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90字,读完约4分钟

隐藏着无数神秘的历史建筑。作为上海最早发生中西文化碰撞的地区,徐汇区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建筑。

从满是游客的“净红街”到“风景路”,这里的“老房子”是中西合璧,时光飞逝。他们收集了上海文化的精华,连接了每个人的城市记忆。

3月9日上午9: 30,南丹路40号展厅

在梧桐树深处,有一个与老房子的有预谋的相遇。不要草草看一眼,不要泛泛而谈,在熟悉的环境中探索不熟悉的故事。

像往常一样,本次论坛邀请四大咖啡为您提供不同的观察视角,从而再次挖掘上海的人文魅力。

01吴彤深@黄阿忠

著名画家,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

黄阿忠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是一位颇具学术影响力的油画家。作为一名上海本土画家,他的意象油画“西学东渐”,与上海文化一脉相承。

他热衷于用画笔“讲述”上海百年建筑的故事。无论是恒富历史街区的老房子,还是外滩的世界建筑博览群书,都是高意境的一页。

除了绘画,黄阿忠的写作也同样出色。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如何通过艺术语言深刻理解历史建筑的人文核心?在本次论坛中,黄阿忠将从城市记忆和建筑美学的角度与大家分享。

02深入吴彤@王新元

伦敦大学学院人类学博士、博士后,“新村旧事”,永嘉新村专题展策展人

王新元在伦敦大学学院获得人类学博士学位,师从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丹尼尔·米勒(Daniel Miller),致力于“移民、老龄化社会和数字技术”领域。

她曾经去浙江的一个工业城镇呆了15个月,研究中国农村移民如何使用社交媒体。去年2月,她带着博士后项目来到永嘉新村,举办了两次“新村旧事”专题展览。

梧桐掩映下的永嘉新村建于1947年,曾是交通银行职工宿舍。半个世纪以来,新村的老居民建立了牢不可破的情感纽带。

在和新村子里的人一起的白天和黑夜里,她抢救了什么古老的故事?它们反映了什么样的城市发展背景?在这个论坛上,王新元博士将与大家分享。

03吴彤深处@乔郑月

《上海日报》社长,《城市与建筑史》专栏作家,《上海五康路建筑地图》作者

2004年,时任《上海日报》记者的乔阅读了一份手写的上海历史建筑档案,并设立了一个英文专栏向读者介绍上海的建筑历史。从外滩到徐家汇,从南京路到武康路,乔郑月一直走着。

多年的实地考察、独到的报道和大量现代英文报纸的搜索,使她成为上海建筑学会历史建筑保护专业委员会中唯一的媒体人。去年,她陪同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和他的妻子沿着外滩散步,讲解上海的旧建筑。

2009年,她搬到了武康路。经过10年的观察,上海武康路建筑地图于去年出版,对武康路过去的生活和历史建筑进行了梳理。

在本次论坛中,乔将捕捉到书中几个“只可见,不可及”的建筑,并将第一手资料独家展示给大家。

04吴彤深处@钱宗昊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是历史建筑保护方面的专家

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曾在上海文物管理委员会、上海博物馆和上海历史博物馆工作。

钱教授对上海建筑的历史变迁和保护规划有着独到的见解和见解。同时,他具有历史学和建筑史的双重学术背景。他以专业的知识和有趣的阅读编撰了《百年回眸:上海外滩建筑与景观的历史变迁》、《读上海国际建筑》、《海上的宝藏:武康路》等作品,深受读者欢迎。

梧桐深处 与徐汇“老房子”来一场有预谋的邂逅

在新一轮的上海城市更新中,许多建筑遗产在世人的眼中重新暴露出来。如何面对这珍贵的城市记忆?在本次论坛中,钱教授将从他的研究中选取一些有价值的案例与大家分享。

秦厂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首席主持人,全国金话筒奖和中国长江陶芬奖获得者。她主持的“公民与社会”节目是中国最早的新闻栏目之一。连续两年成为上海优秀的媒体品牌,被誉为“政府与人民之间的桥梁和公众意见的论坛”。

一起拥抱你的城市,发现梧桐树深处的惊喜。

在梧桐树深处

时间:

三月九日(星期六)上午九时三十分至十一时三十分

(9:00进入)

位置:

南丹路40号展厅

注册方法:

方法:将“会议论坛+您的姓名+联系方式”发送到“上海徐汇”微信公众账户

注:

1.学龄前儿童不允许进入。

2.名额有限,微信预约成功。请准时签到入场。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梧桐深处 与徐汇“老房子”来一场有预谋的邂逅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38534.html