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59字,读完约5分钟

长宁区新泾镇天山兴城有一条120米长的小道,居民称之为“同心路”。日前,该社区的居民开始"装扮"这条"颜值"的小道。我们采用当地的材料,利用社区中现有的56石和两平方米的麦饭石,将它们放入两个紧密相连的“心”中。社区的居民也在石头上画红心——彩色的红心代表数百人的心。在党的建设的指引下,他们一起努力,一起创造一个家的梦想。

从亭到厅到群 看长宁新泾镇小区治理的“三扇门”

描述:居民们一起装扮同心路。照片由新泾镇提供

谁会想到,这样一个和谐的社区曾经是一个“火药桶”,有着各种各样的利益和频繁的矛盾。

天山兴城建于2006年,有2000多户人家,人口超过5000。这是一个典型的农民拆迁户和住宅商品房的混合社区,其中近50%的原拆迁户。2012年居委会初入时,存在三个“突出”问题:突出的群体矛盾、不文明现象引发的突出矛盾、突出的邻里纠纷。多年来,“展馆文化”促进了居民的自治。去年,在“馆文化”特色“名片”的基础上,创造了更贴近居民、更具个性化的馆文化和群体文化。

从亭到厅到群 看长宁新泾镇小区治理的“三扇门”

社区里有五个亭子,名字都很好听:梦仙亭、梦爱亭、孟玥亭、梦思亭和孟新亭。起初,建立“亭文化”有一个“困难”。小区党支部书记费伟新表示,2006年第一批农民搬进小区后,活动室和开发商之间出现了冲突。2012年,天山兴城居委会成立,费伟新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当时,住宅区的矛盾最为集中,一些居民并没有购买这种“新官”。费伟新发现,社区里的五个亭子是最受欢迎的地方,居民们喜欢聚集在亭子走廊里吐痰和闲谈。没有办公桌,费伟新只是去了亭子“现场工作”,亭子成了联系居民、拉近居民与居委会干部距离的“纽带”。这种关系很和谐,居民愿意向居委会寻求帮助,这种关系正在慢慢打破僵局。

从亭到厅到群 看长宁新泾镇小区治理的“三扇门”

描述:重阳节的居民要吃数百顿大餐。照片由新泾镇提供

2014年,经过居委会的反复协调,开发商出资对活动室进行了改造,困扰居民多年的道路颠簸、露台渗水等问题也得到一揽子解决,多年的“疙瘩”终于解开了。同年,居委会也有了办公场所,但“亭文化”仍在继续,以亭为轴心,形成活动点,建立自治联盟,即“亭文化联盟”和居住区治理的“五亭工作法”。五个展馆以治理、娱乐、帮助、学习和合作建设为主题,开展各种社区活动。今天,他们在梦仙馆提出社区建设的建议,明天,他们在孟玥馆摆了一张桌子包饺子,这让每个居民都有一种归属感。费伟信举了一个例子。“农民们习惯搬一张小板凳坐在防盗门边晒太阳,谈论他们的家。商品房居民每天都走在小板凳上,就像受到街道的欢迎一样。感觉很奇怪。”商品房居民在小区议会、在职党员议会等场合多次提出这种情况,居委会党总支动员农民建房骨干和党员力量,让农民为农民做思想工作,清理出一批“小板凳”。社区的面貌发生了变化,每个人都心情愉快。

从亭到厅到群 看长宁新泾镇小区治理的“三扇门”

“亭文化”使居民感到“自己管自己的事”,因此在居民的建议下,采用了“亭文化”、“厅文化”的扩建工程。门厅是每个家庭的第一道风景。“然而,走廊和门厅里的垃圾以及非机动车的停放曾一度成为慢性病。”费伟新表示,住宅区的八条无桩、无乱停车的走廊被列为“霍尔文化”项目第一名。

从亭到厅到群 看长宁新泾镇小区治理的“三扇门”

每栋建筑的“大厅文化”是由居民根据建筑群体的特点设计的。居委会提供“硬衣服”,而“软衣服”则由小区的党员、建筑领导和志愿者带领,各建筑团体签订合同。在门厅的布局上,居民们积极支持和参与,老、中、年轻居民聚集在一起,提出建议和表达意见...转眼间,这里出现了许多小盆景、小画框、手工作品、各种书刊等。在最初未完成的展览货架上,门厅充满了文化氛围和温暖。除了自我欣赏之外,我们还积极学习其他门厅的布局氛围和风格,取长补短,在相互学习中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使邻里关系更加和谐,形成“一厅一特色”。与此同时,我们还纠正了门厅混乱和乱放的坏习惯,这样小东西就不会从大楼里掉出来,大东西也不会从社区里掉出来。

从亭到厅到群 看长宁新泾镇小区治理的“三扇门”

记者在20号楼看到门厅里有书架,上面整齐地摆放着书籍和杂志,还有洋娃娃和盆栽。居民们累的时候可以坐下来歇歇脚。除20号楼外,还有9个“堂文化”,如7号楼书画社会员、24号时间轴、26号旧海派等...以“堂文化”为契机,社区“先建一批,后赶一批”,逐渐在社区普及,力求从社区的每一栋门楼衍生出来,通过小廊道环境辐射到社区环境,提升社区文明。

从亭到厅到群 看长宁新泾镇小区治理的“三扇门”

描述:霍尔文化走廊。照片由新泾镇提供

天山兴城居住区党组织通过亭文化和堂文化,实现了以党建引领的社区治理的进一步完善和细化。“最后,要走完为群众服务的最后一英里路,就要走进千家万户,解决群众的需要,即群体文化,建设一个新的空群众服务室。”费伟新说,居民区总党支部把握着党的建设的红线,实行两个小组:先锋小组和居民小组。在职党员到展馆报到,在展馆内进行讨论,并在展馆内申请服务项目。驻地单位与驻地党组织“三会一课”共同学习,实现党组织与党员的融合,促进群众的融合;居民是社区治理的基本群体。党组织拓宽民意收集渠道,直面民意,争取民意收集全覆盖。到目前为止,展馆文化联盟的党员参与率已经达到70%,群众参与率逐年上升。有17个党建联合建设单位,28个自治队伍,30个为人民服务的实践项目。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从亭到厅到群 看长宁新泾镇小区治理的“三扇门”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42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