能理货就能节省80%的人力,提高300%的效率。

无人驾驶卡车车队有望在明年初实现商业化[/s2/]

在智能港口系统的推广和运行过程中,一些港口运营商提出了新的要求:西京信息技术能否为港口提供无人驾驶卡车和无人跨运车的驾驶方案?

以内地港口的水平运输为例,95%的企业仍然使用传统的手动拖车。根据数据显示,中国有1600多万卡车司机,主要是40多岁和50多岁的中年男子,而且有“绿色和黄色”的迹象——在码头驾驶卡车拖车需要有驾照,但根据国内交通法规,司机从C到A至少需要五到六年的时间,如果扣除分数或同时发生事故,驾驶时间会更长。

长宁这条小马路里隐居着一个“全球第一”

“仅在中国,港区就有20多万张卡;世界上有2000多个集装箱码头。港区对无人水平运输有着巨大的需求。”谭利民表示,港口每年为一辆在港区行驶的卡车支付的人工成本高达30万至40万元。一辆无人驾驶卡车已经运行了五年,而人类司机的成本在同一时间内达到了150万到200万元。

长宁这条小马路里隐居着一个“全球第一”

市场上有需求。在对市场和自身技术进行评估后,西京信息科技决定开放自主驾驶业务。2016年12月底,组建了自主驾驶团队。据悉,西京信息科技正在港口组建无人跨运船队和无人集卡船队,将在多个码头运营。预计这支无人驾驶卡车车队将于明年初实现商业化并产生收入。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长宁这条小马路里隐居着一个“全球第一”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43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