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63字,读完约7分钟

据长宁区新闻报道:大雨时,积水溢出围栏,将孙克别墅前的大草坪变成了一片乡村。

20世纪50年代末,延安西路1262号的这个区域属于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位于“哥伦比亚圈”的孙克别墅,过去是外国人聚集的地方,现在成了领先的办公楼,因为它旁边的番禺路地势低,下雨天楼下总是被淹。

但是成人眼中的烦恼对孩子来说都是有趣的。时任厂长的儿子李蔷华记得,他父亲办公楼下的楼梯、楼梯下的花园以及他平日玩耍的道路和小路都被大雨改变了。李蔷华喜欢这样的时刻,当他和他的兄弟们在积水中扑腾嬉戏,而不管水溢出了他的大腿。很长一段时间,对他来说,整个地区就是他的家。这个地方不仅意味着他成长的天堂,也成为他工作直到退休的地方。

长宁番禺路上网红地标“上生新所”的前世今生

如今,在被万科改造成时尚地标的上海新所,66岁的李蔷华坐在孙克别墅回忆往事,外面刚刚开始下雨。当年从父亲办公室的窗户往下看,孙克别墅下面的草坪已经被改造成挖一个小池塘,积水不会再溢出草坪。

但是记忆就像水一样,渐渐淹没了前来参观的游客的喧哗,把他带回了过去。

1951年以来,时任上海市市长的陈毅下令将华东人民制药公司(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的前身)的上海生物工厂从天同安路迁至原延安西路哥伦比亚圈。这是一个由外国商人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建造的建筑集团。

早在1924年,江苏督军齐和浙江督军就打了一场江浙战争,战争蔓延到了上海。1925年,公共租界局利用混乱完成了11条跨境公路的建设,变相扩大了租界的范围。土地的扩张吸引了冒险家,美国投资的溥仪房地产公司看中了哥伦比亚路(现在的番禺路)和安河西路(现在的新华路)附近的地块,从左家寨和蒋家巷的业主手中买下,进行投资开发。整个项目当时在哥伦比亚广场,所以在英语中叫做哥伦比亚圈,所以也叫哥伦比亚圈。

长宁番禺路上网红地标“上生新所”的前世今生

哥伦比亚圈开发计划启动,土地被细分为70块长方形地块,面积从1亩到2亩不等,用于建造联体住宅和花园住宅。时任该公司匈牙利经理的雨果·桑德尔(Hugo Sandor)邀请胡迪克担任首席设计师。Hudec将别墅分为十种不同的风格:英国、意大利、西班牙、萨克拉门托、加利福尼亚、殖民地、佛罗里达、圣地亚哥、好莱坞和英国乡村。其中,作为英国风格和英国乡村风格的别墅数量在哥伦比亚住宅圈所占比例最大,Hudec将这种风格细分为四种不同的风格以满足业主的品味。到1930年,21栋别墅和一个车库已经建成。还有建于1923年的美国乡村俱乐部(也称为哥伦比亚俱乐部)。这家俱乐部拥有高尔夫、游泳池、网球场和壁球场等多种娱乐设施,不仅为当时居住在上海的美国华侨提供服务,还向居住在上海的华侨开放。

长宁番禺路上网红地标“上生新所”的前世今生

根据1930年的《溥仪年报》,大量买家在春夏两季购买了这个行业,1929年溥仪当年的净收入超过了165%。哥伦比亚路和安黑西路周围的土地价格整体上涨,移居哥伦比亚居住圈的外籍人士包括在上海政界和商界身居要职的外籍人士、银行家、医生、时装设计师等。

长宁番禺路上网红地标“上生新所”的前世今生

位于哥伦比亚路22号(现番禺路60号)的别墅最初是由Hudec在设计哥伦比亚圈时设计建造的独立花园住宅。与此同时,胡迪克仍在设计和建造另一座重要的建筑,即后来的穆尔大厅。然而,在这两栋建筑同时建成的关键时刻,发生了金融危机,孙中山的儿子孙克伸出了援助之手,使得木尔唐得以建成。为了表示感谢,胡迪克把他要住的别墅转让给了孙克,价格几乎是作为礼物。此时,这座城堡般的建筑被重新命名为孙克别墅,至今仍在使用。

长宁番禺路上网红地标“上生新所”的前世今生

整栋建筑为砖木结构,面积1051平方米。从大楼的正面看,三扇尖门优雅地敞开着。透过门,你可以看到三个圆形拱门依次排列。抬头望去,四扇巨大的落地窗户守卫着中央的铸铁栏杆阳台,四扇窗户之间放置着三根陶立克(Taurik)柱子,静静地展示着巴洛克风格。三楼的三个假天窗位于红色管状瓷砖层之间,带有西班牙建筑风格。

长宁番禺路上网红地标“上生新所”的前世今生

孙克一家住在这里时,二楼西南面的大卧室是他两个儿子孙治平和孙志强的住处;二楼西北面较小的卧室是孙穗英和孙绥华两个女儿的房间。孙克自己的主卧室约60平方米,他的客厅有一个180度的景观窗,可以欣赏花园里五彩缤纷的草坪和草坪北端的女神雕塑。1949年3月,孙克辞去国民政府职务,与妻子陈淑英离开大陆赴港前将别墅转卖,后归属国民党中央防疫处上海分院。

长宁番禺路上网红地标“上生新所”的前世今生

1952年,鲁希昌担任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时,这栋楼是研究所的办公楼。同年,李蔷华出生了。从那以后,我父亲工作的别墅和整个哥伦比亚圈成了他生活中的天堂。由于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年轻体弱,他的父亲总是带着李蔷华,并允许他放学后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员工食堂吃午餐和晚餐。因此,在所有的孩子中,李蔷华对整个地区的感情最深。

长宁番禺路上网红地标“上生新所”的前世今生

他记得每天早上,研究所的员工从延安西路的大门进入研究所,在门卫室门口的箱子里翻写着他们名字的竹签卡,以示签到。他记得每次他在食堂吃饭,每个工人都有一个固定的座位,他可以在桌面上的便条上预订明天的午餐。他还记得,在三年的困难时期,工厂把剩余的牛和马肉做成菜供工人们克服困难。他还记得上声学院曾经有一个小动物园,里面养着羊、马、猴子、老鼠、兔子、狗、狼和蛇做实验。

长宁番禺路上网红地标“上生新所”的前世今生

哥伦比亚圈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主楼一楼成为商晟学院办公空间后,用作会议和接待,二楼用作生物安全实验室。在大跃进时期,当研究所从事技术创新时,科研专家根本就没有回家,而是拿了一些替换衣服住在实验室里。李蔷华的父亲也住在实验室里,向专家学习商业。我父亲曾经希望他的儿子将来也能走上学习和研究的道路。

长宁番禺路上网红地标“上生新所”的前世今生

1965年8月,商晟在前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南足球场建造了马建峰生产大楼,郭波(郭沫若的儿子)参与了设计。该建筑为包豪斯风格,是模仿现代主义工业建筑的代表作。它有8层楼,高约35米。建成后曾是长宁区最高的建筑。那一年的国庆节,李蔷华跟随父母来到这座崭新的大楼,乘电梯来到楼顶,俯瞰人民广场,观看国庆烟花。那一刻的情景让他终生难忘。

长宁番禺路上网红地标“上生新所”的前世今生

文革开始时,李蔷华没有机会按照父亲的意愿学医,而是去内蒙古插队,然后在黑龙江齐齐哈尔参军,直到1985年才回到上海。就像回到家乡一样,他回到了上声学院,在那里他担任共青团委员会秘书和监察处审计处处长,直到退休。他的生活半径,绕过了中国的大部分,终于回到了童年的起点。

长宁番禺路上网红地标“上生新所”的前世今生

2016年,万科中标延安西路1262号改造经营权。2018年5月25日,一期修复完毕,正式对外开放。李蔷华作为商晟学院业主的代表,仍然留在哥伦比亚工作。现在它已经成为网红的时尚地标。许多游客来这里拍照、购物、吃西餐和喝咖啡。没有人会注意到,事实上,上海卫生研究院有很多老员工几乎每天都来这里散步回忆。

长宁番禺路上网红地标“上生新所”的前世今生

在李蔷华的童年时代,经过几次暴雨和积水淹没孙克别墅楼下的草坪后,该研究所号召大家周末自愿工作,把草坪挖出来,变成一个池塘和一个可以引导水流的小假山。多余的土块到处都种着,那年的树苗现在像一个罩子一样优雅。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长宁番禺路上网红地标“上生新所”的前世今生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42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