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47字,读完约3分钟

晚上19点20分,在武夷路709弄5号小区门口,提着工具箱的身影再次闪现。老人牵着他的狗对着这个熟悉的身影喊道:“郑潇,我的电视机声音几天来一直不对劲。”你能帮我看看怎么了吗?”“杨阿伯,侬又客气了,你为什么几天不告诉我?我要去对面修理打印机,所以我马上就来。”看着匆忙的背影,老人反复感叹:“几十年做好事不容易!”

他就是武夷路小区的“定海神针”——记中五社区居民郑庆华

几乎每天晚上17: 00下班后,63岁的郑庆华都会背上工具箱,在社区的街道和小巷中行走,并自愿帮助居民修理家用电器、检查电路和清理管道泄漏...只要邻居打招呼,他就会去帮忙。几十年来,无论晴雨,他都不会接受一分钱。

"我是党员,党员不是为人民服务的!"郑庆华是第五中学的“本地人”,他并不觉得自己的行为很特别:“我被老邻居包围了。”我有能力帮助他们。我不应该快乐吗?”

20世纪70年代,郑庆华插队到河南,20世纪80年代回到上海。无论他去哪里,他都做好事并出名。他周围越来越多的居民向他求助。除了帮助居民修理小家电,任何有困难的人都有义务提供帮助。渐渐地,郑庆华帮助他人的事迹在居民中流传开来。

他就是武夷路小区的“定海神针”——记中五社区居民郑庆华

姚采颖是社区里一个孤独的老人。她总是不愿意为自己能解决的小事去麻烦别人。她偶然遇见了郑庆华。一天,姚采颖来到居委会举报她家的淋浴器损坏,需要维修,但她担心“李鬼”的维修,希望居委会能提供帮助。居委会的老年干部要求党员郑庆华帮助他们。那天晚上,他什么也没说就去房子里修理了。姚采颖提出邀请他留下来吃晚饭,但郑庆华婉言谢绝了。

他就是武夷路小区的“定海神针”——记中五社区居民郑庆华

郑庆华不仅像社区的“110 ”,而且把周围的人都当成家庭成员。孙雪芬的丈夫是一个外来媳妇,20年前死于一场车祸。那时,她充满了悲伤:她的儿子还在上初中,她没有工作。她今天会怎么过?“我没想到一个陌生人一口气给我家送了10,000元。”孙雪芬当时并不知道郑庆华的收入并不高,这笔钱几乎是他家所有的积蓄。祸不单行。后来,孙雪芬的母亲和儿子同时生病住院。是郑庆华带头呼吁社区居民筹集资金,帮助他们收取运营费用。

他就是武夷路小区的“定海神针”——记中五社区居民郑庆华

“郑庆华看不到别人受苦,所以他对人总是很慷慨,但他很少花钱。”郑庆华的妻子还记得十多年前,当他回到插队的河南农村时,他看到村里的老人一辈子都没有用过彩电,于是他花了1000多元买了一台彩电,在户外帮助人们装饰天线,他的手冻僵了。

他就是武夷路小区的“定海神针”——记中五社区居民郑庆华

忠武区党支部书记黄丽菲表示,忠武区有1239户居民,3200多名居民,其中包括60多名独居老人和许多家庭困难的居民。郑庆华视他们为“就像他们所爱的人一样,竭尽全力。”

2013年,郑庆华因心脏病住院三次,但他没有停止向居民提供援助。他说:“在他那一代,他深受焦尤鲁和雷锋的影响。他最崇拜的人是焦。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应该像他一样。现在他可以帮助每个人做更多的事情,但将来他做不到。,不会留下遗憾。”

他就是武夷路小区的“定海神针”——记中五社区居民郑庆华

“在我们的社区,有像郑庆华这样的人,就像有一个‘定海深圳’。每个人都会带他去比较他的行为,看看他哪里做得不够好。”72岁的黄秀兰说,清华就是一个例子,每个人都希望这个社区像他们自己的家一样好。

郑庆华先后荣获2005年上海市志愿者活动优秀志愿者称号、2006-2007年上海市五好文明家庭称号、2006-2008年上海市民政局先进工作者称号、2016年上海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好人好事称号、2017年好人好事特别奖。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他就是武夷路小区的“定海神针”——记中五社区居民郑庆华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43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